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奉天殿,在此刻陷入了沉寂中。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大儿子,心中情绪复杂。
他很清楚自己这一问,是有多么重的份量。
其心中也曾问过,同样的问题给自己。
他的心中,无数年下来,至今都还不敢给予完全肯定的回答。
自踏入反抗大元的序列中之时,朱元璋就多次问过自己。
俱都没有答案!
但看着世间贫苦的百姓,他却不得不一步步的向前行。
这世间形势逼迫着其荣登大宝,却也将这天下百姓的重担压在了朱元璋的身上。
可直到今时今日,祖皇都还不敢给予肯定的答案。
一切全都因为,这世间百姓的幸福,社稷的安稳,每一样想要获得,都极为复杂困难。
朱标迟迟不答,朱元璋反而安心。
他可不愿意将这天下重担,放到一个狂妄无脑之辈的身上。
若是朱标立即给与答案,朱元璋可能就立即考虑自己是否还能将储君之位,交于他。
但祖皇的心中,还是有些犹豫。
毕竟想要背起这番重担,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胆魄。
若朱标迟迟不能给出答案,就得想想他是不是真的有胆扛起重担。
所以这个答案,早给不行,晚给更不行!
朝堂上百官,此时俱不敢发出任何动静。
极为安静!
不知过了多久,朱标缓缓抬起头来。
神色仿佛极为挣扎,犹豫的说道:
“父皇,社稷之重,百姓之重,儿臣不敢狂妄道,以一己之力全力担起。”
“但儿臣必将全力以赴!”
听到这番话语,朱元璋的神色变得有些不善。
他没想到自己的老大,竟然如此胆魄。
虽然这一回答,并没有任何毛病。
这也说明了自己的大儿子,不是狂妄无脑之人。
但从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朱标只可为守土之皇。
不能像自己一般,哪怕陷入绝境,也能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的气魄。
不过而今的大明,确也只需守土之皇。
朱元璋深知自己的身体状况,再活个二三十年没有问题。
这二三十年,足够其为大明立足根基。
到那时自己再将大位传于大儿子,让其守下基业是肯定无恙的。
再加上皇太孙,大明三代明皇已可确定。
至于三世之后,朱元璋相信经过自己匡正的朝廷和官员制度。
再加上二世明皇的稳固,必将可以带着大明帝国延至万年。
而且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家族基因,也是极为的信任。
几个皇子,没有一个是没有才能的。
每一个都非常的又本事。
比如燕王和宁王。
自小就能看出,未来都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个人才能上,每一个都是极为不错的。
这皇朝大位,就算交于他们手中,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自古以来,立长不立庶。
嫡庶之别,一直以来都是帝国的祸根。
而他要的是大明,千秋万世源远流长。
若非如此,这些人也可在储君的人选上。
见朱元璋迟迟未答,朱标又表现的心中惶惶。
常遇春连忙出列,想要助其登上储君之位。
毕竟朱标与自己的女儿,已定下了婚约。
若是其登上储君之位,那未来自己的女儿也将登上凤位。
自己这一门,定能因此光大门楣。
自己的仕途,随之也能顺畅无比。
而且自己一个武将,若是能有一个皇上女婿。
之后自己的家族,也能一直延续荣华富贵。
常遇春很清楚,自己这一门,除了自己,其余所有人,都没有任何卓越才能。
也因此他才早早的为后代,找好了依靠。
所以这朱标,必须登上储君之位。
“启禀皇上,大殿下素来仁慈宽厚,对待百姓更是尽心尽力。”
常遇春话音刚落,还未再说,下方诸臣接连出列。
“启禀皇上,太子之位乃社稷重中之重,不可再耽误了啊!”
见这般状况,朱元璋的心情不仅不喜,反而极为的复杂。
之前的朱元璋虽然知道众臣,对于朱标甚是看好。
甚至有些大臣为此提前战队,但他一直只是认为是自己培养的好,而且也只是少部分大臣而已。
但此时的大殿上,十之八九,竟都站出来。
或明或暗,或隐喻或明示。
无一不是支持朱标为太子的。
虽然心中对于朱标很是自豪,但自己毕竟也还处于壮年时期。
心中未免会升起一点点异样想法。
若不是朱元璋对于大臣的把握,绝非平常帝王那般掌控度。
必将心生恐惧!
要知道太子这一职位,是一个复杂与微妙的结合体。
历代史书,子伐父权,兄弟相残,比比皆是。
朱元璋此时反而有些犹豫了,但心中还是将朱标视为太子人选。
只是这立太子的时间,他却有些想要推后。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