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在乡爱的朴实无华 第三十二章 哭着离开

“那小蒙有啥喜好不。”

“那她这都老大人了,就喜欢钻研厂子的事呗,就干点自己的事业。”

赵宇如实说道。

“厂子。”

王木生低头沉思。

“那我也没法帮她呀,想给她投点只也不让投。”

“算了,我自己再想办法吧”

看着赵宇也说不出啥好办法,王木生干脆放弃了从赵宇这入手的打算。

“那啥,咱花圃有玫瑰不。”

“有啊,人工培育的,一年四季都有,你要啊”

“那我找四叔拿去。”

“不用,你在这坐着,我让人送过来就行。”

“不用了,我肘了,我亲自去挑,你忙吧。”

“又是单相思的苦人儿啊。”

看着王木生远去的背影,赵宇叹了一口。

王木生跟王小蒙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一点赵宇心里清楚。

不过人家的事轮不到他来管。

再说王木生这二百五,最后不也是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嘛,那模样也没得挑。

下午,赵宇接到了王木生要离开回奔溪的消息。

“太难受了,呜呜呜。”

“行了啊,木生,回去好好休息,婶过阵子给你说个更好的。”

赵宇过去正看见几个人围着王木生掰扯。

一问才知道是去给小蒙表白被拒绝了。

“行啦,王总,你这条件害怕找不着好的。”

赵宇也上前劝了一句。

“赵肿儿,你不知道啊,我的心里可全是小蒙啊”

“行啦啊,木生,别多想了,下次婶保证给你找个更好的。”

谢大脚一边安慰一边向王木生保证。

王木生这才坐上车,安心离开了。

“赵宇田,谁让你卖给他花的”

回去的路上赵宇路过豆腐厂,被院里的王小蒙一把拉了进去。

“啊,是他花圃买的”

“你是不是闲的你,你明知道…,我不喜欢他这样的”

“哎,他要从我那买,我也没法拒绝啊。”

“我不管,反正以后不许卖给他,我还烦呢,都是你害的。”

要说女人有时候生起气来还真他娘的是没道理,这王木生缠着你跟我有什么关系。

不卖他花他也是要缠着你,我也管不了的,谁让你长这么好看。

你这大美人心气又高,又不给我做小的,那纯朋友关系,人追你我一个有家有室的能去拦人家嘛,我也没办法啊。

赵宇心道。

看着王小蒙生气的模样,倒是显得有些可爱。

“你看什么看,你听见没。”

“知道了,都听您的。”

话说到这份上,赵宇不答应也得答应。

“你等会儿。”

说完王小蒙跑进了厂房。

不一会,提着一大袋豆腐走了出来。

“啥意思啊,让我买呀”

赵宇故意撇了撇嘴,故意逗趣道。

“什么让你买,给英子拿的,四婶经常来买,说英子最近比较爱吃。”

“有心了啊,我替英子谢谢你了。”

“是我谢谢你。”

“唉,英子真幸福啊,你们一家全围着她转。”

“那是你没怀过孕,等你怀孕的时候,一样的。”

“那得等到啥时候,哈哈。”

“哎,那现在知道是男孩女孩不。”

王小蒙对于怀孕这种事也是一知半解,又无比的好奇。

“不知道,没那么快。”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便分开了。

回到家,赵宇把豆腐往桌子上一放。

“呀,这是从小蒙那拿的豆腐吧。”

刘英听到外面的动静,正好从屋里走出来。

“哦,半路上碰见…

“我最近特爱吃豆腐,谢谢老公。”

刘英打断了赵宇。

赵宇笑了笑,也不再解释。

“爱吃就好,吃完了咱接着买。”

这件事真不能怪赵宇,刘英之前是真的不怎么爱吃豆腐。

他也不管做饭,也不知道这些变化,也许是怀着孕,口味会有些变化。

赵宇看着刘英,脸上有一丝憔悴,在屋里待了好几个月,也更白了。

赵宇走过去抱住刘英的脸嘬了一口。

“走,回屋,别站着了。”

“嗯。”

赵宇轻轻地扶着刘英,回了屋。

现在已经三个月了,小腹已经隆起得明显。

现在家里对刘英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赵宇更是对人生的第一个孩子充满期待。

这一段时间,给赵宇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刘英整个人成熟了很多。

包括模样,让赵宇感受到有一种韵味的美,也许这就是女人的蜕变吧。

“哎,老公,刚才我睡觉我爹给我来电话,我当时困的不行也没听见说啥,你等会给他再打一个呗。”

“行,你别管了,你说爹也是,没事老给你打什么电话,影响你休息,这事让他给办滴。”

“你也不能怪他,可能是有什么急事吧,你给他打一个吧。”

要说刘能这个老丈人除了贪点小便宜爱出风头没什么大毛病。

刘能这人疼孩子,没也什么坏心眼,顶多烂芝麻事多一点,关键是不会像谢广坤那么作妖。

至少站在赵宇的角度,勉强称得上称职。

最大的毛病就是爱窜腾刘英,一有事就找刘英,要么就拿刘英当要挟。

虽然都没明说出来,但赵宇知道,就自从刘英怀孕以后,老爹赵老四在刘能那儿那是被拿捏的死死的,让他往东他不敢往西,整的四哥那是相当的压抑。

“喂,爹呀,啥事啊。”

“那啥,是宇田啊,我不跟刘英说了吗,给英子举办个怀孕庆典。”

“啥,怀孕庆典。”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在乡爱的朴实无华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