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明:开局痛揍朱元璋 6.朱棣:叔爷爷,你的长生不死药呢。【新书求鲜花。】

寒暄顷刻,

朱元璋让马秀英跟诸多皇子陪同朱世治游逛。

便跟朱世治告罪一声,

带着李善长赶往御书房。

叔父刚说的北元入侵,

事情紧急,

他必须得早点拿主意。

···

“叔父,那边是太和殿,是重八平日里上朝的地方···”

“叔父,那边就是御书房···”

“叔父,那就是保和殿,是准备殿试的地方···”

···

皇宫里,

听着马秀英的介绍,

朱世治望着那金碧辉煌,雕栏画栋不时点头,

顷刻,

便来到后宫的御花园,

御花园,

香气扑鼻,

各色花朵争先开放。

世所罕见的奇花异草,只要叫得出名字,

基本上都能在御花园找到。

有许多花草,

是朱世治这辈子都只听闻,

但未曾见过的奇异,

这让朱世治颇为感慨,

还是重八这兔崽子会享受啊。

沿着芳香漫步,

马秀英不时介绍,

忽然,

马秀英伸手拢了拢散落耳鬓的发丝:

“叔父,其实重八很想您。”

“当年跟陈友谅决战都在念叨您。”

“他说。”

“如果他不幸战死。”

“一定要将他的尸骸埋葬在叔父空冢旁边。”

“我说这些,您可能会觉得很失礼。”

“但我只是想告诉您。”

“重八一直都不曾忘记您。”

“有时候夜深。”

“他望着家乡方向矗立整宿。”

“他虽然不说,但我知道。”

“他就是在想您。”

···

马皇后有些拘谨,

这番话,

她认真想了很久,

还是决定说给叔父听,

她不想因为先前的误会,导致他们两叔侄产生隔阂。

“我知道了。”

朱世治脚步放缓,朝马秀英轻轻点头。

他怎听不出马秀英说这番话的意图,

重八这兔崽子,

真是找了个好媳妇啊。

紧接着,

马秀英说起家长里短,

比如:

朱标六岁都还在尿床,

朱慡刚满周岁就开始爬树掏鸟,

朱纲五岁就背下三字经,

朱棣三岁就开始习武。

这些事情,

听得朱世治不禁莞尔。

“叔爷爷。”

“我爹他跟我吹牛。”

“说自己脚踩九条真龙出生。”

“是不是真的啊。”

··

朱棣跟朱世治熟络后,便不再讲究太多规矩。

“叔爷爷老了。”

“这些已经记不清楚了。”

朱世治心里吐槽。

重八真能吹牛,

咋不说是龙蛋里孵出来的呢。

“叔爷爷骗人。”

“叔爷爷哪里老了。”

“叔爷爷看着父皇还年轻。”

··

朱棣话音刚落,

便引来马秀英的训斥。

朱世治轻轻挥手,不以为意。

“叔爷爷现在已经将近古稀了。”

“小棣想不想知道叔爷爷为什么看起来这么年轻啊。”

···

“想。”

就连马秀英都情不自禁的竖起耳朵。

“叔爷爷可以告诉你们。”

“但你们要替叔爷爷保密。”

“其实。”

“叔爷爷曾经出海一次。”

“到达过那传说中的蓬莱仙山。”

“遇到传说中的仙人。”

“仙人曾经赐给叔爷爷一颗长生药。”

“叔爷爷吃下后就一直保持这种年轻模样。”

···

闻言,

马皇后脑子如五雷轰顶。

长生不死药。

叔父居然曾经有过这种际遇。

既然这样,

那叔父刚说的从海外带回来的手链等礼物,

那岂不是仙家物品···

“那叔爷爷是不是会长生不死。”

朱棣眨巴着眼睛。

“应该是吧。”

当然会长生不死,

自己那可是正宗的长生不死药,

但,

朱世治只是模棱两可回答道。

“呜呜呜。”

忽然,

朱棣嚎哭起来。

这让朱世治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小家伙哭什么呢?

刚刚还聊得好好的。

“棣儿好喜欢叔爷爷。”

“但叔爷爷长生不死。”

“叔爷爷。”

“棣儿想一直跟叔爷爷待在一起。”

···

闻言,

朱世治脸上笑容瞬间僵硬。

马秀英有些尴尬,

朱标伸手捂着小脸,

简直没眼看。

那是想跟叔爷爷待一起吗?

那是在馋叔爷爷的长生药。

“孩子。”

“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

“叔爷爷能陪伴你走完这生,已经很知足了。”

“你看着世间万物。”

“都逃不开凋谢新生。”

“人也亦然。”

“这是天理。”

朱世治敦敦教导。

内心冷笑不止,

重八真是有个好儿子啊,

萝卜丁大就这么八面玲珑,

居然还想打自己长生药的主意···

很快,

便到午膳时间,

处理完事宜的朱元璋,

也匆匆赶来御花园,

这是他跟叔父团聚后的第一顿团圆饭,

他是相当重视的。

御花园凉亭里,

花香氤氲,

凉风习习,

在朱世治的期待里,

宫女跟太监端着菜品陆续赶来,

炊金馔玉,

珠翠之珍,

八珍玉食,

帝王的奢靡生活,

自己也终于有机会品尝,

但,

当看清被陆续布上餐桌的菜肴,朱世治的期待消失得无影无踪。

ps:求鲜花,求评价票,求各种数据···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明:开局痛揍朱元璋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