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此时已有十二个儿子,其中最为看重和喜爱的当属和马皇后所生的五个儿子。
而这五个儿子中,他最喜欢的就是老五朱橚,喜爱程度就算是早早就被封了太子的大儿子朱标也无法和他相比。
这一点,从他一开始得到的封号是吴王就可以看得出来。
要知道,老朱称帝之前就是叫吴王。
朱橚被封吴王,得到的封地是杭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可是人间天堂杭州,藩王们人人都想去的地方。
虽然后来朱元璋认为吴地乃国家财赋之地,不适宜建藩,在洪武十一年将朱橚改封为周王。
可这周王也比秦晋燕齐楚这些诸侯的封号要高贵。
而封地开封,则是宋朝的故都,明朝曾经的“北京”,竟然就这么被封给了一个藩王。
朱橚这个没什么特殊本事的王爷,因此可以坐享藩王中最优厚的待遇,还不用像哥哥们一样天天守在边疆站岗喝西北风。
这些事情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朱元璋像普通人家宠爱小儿子那样,把苦累活都交给哥哥们干,而小儿子只用在家里享福。
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这就是为什么明知道朱元璋在大本堂他也敢不去的原因。
“呼!总算是弄好了,希望都没有被冻伤吧。”
将大棚的顶部重新搭建好,感觉到大棚内部的温度在慢慢升高,朱橚总算是松了口气。
走出大棚准备去洗手,却听到外边传来了杂乱的脚步声,朱橚转头往门口看去,便看到朱元璋在一众人的簇拥下脸色铁青的朝着这边走了过来。
朱元璋大步流星的走在最前边,看到朱橚,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也不管冰雪消融地上一片湿漉冰冷,直接脱了马皇后给他做的鞋子,三步并作两步的冲上去就要逮着朱橚胖揍一顿。
朱橚看到他没拔刀,而是脱鞋,便知道老朱还是爱他的,当下心头大定。
看到气势汹汹的冲过来的朱元璋,他不慌不忙的开口道:“父皇,你怎么不先问问我为什么不去上课?”
朱元璋一愣,看见这小兔崽子表情认真,丝毫不慌,便止住动作,好奇道:“来,你给老子说说你为什么不去上课,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看老子不把你的屁股打成八瓣。”
“父皇,敢问您当初为何要造反?哦,不,是起义!”
朱橚直接开口问道。
朱元璋闻言又是一愣,不知道这臭小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仍是开口回答道:“为什么,因为你老子活不下了。”
“父皇所言极是,活不下去,自然要反。历朝历代的农民之所以揭竿而起,无不是因为实在是活不下去了。而活下去的前提就是吃饱饭,也就是说,只要老板姓能吃饱,就不会造反。而儿子,就是要解决我大明朝老百姓吃不饱饭的问题,我不但要让全天下的老百姓都吃饱饭,还要让他们都吃好饭,让我大明永世安宁!”
朱橚朗声开口,一副心系天下苍生的模样。
这话一出,不单是朱元璋,所有人都愣住了,最先反应过来的还是太子朱标。
年轻的时候,朱元璋忙着造反,长兄如父,大儿子朱标便负责起了照看和教育几个弟弟的责任。
因此,对他那四个一母同胞的弟弟,他素来偏袒,如今,看到父皇朱元璋不说话了,他急忙来到朱元璋近前,接过朱元璋手里的鞋蹲下身子,一边给朱元璋穿上,一边道:“父皇,下雪不冷化雪冷,您是一国之君,一定要爱惜龙体,还是赶紧把鞋穿上为好。不然要是受了凉,母亲知道了,非得责怪我们不可。”
这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提到了天下苍生,江山社稷,又搬出了马皇后这个救兵,简直就是绝了。
朱元璋怎会不知道儿子的意思,闻言,冷哼一声:“你就惯着他吧。”
说着,在朱标的服侍之下穿上鞋。
给老爹穿好鞋后,朱标从地上站起来,表情严肃的盯着朱橚,以兄长的口吻教育道:“五弟,既然你心系天下百姓,更应在应该读书的时候好好读书,您是读圣贤书的人,是大明朝的皇子,你看你这一身,成何体统,我和你说了多少次?要端庄,学圣贤,好好做学问。”
朱橚闻言,嘴角微微一撇,道:“我,学不了端庄的圣贤,我要做这田地里的圣贤,学这田里的学问!”
“狗日的,这田地里有什么圣贤?有什么学问?我……”
朱元璋闻言,火爆脾气又上来了,又要脱鞋。
“父皇息怒!”
朱标急忙阻止,然后转头问,冲着朱橚眨眨眼,道:“哦,那你倒是说说,这田里的圣贤是谁啊?这田里的学问又是什么学问?”
朱橚会意,慷慨激昂的道:“神农氏啊!我要学神农氏,种好五谷,这样,全天下的人就有饭吃,父皇,太子,种地,这可是大学问!”
对于祖上三代贫农的朱元璋来说,有饭吃,无疑是他心里最大的渴望。
当时,十七岁的他,眼睁睁的看着亲人们一个个因为饥饿而死去,而他却无能为力,就知道,天底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饭。
所以,此时听闻朱橚的话语,他内心的柔软之处被唤醒,语气稍有缓和,开口道:“呵,漂亮话倒是说的不错,那你给老子说说,这田地里都有什么大学问?”
朱橚闻言,嘴角露出笑意,开口道:“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不然,神农去陶唐,粒食已千年矣,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岂有隐焉?而纷纷嘉种,必待后稷详明,其故何也?”
好嘛,这家伙直接将《天工开物》给搬出来了。
此话一出,全场鸦雀无声,都好奇的看向了朱橚,就连刚刚赶到,准备开口说话的太师李善长也住了嘴,站在后边静静的等待着下文。
“纨裤之子,以赭衣视笠蓑;经生之家,以农夫为诟詈。晨炊晚饷,知其味而忘其源者众矣!”
“夫先农而系之以神,岂人力之所为哉?”
朱元璋草莽起家,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所以自然是没读过什么书,虽然后来自学了,但是听起朱橚这话,还是有些费劲。
他就觉得自己有些似懂非懂,觉得儿子说得有道理,但又不太知道道理在哪里,于是便道:“净整些没用的,能不能给老子直接了当的看看你的成果?拿不出成果,就是空口说白话,老子一样揍你!”
说着,也是有些好奇的看向左侧棚顶正不断冒出烟雾的大棚。
朱橚见状,心中激动的叫了一声:‘成了!’
他自然知道这一行人之所以会过来,多半是好奇他所说的大棚,但是,为了自己心里那个长远的计划,他知道这时候还不能让老朱去看大棚。
于是,他开口道:“父皇,请随我来!”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心中也是好奇得很,闻言,便跟随着他走进了屋中。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