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大手一挥。
“尔等平身。”
说罢,李隆基的内侍高力士在一旁宣读圣旨,改国号为开元,大赦天下。
听到此言,朝堂下的群臣开始议论纷纷。
此番行为,只有在新皇登基时才会有。
如今这李隆基早在两年前就已经登基。
虽说这两年来并未真正掌握大权,也一直受太平公主等众多党羽的威胁。
但怎么说也实在算不上新皇登基,此番行为,实是不妥。
李隆基坐于高堂之上,这些朝臣的动作都尽收眼底。
如今除掉太平公主一党,虽巩固了皇权,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各地兵变大大损伤了朝廷的元气,吏治混乱,贪污腐败之风盛行。
他心里清楚。
现在虽然仍属于盛唐阶段,表面一派繁荣,但早已外强中干。
不过是靠着武则天时期的盛世之力,才残余苟活至今。
如若不清洗朝廷,吏治朝纲。
只怕不到安史之乱,这大唐便要急转直下。
李隆基静静地看着众人的议论,颇有不怒自威之风。
大臣们看他脸色不对,不敢再过多议论,纷纷低头沉默。
李隆基稳坐高台,轻启双唇,浑厚懒散却又毋庸置疑的声音传出。
“众位爱卿有何异议啊?”
那些朝臣虽颇为不满,却又不敢与李隆基过多理论。
毕竟他可是亲手杀姑母的人,对付他们一众小臣,简直易如反掌。
朝臣不敢多言,只能用漫长的沉默默默反对。
“皇上圣明!”
“此时正值我朝关键之时,此举不仅可以振奋百姓安稳人心,更可保我朝千秋万代之基业,开享富贵之元年!”
只见从队伍的最后站出一位青年,身着八品官墨绿朝服,声音清朗干脆道。
众人纷纷回头看去。
哪来的小官,居然敢在朝堂之上口出狂言。
他这一站,势必是要与这满朝文武过不去,与他的仕途青云之路过不去!
李隆基也抬头看去,颇为面生,原来从未在朝上见过。
他这一番话,不仅解了李隆基棘手的处境,所讲之事又颇有条例,振振有词,是个可用之才。
李隆基缓缓点头道。
“不错。何人启奏?上前一步说话。”
“是!”
那人低着头缓缓走到台前,跪拜道。
“臣八品监察御史姚崇,叩见陛下!”
说罢,行了叩拜大礼。
李隆基听了心下一惊。
他居然是姚崇!
唐中期赫赫有名的第一宰相,流芳千古的开元盛世缔造者!
如今,竟还只是一个八品小官!
还记得史书中,姚崇对李隆基提出了“十事要说”,李隆基一一允诺后,大唐从此飞黄腾达。
李隆基甚是期待。
他激动地攥紧了龙椅上的龙头,颇为满意的点点头。
此人日后,必有大用。
“好啊,好啊!”
“姚御史留下,其余人退朝吧!”
朝堂众人听此,先是心中错愕,接着便是愤怒。
当今圣上没有了太平公主和太上皇的威胁之后,简直嚣张到极点。
不仅不听朝臣意见,竟然还打算重用一个初出茅庐的八品小官。
一个刚考上科举的小儿能有什么大用!无非只是会溜须拍马罢了。
如此下去,只怕大唐江山要毁在他李隆基手里啊!
此时,站在第一排的三朝元老萧至忠站了出来。
他苍苍白发一丝不苟地梳进官帽中,银白胡须随风微摆,脸上的褶皱尽显苍老。
“皇上!此时正值朝廷动荡不安的危难之时,亲小人而远贤臣,此陛下之所以倾颓也啊!”
李隆基缓缓抬眼看了一眼萧至忠。
他是三朝元老,一生清正廉洁,在几朝历史更迭中都风骨不移,一生只为天下黎民。
李隆基又何尝听不懂他的话中意。
萧至忠此言,无非是认为姚崇乃一介溜须拍马的小人,不可重用。
只是,他还不知道今后姚崇将会给大唐带来怎样的盛世繁华。
为了大唐,也为了共同的百姓,李隆基愿意忍受一时昏君的污名。
他缓缓起身,转了转大拇指上的扳指,开口道。
“萧相公已是三朝宰相,为我大唐呕心沥血,朕心甚慰。”
“只是如今看来,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朕赏你黄金万两,良田百亩,回家养老去吧!“
说罢,转身离去。
此言一出,朝廷上下皆哗然!
皇上居然为了一个八品小官,废了当朝宰相!
可笑!可悲!可叹!
朝臣纷纷跪在堂上不肯离去,势必要为萧丞相讨个说法。
而萧至忠也跪在台上,哭泣着哽咽道。
“老臣一生清正廉洁,为我朝鞠躬尽瘁,临了竟要忍受如此种种!”
“如此这般,李家家业要倒!大唐江山要完啊!”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