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桂勇带着蓝道行走到大同城边,却被蓝道行告知站在城墙之上那个朱袍年轻男子,就是朱棣时。
他难以克制内心的震惊。
他带着大同卫几千人,围了大同城半个月,都没有想出办法,打进大同城去。
结果朱棣只是花了……大概也就两个时辰左右吧!
就已经站在了大同城上,看着城上叛军的神态,似乎已经投降了。
不多久,他顺利的领着大同卫的兵卒进入到了大同城内。
随着朱棣,来到了代王府。
看着已经死去有一会儿的朱振,以及郭鉴,还有被人擒拿住的柳忠。
桂勇的内心受到了无比的冲击,他也听过不少传说,例如什么李孝恭十八骑破长安的故事,在他心目中那就是说书人在胡扯。
但是如今看到朱棣单骑取大同,未曾负伤,将城内数千多叛军全数降服的壮举,他隐隐有些信了。
接着心中产生了无限自豪,十八骑破长安算什么?我大同城比之几百年前的长安城只强不弱!
看着朱棣,他的内心产生了无限的崇拜。试问哪个当兵的,不崇拜这样的厉害的存在。
桂勇决定,等会儿一定要找那帮叛军,搞清楚大同城是怎么破的。
“陛下单骑破大同,更胜当年啊!”蓝道行找到机会,拍着朱棣的马屁。
桂勇一看,心道我怎么没想到,可以拍太宗马屁的事?
不由责怪自己后知后觉,但此时也找到不到何时的拍马屁的时机。
朱棣摆摆手,说道:“巧合而已,比不得当年。”
蓝道行一愣,内心自问自道:这算是谦虚么?
嘴上顺着朱棣的话锋说道:“陛下当年功盖唐宗,武超宋祖。”
朱棣扭头看向蓝道行,问道:“你们觉得当年的朕,比之冠军侯如何?”
“陛下是君,冠军侯是臣,他怎能与陛下比较!”
朱棣本想了解一下,明朝人是否会比较永乐和冠军侯的,结果蓝道行却如此回答。
虽然没能得到想要的答案,但是朱棣却莫名的一阵暗爽。
有所察觉的他,只当是这就是马屁带来的愉悦感!
看着士卒将朱振的尸体抬走,他才想起正事,目光看向桂勇。
说道:“朱振死前透露,鞑靼小王子明日就会到大同。”
“陛下放心,此刻我等已入了大同城内,鞑靼人来了也只能铩羽而归。”桂勇说道。
朱棣点头,大同城的城墙他倒不担心鞑靼的骑兵能够进城。
不过他说这个可不是担心大同会不会失守。
“大同总镇,目前大概有多少兵?”朱棣问道。
“下属的八卫七所,马步官兵大致在五万多人,其中马匹骡子应该有四万多匹。”
听着桂勇的介绍,朱棣心中盘算。
其实就数字而言,大同有八卫七十二堡,若是放在洪武永乐乃至宣德时期,都不惧鞑靼敢带兵来犯。
但此时,就不好说了。
就刚刚自己对大同城的这些官兵的观感,他觉得这五万人,能有一万人敢战就已经算是很乐观的数字了。
“你今夜差人通知各卫所戒备,同时从各卫所挑选两千匹马和一千名会骑马作战的精壮少年,送往大同城来。”
朱棣说话间,见到代王朱俊杖在王府下人的搀扶下,正慢慢走过来。
“陛下,是要抽调人手来守卫大同?”桂勇问着,心中是赞同的,毕竟朱棣在这,大同城应该着重防卫是必然的。
“不,朕需要一支年轻的骑兵。”朱棣说完,又说道:“对了,城里的,将乱军和卫所兵打散,先稳住军心。”
“还有,从今夜开始把斥候分派出去,给朕在明天鞑靼人出现之前,搞清楚来了多少人。”
桂勇点头答应。
抬头看着天色已晚,心中盘算着朱棣交代的三件事,觉得时间相当紧凑。
便立刻掉头朝着府外去。
他进城时已经让自己手下的人将大同的乱军控制起来,此时要过去安抚乱军,不然明日万一鞑靼人来了,这帮人生变,就麻烦大了。
还有按朱棣说的,要把这帮人和自己的兵分散。
这都需要时间,还有派人出去通知其他卫所,同时还要等着从各卫所抽调过来的兵。
这些事压在一夜,他感觉今夜自己怕是要少睡几个时辰了。
而府内的朱棣已经带着蓝道行吃上了晚饭,朱俊杖可能是受到的刺激比较大,看起来食欲不高。
“皇祖,刚刚听闻您要抽调其他卫所的精壮兵员,来守卫大同?”朱俊杖小心问道。
他虽然读书并不认真,但是对于这位大明朝赫赫有名的皇帝也有过一些了解,最后总结就是朱棣的脾气并不比朱元璋好多少。
不过关于抽调兵卒,他还是有些话想要说。
“不是守卫大同!”朱棣说道。
“大同城高,有城内这近万官兵,其他卫所也是……嗯?不守卫…大同?”朱俊杖虽然是个无权的藩王,但是他毕竟在大同长大。
看多了大同每年被草原打草谷的惨状,觉得卫所兵用来护卫其他地方,虽说不一定能全部救到,但也能减少一些百姓的伤亡。
但当他把想说的一股脑说出来许多后,才反应过来,朱棣说的与他想的并不一样。
“调过来,就一定是要守卫大同么?”朱棣放下手中的碗筷,看着朱俊杖说道:“朕把他们调过来,是要练兵的。”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