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人在他乡 第六十四章.关东大捷

小说:人在他乡  作者:wxb古采尼  回目录  举报

皇帝躺在龙榻上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青儿……”

“行了,我知道了,我给您讲个故事,您安静听着。

俗话说:积善之家有余庆,行善之人诸神佑。

劝人向善也是为自己积福。大家好,我是陈叔,今天我们讲一个乞丐与寡妇的故事。

据说在唐朝的时候呀,有一个地方叫端州,在端州城里有一个名叫谢三娘的寡妇。

这一天是中秋,雨一直不停地下,眼看到了日暮时分,寡妇就准备关门休息了。

忽然她看见一个老乞丐倒在水泊之中。谢三娘冒雨跑了过去查看,只见那乞丐脸色发青,浑身瑟瑟发抖,想来应该是挨饿受寒了,用尽全力将它扶进自己家中。

谢寡妇先是找了件厚外套给他盖上,然后又给他喂了些热米汤。不大会功夫乞丐慢慢的醒了过来,寡妇说:“你饿太久了,胃里都是空的,突然一下子吃东西的话怕是你受不了。今天刚好中秋,我包了一些饺子,等会我给你煮碗饺子,你喝点饺子汤吧。”

乞丐听了,感激地点点头。为了能够让老乞丐取暖,寡妇将他搀扶到厨房的柴草堆上,自己则在灶台开始生火煮饺子。煮着煮着突然一声炸响,灶台突然倒塌。与此同时,外面传来:“嘎、嘎、嘎”的声音,几只乌鸦落在院子里,晦气地叫个不停。

那乞丐突然面色凝重起来,连忙说道:“不好,不好!你速速回房间铺床去。”

寡妇被乞丐的话惊掉了下巴,气愤地说道:“你你你,你想干嘛?我见你可怜,好心留你吃饭,你要对我做什么?”

那乞丐摆摆手说道:“没时间给你解释了,外面乌鸦叫唤么?是不详的兆头,赶紧地,不然你的儿子将性命难保!”

寡妇一听乞丐事关自己儿子的安危,立刻照做。

话说谢寡妇的儿子名叫范安。没有谁天生是寡妇的,三娘的相公是一位秀才,只是不幸在妻子怀孕时就病逝了。孩子出生后,寡妇为儿子取名范安,自此孤儿寡母相依度日。为了督促儿子认真读书,寡妇时常用戒尺敲打儿子。

好在儿子也争气,范安连中了秀才和举人,前些日又去往京城参加科考了,算起来这几日就会回来了。

现在这个乞丐说自己的儿子有性命之忧,顿时紧张起来。

寡妇将床铺整理好了,乞丐又命她寻来几件儿子曾经的贴身衣物铺摆开来,在上面喷洒几口酒,还床头摆上一碗糕点,糕点上插了三炷香……

弄完这些之后,乞丐又问:“家里有没有什么物件是你儿子能够一眼认出的?”谢三娘思忖片刻后拿出了曾经无数次敲打儿子的戒尺,说道:“这把戒尺我拿它从小打到大,他一定能够认出。”

老乞丐点了点头,说道:“你便用戒尺打这衣服,口中不停唤着你儿子的名字,如若这三炷香能够不断,那便有救了。”

寡妇按照乞丐的说法,一边用戒尺敲打衣服,一边喊着儿子的小名。一直到了三更,三炷香终于烧完了。

乞丐点头说道:“好了,现在没事了,你可以安心了。”

寡妇听到这,紧绷的弦总算放松下来,停了好一会便开口问道:“先生,灶台倒塌,为何我的儿子有危险呀?”

那乞丐说道:“倒灶本是不祥之兆,做饭时倒灶,家中男主遭殃。那乌鸦乃是报丧鸟,我能听懂鸟语。”

今日得你援手,救助于我,得知你儿子今夜有难,我这便是还你恩情呀。”

寡妇听完对乞丐更加感激了。回想起还没给乞丐做饭吃呢,倒觉得不好意思了。只不过如今连做饭的灶都没了,刚好家中还有准备留给儿子的几个月饼,于是拿来给乞丐。

乞丐不客气地接过月饼,转身走出房子,消失在夜色之中。

到了五更天的时候,寡妇听到急促的敲门声,赶紧开门一看,正是自己的儿子范安。

这时候的儿子浑身狼狈,手中竟然还拿着家里的那把戒尺。

范安见到母亲之后心有余悸地大哭起来。

寡妇问道:“孩子你怎么回事了?”

儿子回答道:上京考试结束后便往家里赶了,回家途中遇到大雨,昨日我就在邻县的一个破瓦窑中睡下了,可是睡着之后,却奇怪的梦见母亲一直用戒尺打我,后来被戒尺打醒了,竟看见旁边放着这把戒尺,我就拿着它走到外面。

还没来得及看手中的戒尺,刚出破窑,那窑洞便轰然倒塌。孩儿是死里逃生呀,所以连夜匆匆赶回家。

寡妇一听,便清楚是乞丐救了自己的孩子,便将自己遭遇乞丐的事情对儿子讲述一番,两人纷纷称奇。

谢寡妇和儿子范安准备重修灶台,结果却发现昨日灶台倒塌,散落在地的饺子变成了金元宝。

母子二人一起到城隍庙上香祈福,竟发现香案上的供果,却是与昨夜拿给乞丐的月饼一般无二。

谢三娘这才明白,原来自己昨日救的乞丐竟是城隍爷。母子俩对城隍爷拜了又拜,又捐献了不少香火。

数日之后,京城传来捷报,范安高中进士,被任命为外县县令一职,谢三娘跟随儿子走马上任。此后数年,谢三娘愈加积德行善,范安更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青儿扭头一看,皇帝已经睡着了。准备躺下睡觉,看看窗外有个人影。起身来到外面,一个公公跑过来,小声的说:

“青儿姐姐,出事了。”

青儿一把拉着他来到旁边偏殿,小声的问:

“出什么事了?”

“国师出事了。”

“咋了。”

“国师在从大周回大梁的途中,路过芒砀山附近,中了东瀛人的埋伏。国师没有防备,中了一箭,护卫队不敌东瀛人,眼看就要全军覆没。危难时刻骠骑将军带着十个手下赶到,杀退了东瀛人。让给国师疗伤后,让护卫队护送国师去琅琊山上治疗。骠骑将军带着十人追杀东瀛人去了。”

“然后呢?”

“青儿姐姐,我就知道这些,其它就不知道了。”

“行了,回去睡觉了,明天早上在说。陛下好不容易睡着,别打扰了。”

青儿把小太监打发走了,回答卧室,睡着床边的地上……

“咣咣咣……”

“小青,出什么事了?”

天微微亮,有人敲响惊天鼓,鼓声把皇帝惊醒了。

小青心外面跑进来赶忙说:

“兵部尚书张昭”

“哪个边境出事了吗?”

“不是边境,我刚从门口回来,张昭说他昨晚一夜收了从琅琊山到关东沿路各地总兵的军报。”

“关东,东瀛人?”

青儿一边帮皇帝梳洗打扮,一边说:

“三天前东瀛人一个五百人的商队袭击了回朝的国师,没有防备的国师身负重伤,护卫队也溃不成军,眼看危在旦夕。骠骑将军无尘路过,十一人救下国师,让赶过来的亲兵送国师去琅琊山治疗。十一骑追杀东瀛人,从琅琊山一路追杀三天,到关东线。”

“关东线那边有五十多万东瀛人,在李唐末期,东瀛人向朝廷租下关东线,后来唐朝四分五裂,关东就变成东瀛人的地盘。十一人对战整个关东军,胆识勇气可嘉。”

“听说沿途的绿林好汉土匪通通下山在追无尘,你说会不会要报无尘杀了七省绿林土匪他们要报仇啊?”

“不会,国恨家仇,赶紧去看看军报怎么写。”

二人洗漱完毕顾不上吃饭赶紧一路小跑来到大殿,气喘吁吁坐到龙椅上。

“张昭,现在什么情况?”

百官还没行李,皇帝直接问道。张昭赶紧把手里一叠军报放在地上,拿起第一封刚要读被皇帝打断

“说你知道的情况。”

“是,国师带着护卫队先行回朝,途径芒砀山附近中了东瀛人的埋伏,五百东瀛战队埋伏伏击了国师,没有防备的国师重伤,护卫队溃不成军。危机时刻,骠骑将军带着十人赶到,救了国师,把国师交给赶到的亲兵送到琅琊山养伤治疗。骠骑将军十一骑追杀东瀛战队直奔关东方向,沿途放国学院标志烟花,三天三夜途径七省十八座城,直到黑水城下。七省十八座城总兵来报,大约二十来万的占山为王和江湖大侠们纷纷赶往关东,预计今天到达黑水城下。北境主帅黎平安来报北燕军队开始向边境调兵,应该是受关东局势影响。”

“好个骠骑将军,十一人就敢追敌于关东,真是拼命三郎啊!好好好,真是后生可畏啊!关东二十二城也是我们汉人的土地,被东瀛人先租后占,是敢收回来了。命令黎平安不用等北燕军队集合完毕,可以主动,不要每次都等人家上门打你你才还手,咱们也可以主动出击打别人一次。命令七省总兵集合部队三日内到达关东黑水城下,由骠骑将军无尘统一调配。命令骠骑将军无尘,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关东,必要是可以屠城。”

“是。”

张昭赶紧跑出大殿……

“陛下,是不是有点冲动?”

方勤劳小心的问道。

“以黎平安的本事,区区一个北燕不足为惧。”

“我说的不是北燕。”

“东瀛?狼子野心,敢用五百人深入腹地,袭击国师,不给他们一点教训,明天他就敢进金陵,刺王杀驾。”

皇帝一拍龙椅说道。

“陛下,无尘太年轻了,收复关东失地,是不是要配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军去?”

年少不经事,懂事已中年,

在无知的年龄做了选择,在懂事的年纪承担后果,拿最好的青春换最深刻的教训,人终究要为自己的年少无知而买单,只是这单买的好贵

“朕意已决,无需多言。”

皇帝看看几人淡淡的说。

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

一大批信鸽飞身高空,展翅翱翔离开金陵直播远方。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人在他乡书评:
暂无读者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