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回来了。
一副命不久矣的将死之相。
这给了朝廷极大的震动。
皇上年迈,储君病危。
对一个庞大帝国来说,这相当于一个危难关头。
北境不声不响增添了五万卫兵。
沿海增设了六座海防城堡。
防止北虏、南倭的趁虚而入。
接下来就是大明内部的纷争了。
表面风平浪静的朝廷,实则暗流涌动。
官员之间的走动频繁了许多。
淮西武将也开始大力拉拢势力。
眼下的局面很清楚。
朱标病入膏肓,要选新储君了。
那些有实力当储君的皇子,都在外面当藩王。
从国家法理上说,当了藩王的皇子,从正序上来说,竞争太子的可能性已经很小。
所以新太子的人选无非就是朱允炆和朱允熥兄弟两个。
朝中官员大部分都是支持朱允炆的。
只有淮西武将坚定的替朱允熥游说。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血缘决定一切,蓝玉毕竟和朱允熥有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
朱允熥的劣势很明显,他虽是嫡子,但却不受皇上看重。
朱元璋制定了一堆规矩,要别人严格遵守,但他自己却常常打破规矩。
比如嫡子和庶子,他把朱允炆立为皇长孙,虽说离皇太孙差了一步,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最焦急的莫过于蓝玉了。
白日里他害怕锦衣卫监视,不敢聚众。
到了晚上才敢把一众淮西武将聚到别院。
几位将军脸色很凝重。
蓝玉比他们更凝重。
在座的无一不是身份显赫,一公二伯三候,悉数到场。
他们这一派,还有十个公侯在外带兵镇守。
但饶是屋中这几位,也足够称得上是大明武将的小半边天了。
蓝玉说道:“太子眼看没几天了,大家伙要赶紧行动起来,不光是六部,还有检察院、翰林院,就连大理寺都不要放过,能拉来一个是一个。”
以前蓝玉眼高于顶,根本看不上那些人。
朱标是他外甥,将来他就是国舅爷。
但现在即将发生改变。
倘若朱标一死,朱允炆继位,他势必受到朱允炆那一派的打压。
毕竟那帮文绉绉的家伙一直把他视为眼中钉。
全宁候孙恪说道:“大将军,眼下这情况对我们不利,必须让皇上重新重视咱们武将才行。”
蓝玉道:“你的意思是让边关那些兄弟多打几场胜仗?”
孙恪道:“非但不能打胜仗,反而要多输几场。”
蓝玉恍然大悟:“你说得对,老子先前就是太单纯了,总想着打胜仗,确实要输几次,让皇上知道我们的重要性。
“北境九镇边关将领,一半都是我们的人,让巡骑兵的巡防范围缩减五十里,让鞑靼更深入一些,两军对抗时,结结实实打个败仗。
“还有沿海倭寇,负责沿海剿匪的那个将军是谁的人?”
孙恪嘿嘿一笑:“正是我大哥的儿子。”
蓝玉道:“告诉他,且让倭寇横行霸道几天。”
后宫。缀锦楼。
吕氏看着宫女服侍朱允炆用膳。
朱允炆苦大仇深的摔着筷子,吃什么都没胃口。
吕氏让侍女出去,道:“快吃,吃完了去看你父王。你皇爷爷可都看着呢,现在正是你表现的时候。”
朱允炆道:“母妃,新来那个教书的欺人太甚!”
吕氏道:“他不足为虑,等你当了太子,找个理由杀了就是。娘屡次教你,心胸要大一点,不要跟这些小人物纠缠,怎么就听不进去呢?”
朱允炆道:“气不顺,如何心胸宽广?我现在就想杀了他!皇爷爷给他一点权力,他就无法无天,当着那么多皇叔的面让我丢人现眼!”
吕氏道:“我的傻儿子,你现在身上肩负着无数人的身家性命,还要计较那些小事?虽说你胜算较大,但也不能忽视蓝玉的力量,一旦你皇爷爷改变主意,咱们娘俩什么下场你懂吗?每天从学堂回来,宁可不吃饭,也要守在你父王面前,听到了吗?”
朱允炆道:“娘,您放心吧,朱允熥拿什么跟我比?您毕竟不出东宫,有些事我比您看得清楚,皇爷爷根本不喜欢蓝玉,又怎么会喜欢朱允熥?”
吕氏道:“总之事在人为,你小心就是了。”
朱允炆道:“就是神仙来了朱允熥那个呆子也当不了太子。”
一墙之隔。
朱允熥默默坐在凉亭里,手上拿着一个小太监送来的密信。
看完他就烧掉了。
信是蓝玉写的,也是让他多去朱标床边陪伴。
朱允熥想去,又不想去。
想去是因为他担心父亲,同时对储君的位置抱有一丝幻想。
他也十四岁了,少年雄心壮志,身为皇孙,父王即将撒手人寰,要说对那个位子一点也不想,那是不可能的。
不想去是因为受不了朱允炆对他的排挤。
朱允炆聪明机灵,口齿伶俐,每当这种场合,都压他一头,他在那里八面玲珑,显得他跟个呆子一样。
那种滋味很不好受。
尤其在皇爷爷面前,他就没有一次赢过朱允炆。
这种挫败感让他非常讨厌朱允炆。
想让他立刻去死的那种讨厌。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