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开局迎娶徐妙云,我改写大明历史 1、燕王吴王双双逃课

公元1372年,明洪武五年,壬子鼠年。

此时,大明初立,太祖朱元璋为了彻底铲除北元残余势力,多次派遣大军讨伐漠北。

如今,第二次北伐在即。

这位雄心勃勃的开国皇帝准备在这一战永清沙漠。

可是,

对于此次征虏大将军的人选,朱元璋却迟迟拿不定主意。

按理说,此战如此重要,主将最合适不过的人选当属从小和他一起长大,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建立明朝立下不朽功勋的魏国公徐达。

然而,论职司,徐达已是中书右相;

论爵位,徐达也早早就封了公爵。

要是这一次徐达领兵得胜归朝,那就只能将他封王了。

如此一来,徐达将成为大明朝开国后的第一个异姓王。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时,品阶最高的不过是“开国六公爵”。

正是吸取了汉朝异姓王之乱的经验和教训,

因此定下了异姓不可封王的祖训。

最重要的是,徐达真的封王,对其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之所以对此犹豫不决,是因为朱元璋想要保全徐达。

想要老了的时候能有一个老兄弟陪自己说说话。

可是,要是不封王的话,又能赏他什么呢?

得知皇帝的忧虑,马皇后提出了一个结亲的建议。

朱元璋一听,顿时龙心大悦。

当即带着太子朱标前往大本堂。

一边走,朱元璋一边问太子朱标:

“老大,你娘说得对,赏无可赏,怎么办呢?朕就只能送他个儿子了,你给你老子说说看,你的这些个弟弟里,把哪一个送给徐家?”

太子朱标闻言,脸上露出温和的微笑。

开口道:“徐家一共就两个女儿,小女尚在幼龄,自然是不合适的,那就只能是大女儿了。算算年纪,诸位弟弟中,怕是只有三弟、四弟和五弟了。至于哪一个最合适,儿臣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

朱元璋闻言,微微点头,开口道:“嗯,此事倒也不急,走,先去看看这些个兔崽子的课都上得怎么样了。”

***

昨晚下了一场大雪。

此时,紫禁城内外尽是一片雪白。

春冻骨头秋冻肉。

春寒料峭的日子里,如果没有什么紧要事,人们宁愿一整天足不出户。

然而,对于大明朝的皇子们来说,别说是下雪,即使是天上下刀子,也逃不过每日前往大本堂读书的命运。

纵观历史,历朝历代多以武建国,以文治国。

大明朝新朝刚立,朱元璋自然对皇子们的教育很是重视。

所以,建国之后,便和太史公宋濂讨论了关于皇子的教育问题。

最后便给皇子们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

凡是6岁以上的皇子,都要开始学习。

上课时间为卯时(现在的凌晨5点)一直学到午时(现在的中午12点),

中午有一个时辰的时间就餐和休息。

每年每逢春节、中秋节、端午节三节,加上皇上、皇后和皇子自己的生日可以放假。

一年总共是18天,其他时间都需要学习。

要说一年放假18天还能勉强接受。

毕竟皇子天天锦衣玉食,日子过的相当不错。

但问题是这样的日子需要过18年。

非但如此,老朱还下令宫内不允许有任何孩子玩的玩具,

简直就是将皇子们的童年生活给直接剥夺了。

所以,要和朱元璋比,当代“虎爸”们,最多也只是个肥猫级别。

也不怪朱元璋如此严苛,

他自己是贫农出身,吃了不少没文化的亏,

因此自己吃的苦受的罪,无论如何不能重复在儿子们的身上。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教育孩子就像打造精金和美玉,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道德。然后才是做官办事的本事。

所以有道德有本事的虎儿子,正是他的改造理想。

为这个理想,朱元璋充分体现出虎爸本色,

首先一条,就是定规矩。

《明太祖实录》上就有原话记载:举动戒其轻,言笑戒其狂,饮食教之节,服用教之俭。

一板一眼,都必须树立起大明朝的先进形象。

若真能达到这要求,放在如今,朱元璋的好儿子们,都是清一色的男神风范。

但打造男神风范,只是朱元璋教育计划里的第一步。

他真正抓的紧的,是教育执行力。

首先他猛砸血本,不惜工本的修了堪称史上最豪华的皇家图书馆大本堂。

然后,教师团队也是空前强大,

既有李善长这样的政治家,

也有刘伯温这样的谋略家,

还有徐达这样的军事家,

外加伴读大儒宋濂,

全是当时大明朝各行业顶尖人物,车轮战似的来讲课。

在尊师重道方面,朱元璋更是起了相当重要的表率作用,

好些个老师日常工作的随身利器,都是朱元璋特赠的高档戒尺。

《明史》上记录,其中一位老师李希颜,有次碰上某个皇子捣蛋,当场神威大发,用朱元璋赠与自己的戒尺将这倒霉孩子砸得满头包。

对此,虎爸朱元璋十分淡定。

不但没有责罚李老师,还立刻给他升职加薪。

不得不说,老朱真是个狠人,对自己狠,对皇子们更狠。

也许也正是因为这股狠劲,刚明的骨气才真正的得以树立起来。

大本堂位于左顺门东侧,是珍藏古今图书,以及皇太子、诸王,功臣子弟、公侯伯子弟读书的地方。

一行人来到大本堂门口,刚好遇到太师李善长在检验皇子们的课业。

朱元璋于是放慢脚步,抬手示意身后众人停下。

然后悄悄走近窗户,想要看看自己的这些儿子们书都背得怎么样。

这姿势,活脱脱的现代班主任趴窗户检查班级里有没有学生上课玩手机。

第一个被抽查的是二皇子——秦王朱樉(shǎng)。

“子曰:为政以德,譬,譬如北辰……居,居,其所而……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一言以蔽之,曰:‘思邪无,哦不,思无邪’。”

“子曰……子曰……”

这简简单单的为政篇,被他背得是磕磕绊绊。

须发皆白的李善长见状,一张老脸瞬间变得铁青,伸手便拿起了案桌上的戒尺朝讲台下走去。

朱樉见状,顿时额头见汗、

要知道,昨天才刚刚被老师打过,今天要是背不出来,免不了又要遭受一番皮肉之苦。

他绞尽脑汁,使劲回想,可就是记不起接下来的内容,只得拼命的朝着同为马皇后所生,坐在他右侧的三弟晋王朱棡(gāng)投去求助的目光。

朱棡见状,小声提醒道:“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然而,此时李善长已走到朱樉身前,板着脸,扬了扬手里朱元璋送给自己的戒尺。

朱樉急忙哭丧着脸哀求:“老师……”

李善长却没给他接着开口的机会,严厉的道:“右手,左手昨天打过了。”

朱樉无奈,只能不情不愿地伸出右手。

李善长举起戒尺就狠狠地抽了下去。

“啪!”

清脆的响声在大本堂内响起,清晰的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哎呦!”

朱樉一声惨叫。

然而李善长却恍若未闻,继续狠狠的抽着这位秦王殿下的手心,同时嘴里训斥道:“你乃陛下次子,日后大明的藩王,可知为何陛下将你封为秦王?秦代以后的历代封王中,以“秦、晋、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此四王代表的乃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四个国家。陛下封你为秦王,可见对你的看中与肯定,而今,你连为政篇都背不好,将来,如何替陛下镇守一方,如何为协助太子治理天下啊。”

朱樉闻言,虽然心中颇为不服气,但是脸上还是露出愧疚的表情。

受教道:“老师教训得是,学生知道错了。”

窗外,朱元璋看到老二被打,非但不恼怒,脸上甚至还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韩国公所言在理,这小兔崽子,确实该打。

“光知错可不够,知错要能改,方能有所得。”

李善长接着道。

“是,学生谨记老师教诲。”

朱樉低着头,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

“坐下吧。”

李善长这才消了点气,慢悠悠的走回讲台前,在椅子上坐下,然后将目光投向晋王朱棡。

他的语气变得柔和了一些,开口道:“晋王殿下,到你了。”

晋王朱棡自幼聪明英锐,多智数,又受学于翰林学士宋濂,学书于录事杜还,因此对待李善长的考教自然是游刃有余,应对自如。

窗外,朱元璋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轻声对太子朱标道:“老三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是。”

朱标脸上露出微笑,轻声应答。

大本堂内,听到朱棡已将为政篇倒背如流,李善长自然是无比满意,还不待他背诵完,便用戒尺轻轻凌空一点,脸上带着笑,道:“通!”

“燕王殿下。”

接着,放下戒尺,一边开口一边朝着燕王朱棣的位置看去。

“到……”

声音戛然而止,此时,四皇子的座位上空空如也,哪里还有什么燕王殿下。

“唉……算了。”

对于四皇子朱棣而言,逃课本就是家常便饭的事情,所以李善长见状,也有些习以为常了,看到燕王不在,便转头看向五皇子吴王朱橚(Sù)的座位。

“吴王殿下,该你……”

然后,他的声音再次戛然而止,脸上的表情一滞,好家伙,吴王朱橚同样不知去向。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开局迎娶徐妙云,我改写大明历史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