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海洋种田:这个渔夫真的不合常理 本文海洋生物科普①

1.巨石斑鱼

巨石斑鱼别名猪羔斑、龙趸石斑,为暖水性海洋底层鱼类。

它呈长椭圆形,侧扁,口较大,鱼头部、体侧及各鳍均散布着很多青黑色斑点,为大型名贵食用鱼类。在天然海域,成鱼一般体长60厘米~70厘米,最大体长可达2米,体重一般在30千克~40千克左右,大者可达100千克~160千克以上。

据记载,1999年7月,香江渔民在东沙群岛曾活擒一头母龙趸,体重180千克,曾被视为龙趸王。而最新报道称,2014年1月5日夜,马来西亚渔民以拖网方式捕获一条重达200公斤的野生龙趸,并以1.1万令吉的高价卖给一家食肆华人东主。

巨石斑鱼为底层肉食性鱼类,喜栖息在礁盘内的海域中,最深可达60米左右,以底栖甲壳类及小鱼小虾为食。它游泳速度虽不快,但因其身体构造较特殊,故往往以突袭方式来捕食,令猎物猝不及防。人工养殖可采用新鲜杂鱼及小虾,切成片投喂,有时添加海水鱼类粉状配合饲料。

巨石斑鱼大多生活于热带、亚热带的珊瑚礁海区。除了在我国西砂、南砂群岛及海南岛南部外,国外在红海、印度洋非洲东岸至太平洋中部,南至澳国,北达日国南部等海域也有分布。龙趸在大海中不轻易露面,有经验的渔民往往用延绳钓、手钓或底拖网捕获它。

特别是超过150千克的大龙趸,据说它已有四五十年的海上生活经验,所以就更难捕到,偶尔捕获便成为罕见之物。

..........

2.凤尾螺

凤尾螺又称法螺,属珍贵海螺。

凤尾螺塔高而尖,高度低于总壳高的一半,螺顶常缺损。每层宽大的体层常有两条明显的纵胀肋。壳表为乳白色,有深褐色斑纹和新月形斑纹。壳口橙褐色,外唇有黑斑,外唇齿间有白色沟槽,内唇有细斑马纹。轴齿白色,齿间为深褐色。甚有光泽,壳长可达30公分以上。

凤尾螺栖息与珊瑚礁中,花纹如“凤尾”般绚烂。其雄壮而神气的外观是力量的象征,据说能驱魔辟邪、保佑平安,海民和山民常用来作号角驱魔。凤尾螺的颜色如孔雀尾翼,布局均匀,色彩斑斓,个体大,壳表装饰丰富,可作号角。

凤尾螺和唐冠螺、万宝螺和鹦鹉螺并称世界四大名螺。又因其独特的外型和酷似孔雀尾羽的漂亮花纹和稀少的数量而位居四大名螺之首,在所有贝壳中,凤尾螺是最名贵的。

凤尾螺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新西兰、菲国、日国和我国等暖海水域,我国的湾湾、南海、西砂群岛等沿海潮间带至150米深的海底是凤尾螺的聚集区。

古人将其作为神物,供奉在一些寺院和庙庵中。有诗云:“寺观堂前响法螺,驱魔避邪保平安”、“吹之则渚灭神欢喜,旦闻之渚灭罪障”。凤尾螺在佛教中为佛之法音的标帜,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

3.东星斑

东星斑是鮨科鳃棘鲈属的一种鱼类。

东星斑颜色鲜艳,很适合饲养在凶猛鱼的混养缸。石斑是很凶猛的掠食者,会吞掉任何它能吞掉的鱼。也会吃掉观赏用的虾及其他甲壳类动物。不像炮弹鱼,石斑鱼会整个吞下猎物而不是咬食。不会骚扰它们吞不下去的鱼,可以和其他品种的石斑鱼混养,但会和其他星斑打架。食物包括各种海鱼、鱿鱼、贝类及虾。需要经常提供一些活食,足够的营养能保持它的色彩。

石斑的种类繁多。东星斑的色泽有蓝色、红色、褐色及黄色等,体形比一般斑鱼瘦长,头部细小。蓝色的眼睛中有乌黑的瞳仁。东星斑因为头部细小,肉较多,而且颜色雪白。

东星斑的色泽分蓝色、红色、褐色及黄色等,体形比一般斑鱼瘦长,头部细小。蓝色的眼睛中有乌黑的瞳仁,身上布满白色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因而称为“星斑”,两三斤重的东星斑在市场上的价格是每公斤360元左右,餐厅则远高于此价。

经常有不良商家用尾纹九棘鲈来冒充东星斑,尾纹九棘鲈体长椭圆形,侧扁,体呈深红色至红褐色,后方较暗;头部具许多细小橘红色点及不规则之红褐色斑驳;体侧有时具细小淡斑及6条不显著的不规则横带。

另外,它的背鳍及臀鳍软条部具许多细小橘红色点及鳍膜具橘色缘;腹鳍橘红色且具蓝色缘。这些需要认真观察,和东星斑的体态略有不同。尾纹九棘鲈为中小型石斑鱼,不是主要经济性鱼种,一般以拖网或船钓捕获。食用及观赏兼具,以煮汤食之,味道也不错。

..........

4波纹龙虾

波纹龙虾属于群聚的夜行性海中生物,它们白天大都躲藏匿珊瑚礁或岩礁的缝隙洞穴里;到了晚上,才三只、五只,甚至十只、八只成群的爬出来找吃的,主要的食物是贝类和海底小生物,偶尔也会吃些藻类食物。

龙虾的行动看起来有点缓慢,但是一察觉危险临头时,它们却能迅速收缩身体往后面跳,时速可达28公里。尽管龙虾具有逃命的本事,终究还是无法逃离人类的猎捕。通常栖息在1至5公尺水深处,而最深可达90公尺,多在冲浪区和水质稍浊的岩礁有沙地带。

波纹龙虾头胸甲略呈圆筒状,但鳃区有时略为膨大,前缘除眼上角外,尚有四个距离相若的大刺,眼上角约为两倍眼高,角间无小刺,前额板具两对分开的主刺(前一对稍大),其间并有一些小刺。

第二至第六腹节各具一稍呈波浪状之横沟,而横沟有时中断。体表呈绿至褐色,头胸甲前端和眼柄闲具鲜艳之橘色和蓝色斑纹,眼上角具黑色和白色环带,胸足呈斑点状,腹部分布有微小白点,卯为橙色。

波纹龙虾是台湾产龙虾属中产量最多的种类,且为中部及南部沿岸的优势种,主要以底刺网渔获。波纹龙虾较能适应混浊水质和较差条件,故是龙虾蓄养的主要种类。渔获和养殖的龙虾都是主要以活虾贩售的高级海鲜。

波纹龙虾为雌、雄异体。雄虾生孔位于第5步足基部上,第5步足末端爪状,游泳足单肢型,无内肢,不发达。雌虾生孔位于第3步足基部,第5部足末端呈半钳状,游泳足双肢型,列生羽状刚毛,较雄虾发达。波纹龙虾繁殖季节在5一9月,盛期在7一8月。

..........

5.皮皮虾

皮皮虾全为海生。掠虾类起源于中生代的侏罗纪,绝大多数种类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少数见于温带海域。我国沿海均有,其中以虾蛄科,口虾蛄属旗下的广温性品种——口虾蛄分布最广、产量最大。

虾蛄多穴居,常在浅海沙底或泥沙底掘穴,穴多为“U”字形。口足类动物为肉食性,多捕食小型无脊椎动物。此类动物能以尾肢摩擦尾节腹面或以掠肢打击而发声。

虾蛄性情凶猛,视力十分锐利。由于善于游泳,因此其猎物大部分为底栖性不善于游泳的生物,包括各种贝类、螃蟹、海胆等。它们能够轻易破坏猎物的外层硬壳,享用内里的肉。

螳螂虾非常善于打埋伏。强烈的攻击可将敌人置于死地。披着钙化装甲的龙虾、立着脚尖悄然路过的螃蟹也常成为螳螂虾的攻击对象。

螳螂虾两个锤节的猛烈打击,可以毁坏蟹的神经系统并使它当场毙命。用它头下带倒刺的臂飞快地刺向食物,这一点颇像螳螂。

有一种有掌节的螳螂虾更是厉害。有掌节的螳螂虾体重较轻,其保护装置已进化得能够抵御连续不断的打击,像古罗马的角斗,它们战斗时躲在由卷曲的尾巴做成的盾牌后面,以躲避敌人的攻击。

螳螂虾极为好斗,而且常常表现得无所畏惧,它能抓住比它身体大10倍、重10倍的头足类动物。章鱼等头足类动物找到一个裂缝藏起来,三思后才敢接近螳螂虾的巢。

鱼类是螳螂虾的主要敌人。在露天地带被抓住后,它们总要进行斗争,在猎手嘴里挣扎的螳螂虾很难咽下去,许多又被原封不动地吐了出来。

这种聪明的海洋生物长着一对儿强大的夹子,在发动攻击时相当有力,可击碎玻璃,甚至夹断人的指头。生物学家表示,螳螂虾在动物攻击速度排行榜上名列第二,仅次于兵蚁的大颚。

部分品种的螳螂虾甚至在身体下面藏有的一对儿能以60公里速度出击的“锤”。当它攻击猎物时可以在10万分之一秒内将锤弹射出去,弹射的冲击力度最高竟能达到60kg,瞬间由摩擦产生的高温甚至能让周围的水冒出电火花。

口足类动物雌雄异体,但雌雄口虾蛄在外形上较相似,区别在于雄性个体略大,且凶部最后一对步足雌雄异形。雄性第二颚足粗壮,凶部最后一对步足基部内侧有一对交接器,极个别的第7凶肢也有一根交接器,雌性则无。

它们的繁殖期,雌性第6~8胸节腹面出现白色“王”字形胶质腺,1周年成熟,时间多数学者认为在9~11月雌口虾蛄米蜕皮之前;也有人认为足在产卵前不久进行繁殖,还有认为在产卵前几个月已交尾的。

其繁殖期为4~9月,盛期在5~7月。繁殖季节,第4节至尾节呈黄褐色,背面有黑色素分布,体轴中线上色素较集中。在第5、6节处厚度最大,尾节处扩大,充满尾节,呈扇形。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海洋种田:这个渔夫真的不合常理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