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中军置酒饮归客 第十一回 正朝纲燕帝号光武

小说:中军置酒饮归客  作者:派大张  回目录  举报

次日清晨,天色阴沉,整个天空都灰蒙蒙的。天亮前还飘了一阵冷雨,没有结冰,却也让人打着哆嗦,天还没亮,新上任的锦衣卫指挥使吴青就在午门前指挥着众锦衣卫和太监宫女们忙忙碌碌的准备继位大殿所需的物资。

司礼监秉笔太监山宝也带着内侍们在午门城楼上忙碌,御座前还有一排官椅,都铺着锦垫貂绒。城楼上特设的暖炉也都开始供暖,这样燕王登基时便不会觉得寒冷。礼部也调出了教坊司所有的乐器,乐师们也在紧张的排练着北方名曲《燕王破阵曲》光是乐师们演练场景也是极为盛大。午门两边的侧道,是给文武百官观礼之用,漏风处没有锦缎遮风,但也有暖道驱寒。皇城的内卫,士卒分别在指定的地点吃着安排好的早点。

以前的帝王都在天坛祖庙祭祀,信的是祖宗神仙保佑。他燕王崔龙渝偏要在午门阅兵继位,他信的不是祖宗神明,多年的边关生涯使他相信的,只有自己手中的刀锋!

今天的长安,负责治安的金执吾都一改往日的懒散,一个个站的腰杆儿笔直,精神抖擞。手中紧紧按着腰刀,沿着街道警戒都想给这位军武出身的新帝一个好印象。长安城里也是好不热闹,百姓们好像已经把前些天的那场暴露忘得一干二净。今日燕王登基称帝将在午门校阅士卒,宫中放出消息,此次参加检阅的部队就有五万,且不只是京城禁军!此等大场面是不少百姓一辈子也未必见到一回的,今日的盛景甚至超过了几日前的上元!百姓们不论男女老少都早早的就道了北城到午门的街道两侧等着,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前些天发生的政变。

还未至检阅开始,长安城便万人空巷!

百姓可不管上面做的是谁,只要能好好活着,少些税负。是谁都无所谓,从前见到皇上都要跪,今日难道碰见个百年一遇的怪皇上。正好瞧瞧这大宁新帝长什么样,回头起外乡走亲戚也好跟亲朋好友们嘘一翻。

天色渐亮,洒下了些阳光,西北风起,还飘起了小雪。原来的金吾卫,龙祥军那帮混子流氓,也穿上了身新的鸳鸯战袄袄,正经穿了回甲胄。持着长短兵刃抵达长街,一队一队的沿着街边排开拉开警戒。天色再亮,文武百官穿着崭新的朝服纷纷抵达到了现场,买这方字步走向午门前两侧的测道,文官站左武官站右。而百官身后站着的则是代表着大宁新生力量的国子监监生和几位武举候选人。这时一阵锣鼓响起,新皇崔龙渝到了,他一改往常玄色佩饰。头戴金丝翼善冠,身穿大红金丝龙衮袍,外面却罩着一套黄金锁子甲,身后挎着战刀,几位从龙之臣依次后退一个身位,紧紧跟在崔龙渝的身后。新任首辅张禹在左,大将军蒋岑在右,后面依次是锦衣卫指挥使兼刑部尚书吴青,兵部尚书朱怀,内阁次辅张谦,文华殿大学士张诩,禁军将军王鹤。众人至踏上长街那一刻,一个尖锐的嗓音响起

“陛下到!”街道两旁的百姓经过短暂的平静后,猛的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陛下万岁!燕王万岁!陛下万岁!燕王万岁!~”

内待众人就位,静鞭三下响,衣冠拜冕旒。这是表明皇帝到了。这时崔龙渝带着几人迈着虎步,登上上了城楼,众臣肃立,等皇帝坐上御座后,三呼万岁,行臣子礼。

“众卿平身!”

燕王摆了摆手,平静的说道,声音不大却是天威赫赫,尽显帝王威严。几位从龙大臣在皇帝御阶前旁的一排官椅坐下。有几位武将出身的,好像有些不太适应。锦垫上所是被火炉烤的又暖又软,却赶到极不自在。这上百年来的传统,儒家几千年的规矩,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坐得下去的。

“哎呀,这玩意还没有马鞍子舒服。”朱怀扭了扭身姿抱怨道。坐在一旁张禹面无表情的踩了他一脚,将头靠了过去,小声道:“狗肉上不了台面,将就将就,这儒家讲究的就是礼仪尊卑。以后这天下就是咱爷们来坐了,得学会习惯。”

“我看崔头儿就是故意的。”

“害,你小子!得叫陛下!这原来的廷尉可改成吴大哥带队的锦衣卫了,到时候你在这样说,吴大哥就把你抓起来卖到城东的菜地里去。”蒋岑笑骂道

“那也得看吴大哥打不打的过人家嘛”朱怀故作女儿态道

“滚,死断袖!”

“哎,虽然我俩没参加政变,但不懂就问,参加政变会不会让人变得不幸啊。”

“哈哈哈哈哈”吴青的笑骂,惹得几人憋笑不止。

这一切其实都被崔龙渝听在耳中,他也不制止,只是坐在龙椅上笑眯眯的等着大典的开始。他也知道两侧的文武百官面色各异,有喜迎新帝的,也有面色不善,满脸愤慨敢怒不敢言的、就像那东林党人。可这群读书人根本没有勇气站出来指控这些他们。因为他们知道悬在他们头顶的那把刀一直都没放下来。前日王鹤随意捏造了一份凭证就能在菜市口杀的人头滚滚,今日也能随便找一份名录来,把他们押入大牢,所谓跳的欢、死得快。更何况两万燕军就在身边,一不留神就是身死族灭,数代人的积累毁于一旦。还有些垂头丧气,硬着头皮来的,那便是在京的勋贵们,他们处境最尴尬,随时便可能死掉两个。政变中吴青的手段和对鱼肉百姓的纨绔可是在长安的勋贵圈中传开了。如今他一跃成为锦衣卫指挥使,清查贪官污吏功勋权贵,他们未来的日子一片昏暗。这次新的肃清运动,其实大部门都是文臣这一块的,武将以后跳过兵部直接到户部领饷银。勋贵们、长安城内大宁王爷们的俸禄,内阁连提都没提,这背后的含义不得不让勋贵们感到脊背发凉。

这时司天监所在的城楼里跑出一小吏,急匆匆的跑上了午门上的城楼与崔龙渝汇报。崔龙渝听罢点了点头,示意可以开启庆典。

“通通通~”

十三声炮响,代表着校阅仪式的开始。

那午门楼下事先准备好的礼炮一字排开齐鸣,六千余名重甲铁骑沿着御道缓缓而来,人皆手持关刀,腰选连驽,头戴鬼面,体佩玄里。为首一将身披云霓锁子甲,头戴金雀飞熊盔,手持冷艳锯,生的是鹰眉狼目虎背熊腰,凶狠至极,此人正是燕北刀骑单刀骑主将向淇荣!

六千铁骑自长安北门行至午门城楼之下全体勒住战马,由动至静、整齐划一。向淇荣转身勒起战马,抽出战刀,吼道:“单刀骑!”

“呼!”六千儿郎高声响应,其势可摧城。

崔龙渝也走到了城头之前,他抽出战刀高举道:

“宁军威武!”

“将军威武~”

“宁军万岁!”

“宁军!万胜!!!”

“万胜~万胜~万胜!”

与六千儿郎一同响应皇帝陛下的,还有长安百姓,每个人都被着雄武的军队所感染,齐齐响应着出身军武的新皇帝。这时向淇荣举手示意,六千铁骑立刻自中间分开,向着午门两侧行去。

“咻!啪!”

一根红色的火箭飞向高空炸响

“锵锵锵锵”

如雷的铁皮鼓声远远响起,燕军万余兵马,正式踏上京城御道,展示无敌之师风采。

当先是燕北双刀骑一营,二十匹马一排,前后间隔一个马位,一百五十余列整整齐齐,后面是双刀骑二营,两营之间,间隔三个马位。这装备优良到让人咂舌的轻骑营,人马具甲、长刀如林。扛旗将赵明成一马当先,面容肃穆,虎目含煞,身侧一名掌旗官,旗枪上一面赤旗迎风招展。旗上金色的“燕”字,清晰可见!这面大旗,曾在开元重骑之后威震山海关以被,他们曾杀的那鲜卑和女真人头滚滚,抱头鼠窜。

紧跟在后面的是枪骑营,共两营四千骑,为首的将领却是黄粱韩梦。他们有着与刀骑一样的铠甲,同样的速度。只不过人皆手持长枪,腰悬连驽。黄粱一马当先,身侧掌旗官旗枪上的赤旗迎风招展。虽未参加夺城之役,但高傲的气魄仍在现场带起一阵阵的欢呼。

二者合兵一处,共记一万骑铁骑。铁蹄滚滚间骑兵们昂首挺胸,长枪向前,如墙而进。这可都是在边境中无数场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尸山血海里滚出来的强悍铁骑,边墙外的无敌之师,森然的鬼面下杀气犹如实质。百姓中有做亏心事者观之、竟是两股战战,跌坐在地。

一万铁骑登场,浩浩荡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当抗旗将接近午门城楼,距离王将百十米距离时,手握长刀曲肘贴于右胸胸甲前,脖子右拧,注视崔龙渝,是为持刀礼。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无数把雪亮的军刀出鞘,和指挥官同一个姿势,长刀如林,煞气四溢。藐视天下骑兵,彪悍铁血之势淋漓尽致。长刀挥舞间,寒芒闪烁仿佛天地都为之黯淡。

单刀骑齐刷刷的单手举起关刀响应,沉重的冷艳据斜指天空,甲叶铮铮,仿佛要斩破天际。午门城楼上的官员,

御街两侧的百姓惊呼声不绝于耳。

“唰唰唰!”

王鹤此时也起了身,拔刀响应。城头上同样收检阅的禁军见此站的笔直,全部拔出了手中的长刀,同样的持刀礼回敬在外征战的兄弟!崔龙渝拔刀开始宣读自己的诏书

:“惟我大宁人民之君,自中宗渐衰,先帝命真人于燕北苦寒,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其辽东蛮夷分争。我君不抗,割舍求安。惟臣,帝赐英贤为臣之辅,平陆家之冤,练无敌铁骑,扫辽东诸部,平草原八乱,征朝鲜之兵,退倭寇之敌。镇边关数十载,建天下之雄关。灭武侯之叛乱,终昏君之统治。某自燕京至长安,大军奔驰六千里。无一人阻拦,可见天下苦终景龙久矣!今得天下必将偃兵息民于田里,今地幅员四万余里。诸臣下皆曰:生民无主,必欲推尊帝号。臣不敢辞,是用以今年正月二十三日于长安午门之阳举阅兵备仪昭告上帝皇祗,定有天下之号改元光武!”

城下燕军的诸位将领朗声齐啸:“为光武帝效死!”“为光武帝效死!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侧的官员荀贵也都扯着脖颈用尽全力大吼,见此等精锐之师百姓也深受震撼,齐呼响应。声若雷霆滚滚,震撼长安。

除了远处城门口那四五十个身披黑色斗篷,头戴斗笠遮面的身影。他们见此如此盛大的仪式丝毫没有反应,就那么安静的站在那,准备庆典结束后出城回乡,回乡后的他们可能是农夫可能是猎户也可能是教书先生,都是碌碌无为之辈,但他们曾经都有一统一的名字叫辽东—夜不收。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中军置酒饮归客书评:
暂无读者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