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大学,是一座久负盛名的百年老校;其位于清宁市的东北方。
除此之外,这里也曾是刘辉就读过的大学。
阴雨连天,使得这里显得格外朦胧;甚至有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
在那灰蒙蒙的雨空之下,那一面面朱红色的瓦墙仍在坚实挺立着。
在瓦墙之边,则又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柏木林;它们四季常绿、高耸入云。
不过,由于未曾收到过校工悉心的养护;而致使个别几棵的树干是光秃秃的。
“呱啦、呱啦、呱啦……。”
狂风刮起,它们便会不住地颤抖,并不断作响起来。
进而,使得整个校园都因此而变得愈发沉闷、毫无生机。
从校园正门直至案发现场所在的柏木林,大约有300米的距离。
此时,刘辉正身着雨衣、提着沉重的工具箱;
相继顺着湿滑的鹅卵石道转起了几个弯。
目视前方,便来到达了树林外的隔离带……。
这时的校园是异常安静的,
虽然案发的现场是在校园之内,但是在来路和警用隔离带的四周;
除了几位俨然其乎的校管会成员及安保人员之外,
并没有感到好奇的青年学生驻足观望。
“刘法医,您好;就在这里面,是由一名校工发现的……。”
适时,一名法医系的学生会会长(宋小美)走上前来;
先是向他打了个招呼,后伸出右手指向了柏木林的更深处。
而后,刘杰极目远眺,视线所及,尽为柏木:
“同学,你知道他是在什么时候发现这具尸体的吗?”
“大约在两个小时之前。”
宋小美抬起左手,看了看手表;
在思索片刻之后,开始作答。
“因为校内的这片柏木林要重新规划,所以校工在实地考察的时候发现了这具尸体……。”
天色阴沉,狂风肆意地卷积起乌云;几乎压抑得他们快喘不过气来。
“沙沙、沙沙……。”
于是,两人顺着鹅卵石路渐入柏木林;
当湿漉漉的雨衣不经意地擦过树枝之时,便发出了奇妙的声音。
“踏、踏、踏……。”
共同步行约三五分钟后,两人竟不约而同地在最深处的那一刻“秃柏木”前停了下来。
“刘法医,你快来看那里……。”
再次顺着她的右手所指的方向眺望,
一具棕灰色的骸骨几乎散落在了两人视线可及的范围之内。
“小美,请问这具尸体被人动过吗?”
适时,刘辉立即走近尸体,并缓缓地蹲了下来;
一边伸出戴着手套的双手,抓起了他的颅骨,轻拂去其表面上的泥土;
一边向宋小美询问道。
“没有,这个绝对没有……。”
宋小美相闻,便十分确信地予以作答。
“在我们东林大学的校工素质都是很高的,他们一定不会擅自破坏现场的……。”
深呼吸过后,宋小美又发出疑问:
“刘法医,您现在可以确定这位同学的死亡时间吗?”
“他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啊?”
“唉,目前我只能初步判断出这是一具女性的尸体……。”
刘辉相闻,便随之嘀咕了一句;
而后,便轻轻地把手中的颅骨放了下来。
“因为尸骸曾被填埋过,所以还需要持续检测与调查……。”
“那我现在还需要为您做些什么吗?”
此时,宋小美将目光投向刘辉;欲对其作以辅助。
刘辉相闻,便站起了身,在环顾过四周以后,不免有些沮丧:
“我还真需要一位助手,你也来戴上手套吧……。”
结果两人一直忙到了黄昏时分,才勉强将尸骨的整体拼齐。
黑沉沉的夜,仿佛无边的浓墨重重地涂抹在天际;
甚至,连星星的微光也掩盖住了……。
在草草地吃过晚饭以后,刘辉心事重重地返回到处里。
“刘法医,您好;我是新分配下来的成员——马克。”
不料,却在正门碰到了一位年轻人;
只见他面容俊朗,在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不薄不厚的无框眼镜;
看起来大约20岁出头,个头中等,体态消瘦。
刘辉见状,为之一愣;
他的视线竟被定格在了盖着红色公章的批准函和年轻人略显稚嫩的脸庞之间:
“你好,请问你是什么时候来的?”
“那个,我才刚到达这里不久;张大爷说您去出现场了,我就在此开始等待……。”
马克闻之,面向刘辉;恭恭敬敬地如实作答了起来。
刘辉对此再没有过多的询问,顺手将那张批准函放入了公文包中;
向他招了招手,便径直地向解剖室走去。
马克见状,便也紧随其后地走了进去。
诸如刘辉这样,能够在基层法医的岗位上坚守多年的;简直是寥寥无几。
因此,他一直对于身边的同事保持着一种“零度”的心态来平静以待。
————
暗黑的夜空渐渐破晓,那一逐渐变青的天幕却仍镶嵌着点点残星;
地面朦朦胧胧,好似笼罩起一层银灰色的轻纱……。
“小美、马克,现在咱们分头来寻找有关死者的物证……。”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很快;
终在刘辉、宋小美、马克三人付出了近两个小时的努力,
才渐渐地从柏木林现场寻找到了一些相关的杂物。
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在尸骨方圆的五米范围之内被发现。
其中,最主要的位置则是在尸体下方和周围。
在这两处位置,即使是一片落叶,抑或是一块泥土;
则均被视为有效物证,即将作以检测与调查。
“小美、马克,今日我们就先搜到这里吧……。”
待到日上三竿,他们便暂时返还到了处里的实验室。
此番搜寻到的物证还真不算少,其中包括:
一个曾被使用过的byt、一对沾有血迹的圆形耳环,
一些被喝光的啤酒易拉罐和即将燃尽的烟头。
后经过严谨的判断与仔细的筛查,其中的一些物证则被排除了。
而最具探索价值的便是那一对沾有血迹的圆形耳环。
由于这对圆形的耳环属于纯金属的质地,
所以在其背面正中央的地方,还可以清楚地找到一小块残留、已风干的人体组织。
想必,正是有这纯金属质地的保护;
才使得这些血渍及人体组织没有被细菌和真菌分食殆尽。
不过,却又因被风干得太久;而无法提取出DNA。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