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琰的作战计划是,采用外线迂回大纵深突击战术,绕过匈奴人的正面防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插匈奴大后方,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匈奴老巢——龙城,斩杀匈奴单于。
如果这个计划成功了,就可以一战定乾坤。对匈奴人来个斩草除根,彻底消除匈奴对我华夏的威胁,可以说是一劳永逸,万世不朽之功。
但是,这个计划太过于冒险。三千人马深入匈奴人的地盘,随时都有可能被敌人发现,随时都有可能遭受匈奴人的包围。
区区三千人马,怎么可能打得过匈奴人几十万大军。而且还是在人家匈奴人自己的地盘上。
到时候要是被匈奴人围困,真的就成了孤军奋战,孤立无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三千人马全军覆没,那都是分分秒秒的事情。
这个作战计划的艰难程度也是无法想像的。
从这里出发,先是翻越贺兰山,然后绕道崇山峻岭,翻越无数的大山险峻,深入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跋山涉水,去到达匈奴人的老巢——龙城!
这段路程需要几千公里,路途不光非常遥远,而且还是无比的艰难,充满了未知的危险。
先不说会遭遇到匈奴人的围困,崇山峻岭里可能都会有无数的豺狼虎豹,毒蛇猛兽。这段路程真的可以说是险象环生。
这么遥远的路程,复杂的地理环境,没有精确的地图,没有熟悉地形的向导,在崇山险峻里迷失方向也都是分分钟钟的事情。
就算是赵琰发明了这个压缩饼干和牛肉干,解决了路上的口粮问题。但是谁能保证你所携带的干粮能维持多久?万一干粮吃光了怎么办?
还有水源问题。这一路上要穿越无数的大沙漠,戈壁滩,那里可都是缺水的地方。万一找不到水源,三千人马被活活渴死,也都是分分秒秒的事情。
还有那个匈奴人的老巢——龙城。龙城这么个地方也只是传说中存在。千百年来,从没有人到达过那个地方。
怎么能够找到那个龙城,也是一个无法想像的事情。
就算是找到龙城了,区区三千人马,就敢和匈奴头曼单于几十万主力硬刚,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所以,思来想去,南宫羽还是下不了决心,一直盯着地图,沉默不语。
营帐里的众多将领都在互相议论,众说纷纭。
右将军郭循此时已经失去了耐心,他对赵琰的这个作战计划,也是觉得是痴人说梦话。而且,对他来说,赵琰的这个计划就是节外生枝,给自己找不痛快。
本来军队主力已经准备着班师回朝了。现在可好,赵琰这小子横插一刀,打乱了原先的计划,回去的行程又得多耽误一段时间。
真特么的有病,让你下班,你偏要去加班!
这次,郭循正准备着回去被皇上大加封赏,加官进爵,良田豪宅,荣耀加于一身,甚至他的获奖感言都已经想好了!
特么的现在被赵琰这小子一闹腾,好好的计划都被打乱了,到手的奖赏都有可能鸡飞蛋打。怎么能不对赵琰心生怨恨呢?
其实,其他的大多数将领和郭循一样,都打着相同的算盘。
这次打了胜仗,河套地区全都收复了,也就是说,皇上交代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回去以后论功行赏,作为高级将领,得到的封赏可都是非常丰厚的。
底层的士兵拼命立功,虽然也能获得很多奖赏,得到良田和钱财,从此改变穷人的命运。但还是无法和这些高级将领相比。
自古以来的阶级壁垒是很难突破的。
所以说,这些将领们都不愿意看到赵琰能够荣立战功,封侯拜相。不光是对赵琰的计划冷嘲热讽,还会横加阻拦,百般刁难。
南宫羽一生都在为华夏的江山社稷征战沙场。他首先考虑的是国家的长远利益。所以,对于赵琰的这个计划,他首先是支持的。
南宫羽也很想彻底地解决匈奴对华夏的严重威胁。华夏与匈奴的反复拉锯战,会不断地消耗华夏的国力,加重国内老百姓的生活负担。
现在,华夏刚刚经历了统一战争,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老百姓需要得到休养生息。这次的河套之战,已经是耗费一国之力,举全国的财政来打赢这一仗。
但如果以后匈奴再次卷土重来的话,国家又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应对战争。到时候真有可能是民不聊生,国家必将大乱。
南宫羽征战沙场多年,深知其中的厉害关系。
皇上这次命令他修筑长城,就是希望通过建立一道横贯东西的防线,来更好的抵御匈奴人的进攻。
南宫羽其实也赞同赵琰对于修筑长城的看法。
修筑长城不光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且将来修筑完成之后,还要派兵分段来守长城,在长城上驻守大量的兵力。
这相当于是给国家增加了双倍的负担。
但是,皇命难违啊,南宫羽只能是忠于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