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我和侯君集征西域 第八章 解围归来得官职

李渊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派出秦王李世民的部下去出征。

这样一来,可以避免秦王继续建立功勋,也可以避免太子一方做出激烈反应。

这个时候你让太子再去领兵打仗,显然不合时宜。

让李世民再去的话呢,也不行。

必须将双方的势力分化开来,以求达到一个较为均衡的水平。

如此的话,对于太子和秦王而言,双方势均力敌,争斗可能会暂时地搁置下来。

次日的帝国大会上,李渊宣布了一项重要的决定:

派出秦王麾下的侯君集、程咬金、秦叔宝等人,领兵出征;

同时,将其原来的幕僚房玄龄和杜如晦纳入帝国智囊团,没有经过皇上允许,秦王和他们不能够见面。

这个决定宣读完毕之后,平日里吵吵闹闹的朝堂上,霎时间安静了下来。

李渊让近身太监问过左右,说没有人呈报奏折,便喊了句“皇上退朝......”

这次征讨突厥的队伍里,第一次有了李猛的身影。

本来,按照军队的要求来看,他并不符合成为先锋官的条件。

但凡事总有例外,特别是有侯君集这么一个强有力的同乡来支持他的话,一切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据前方奏报,这次围困乌城的突厥大军,不过区区两万人左右。

是以侯君集和程咬金等人,便奏明圣上,说只需一万五千兵卒足矣。

为啥要比突厥军队少一些人马呢?

你想想看,这些什么程咬金、秦叔宝和侯君集,那可都是大唐的猛将级别。

别看他们都已经是中年男人了,可平日里的训练,并未因为生活安逸而荒废。

相反,他们比以往更加刻苦地训练士兵。

为的是能够在将来的战场上,与突厥等番外国家的士兵,一争高下。

大唐初年的突厥犯境,已经成为了一个坊间妇孺皆知的老旧话题。

要是哪一年突厥人不来进犯边境,人们还感觉好像少了点啥的。

特别是对这些秣兵历马,时刻准备收拾来犯之敌的将军们而言,更是如此。

只是,这一次皇帝李渊的策略,将辛辛苦苦培养出一众幕僚的秦王府,打击的是过重了。

不仅那些出谋划策的文官被限制进入秦王府,就连曾经的众多武将,也被调离或者安排出征。

军队临行前,秦王受父亲李渊之安排,前来为众将士送行。

李世民走上前来,与众位将军一一惜别,叮嘱大家务求全力以赴,将来犯之敌全数诛杀。

末了,又走到李猛跟前,语重心长地说:

“我希望这次解救乌城之围的战斗中,你能够好好地发挥自己的本领。待你有了军功,我定向皇上禀明,也给你册封个将军。”

说到这,他轻轻地拍了怕李猛的肩膀,算是鼓励吧!

李猛感到惶恐,立刻弓腰作揖,向秦王说道:

“谢秦王厚爱,我李猛定当不负你之所托,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扬我大唐军威。”

李世民看他这幅认真的样子,微微一笑,说道:

“那就看本家你的本领到底如何了?”

李猛再次作揖回应了一下,然后挺起身子。

浩浩荡荡的出征队伍,出了安远门,往乌城方向而去。

时间已经到了五月底了。

到了距离乌城还有三十里地的时候,侯君集下令军队原地扎营,埋锅造饭。

李猛不解,说我们不应该一口气冲上去,将他们全部围歼吗?

一旁的程咬金听他这么一说,哈哈大笑了起来。

接着说,“我说老侯啊,你这兄弟怎么这般天真,把打仗当成儿戏了?”

侯君集被程咬金这么奚落了一番,本想反驳的,但转念一想,即使争个高下,又有何用?

不如随他去吧!

李猛自从在长安街上与秦王和侯君集相识,后进入府上夜宴,当场认了侯君集等人为兄长外,还一直没有这么称呼他们呢!

他们都是隋末唐初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而自己寸功未建,如何与人家称兄道弟?

秦王说是那般说法,但自己着实不敢这么称呼几位英雄。

于是,秦王府上那天晚上的义结金兰,一直藏在李猛的心里,不敢对外宣扬。

他生怕别人说他有蹭热度的嫌疑。

军队安营扎寨,吃饭休息不提。

时间来到了后半夜,侯君集和程咬金、秦叔宝以及李猛等人,悄悄地将全军唤醒。

地处塞外的乌城,虽已是夏初,但气候变化较大。

特别是后半夜的时候,还得穿上厚一点的衣服,才能抗寒。

李猛根据他对这里的气候变化的了解,与几位哥哥制定了后半夜突袭军营的计划。

夜里寒冷,故而入睡之人,多数睡得比较死。

趁着这样的时间突袭,是极有可能成功的。

大军分为三路,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向围着乌城的突厥大军包围了过去。

夜幕下,清冷的月亮和暗淡的星光,似乎都在预示着即将发生的一场大战。

假如是明月高照,星河璀璨的话,唐军可能还不会这么顺利地摸到敌军的营帐跟前。

说时迟,那时快。

只见原本昏昏暗暗的营帐外面,突然间亮堂了起来。

这让正在睡意中的敌军统帅,一下子从床上翻了起来。

掀开门帘一看,我的天哪。

外面的唐军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各个营帐中不时发出刺耳的尖叫声。

他本想组织力量抵抗,却被眼前火光冲天的景象蒙住了。

这些和自己一样迷迷糊糊的士兵,可能还没有搞清楚状况,就已经人头落地了。

即使把他们全都叫醒,能够抵抗过唐朝的军队吗?

最为主要的是,远处不断往前挪动的旗帜上,写着大大的秦字。

秦王李世民之英勇,在突厥军队中人人皆知。

所以,大唐初年有个奇怪的现象:

只要秦王李世民出兵,就能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如果换做其他将领的话,就一定要和敌人发生一场血战,才能够取得胜利。

李世民带领的军队和那一面绣着“秦”字的旗帜,既是敌人的催命符,又是胜利的保障。

这个鬼点子,是此次帐前先锋官李猛的主意。

读过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他,对于大唐王朝的诸多故事,知之甚多。

当然不能够告诉程咬金和侯君集他们,自己是知晓大唐演义故事的,所以才用这个办法。

他只是建议说,既然敌人特别惧怕秦王的军队,那么等我们后半夜突袭的时候,就将秦王的旗帜挂起来,这样子对敌人是一种威慑,对我们自己的士兵是一种激励。

侯君集一听,好小子,你竟然还有这些鬼点子。

几个将军商量之后,觉得这似乎并无什么不妥,遂就采纳了这个提议。

想不到,秦王的旗帜一出,就事倍功半。

这些后半夜睡得迷迷糊糊的突厥士兵想,先是听见有敌人靠近,继而看到时秦王的旗帜,许多人便撂下兵器,从包围圈的正北方,迅速地逃离了出去。

这天晚上的包围圈,之所以只是从东南西三个方向靠近,而没有北面。

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秦王觉得突厥来犯乌城,似乎是听闻了他和太子李建成之间的争斗,想来捞点好处,并非想与大唐为敌。要不然,包围了乌城将近半月之久,也不见攻城的举动;

二是突厥自北面而来,那里地处山坳丛林,如果我们的军队去那里把包围圈封死,那么极有可能会腹背受敌,因为那边的地理情况我们并不知晓。

于是乎,一场将近半月的乌城之围,就这么轻松地化解了。

回到长安后,李渊召见了侯君集和程咬金、秦叔宝以及李猛等人。

先是夸奖了他们的英勇之气,以及扬我军威的典范。

继而对众人论功行赏,各自赐给了一些金银珠宝以及田地。

最后,才对李猛进行表扬。说他初为先锋,就已经建立了军功,堪称奇闻。

不仅封他为游击将军,还赐给同样的金银珠宝和一些田地。

这样的场景,可能连李猛自己都没有想到过。

初次出征,竟然就获得了一个从五品下的游击将军。

虽然和自己的几位哥哥相比,还有很大的一截差距。

但从今天开始,他这个游击将军,应该可以大大方方地喊他们哥哥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我和侯君集征西域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