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狼秦:开局吓趴了吕不韦 第七章 虎舅打人

乾清殿!

虽然梦里是想当个潇洒帝王,但接手一个这样千疮百孔的国家,赢泗也不得不勤政!

灾情一天不解决,就会有上千,乃至上万条生命活活饿死。

他赢泗虽然不是什么圣母,但也不会视人命如尘埃,草芥。

龙案上有一张列了名单的白纸,一个勾叉的朱批画在了安禄山这三个字上。

咯吱咯吱~

一名肥胖的老太监走进来,白苍苍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赢泗对着名老太监颇有好感!

赢泗生母的随从太监,物是人非,赢泗的生母在他很小时候就死了,特意遗留这名太监照顾赢泗的起居!

对赢泗可谓是忠心耿耿,赢泗可以肯定,要是让面前这名老太监现在去死,这名老太监一定会当场撞柱而死。

“陛下,杨震虎杨庶长求见!”

小舅子?

赢泗:“何事”

“前阵子杨庶长不是奉旨去草原选马吗,现在回来了,说是带回了两个草原绝色女子要献给陛下呢。”

嘻嘻嘻~

赢泗没好气的说道。

“你老都年近古稀了,还是那么不正经!”

肥胖老太监那尖嗓子音回道。

“陛下,讨厌。”

赢泗:“......”

“哪家女子,可有给予钱财家属。”

肥胖老太监:“是与铁仆射有关的”

铁仆射?

不就是铁木真成吉思汗嘛。

肥胖太监:“一个是铁仆射的亲妹妹”

亲妹妹?

也摆,娶了成吉思汗的妹妹也不错,一家亲嘛,毕竟赢泗也不想刚这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雄主!

赢泗懒散的说道。

“还有一名呢”

“还有一名是铁仆射还未过门的妻子!”

哐当~

一个慈祥的人,却说出了惊雷的话,这反差,让赢泗手中一个不稳,批朱砂的笔掉落在龙案上。

赫然许久才说道。

“你确定他是带回来,不是绑回来的?”

......

“让他进来”

嗻...

肥胖老太监离去,一名长得有点憨厚的胖子走了进来!

胖子刚想拜礼,这时。

抨!

赢泗猛力的拍打了龙案。

恼怒的说道。

“跪下”

啪咚一声!

胖子在惊吓中跪了下去。

“杨震虎啊,杨震虎,你是真的虎啊。”

赢泗双手负立后背,人在来回踱步。

“姐丈,爹给我取名震虎,就是希望我以后可以像一头老虎,而不是一头肥壮的猪。”

“你~你你。”

赢泗被他无意间的回答气得火不打却自来。

“好好好,那朕问你,你现在是头老虎了,还是头肥猪啦。”

委屈的杨震虎说道...

“姐丈,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莫笑内弟我现在长得像头肥猪。”

抨!

无处发泄的赢泗再次拍了下龙案。

“好好好,这个暂且不论,朕问你,草原人最爱三物是什么。”

杨震虎脑海浮现出三个答案,猪肉,猪肉,还是猪肉,但他可不敢这样说。

“内弟愚笨,不知哪三物。”

赢泗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是爱马,爱骑射,爱自己的女人!

铁木真何许人也,始皇在位时说他是草原上的狼,一头嗜血的狼。”

赢泗见气也发得差不多了,整个人坐在龙椅上。

“说说吧,带回的那两个草原女子怎么回事。”

“内弟奉旨前去草原挑马,但他们给的都是些伤老病残的马,内弟一生气,就扇了一巴掌给他。”

赢泗:“扇了谁”

小舅子:“铁木真”

“......”

赢泗:“真扇了?”

......

小舅子:“扇了”

......

赢泗:“那旁边有人吗”

......

小舅子:“有上百来人吧”

......

赢泗:“大庭广众?”

......

小舅子:“是的”

......

嗯...

赢泗:“忘记问了,是左手,还是右手。”

小舅子:“左右两只手”

......

沉闷许久,赢泗才说道

“今晚回去睡觉时记得用被子牢牢捂住自己的双手。”

杨震虎:“为什么呀”

......

赢泗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他是怎么回来的。

“那你打了他,他就没有为难你?”

“有啊,上百个拿着刀的奴仆就围了上来,但我也不怕,我直接喝到!

我乃当今陛下的小舅子,你们要是敢动了我,我姐丈必砍了你们的脑袋掏粪屎。”

赢泗:“......”

抛开狗仗人势来讲,这小舅子确实是有点胆识,确实是有点虎啊。

赢泗:“后来呢”

“后来铁木真就制止他们,让人挑了一百头病马给我,我一生气,就绑了他的妹妹和他未过门的妻子...

为了出气,我还特意留了一张纸条给他,上面写着,天下绝色的女子都应该是陛下的妻子。”

赢泗:你这坑姐丈玩意,是要把我往火堆里推呀。

赢泗心中已经有了猜测。

奉朝廷的旨去讨马,为什么给的是伤老病残?

赢泗可不觉得铁木真这种雄主会做那种刻意为难,或者做羞辱人的事!

毕竟铁木真这种天之骄子,心高气傲,这种下三手段可都是不屑为之的。

一种可能:

马匹产量不行。

第二种:

倒贩马匹给他国。

第三种:

组织军队。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狼秦:开局吓趴了吕不韦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