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带着基地车去汉末当球长 047 科技

后面的,好像大同小异。

地面载具、火炮,陆航载具,都按年代给分好了;只要点击研究,然后就是花时间等它自己点亮,然后就可以通过相应的工厂制造各式装备。而且只要点亮了一个年代,系统提供的相应图纸是来自世界各国的,不论是中系,美系,法系,俄系,英系甚至偏门的瑞典,脚盆,犹太以及阿三哥的都有。

这科技树攀起来比战争雷霆还来得容易,不用分轻坦重坦,也不用理会国别;统统只按年代算。只要将年代推进到新世纪,战雷里的所有载具都能整出来;想怎么祸祸就怎么祸祸。

只其它系的都还好,哪怕是造型奇葩一点,至少能用;但你系统把阿三哥的整进来是个什么意思,这可是连战雷都不收录的发展线。

总之,装备的研究就是按步就班,只要年代到位,就可以通过工厂生产出来。唯有陆军学说让马雲感觉有些奇怪;看字面意思他没太明白这个有什么意义,点开后,里面乱七八糟一大堆,什么民兵训练,迟滞学说,步坦协同,弹性防御,闪电战,游击战;不一而足。

马雲细细的看了一会使用方法,才搞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按系统的说法,只要在学说中研发出某项技能,系统会自动在相应兵种的生物计算机里集成该项能力,所有该兵种的士兵都默认拥有该能力,不需要再占用剩余的技能空间去学习。

比方说步坦协同,不要看这个词简单,以为就是像美国大片里,一堆步兵蹲在坦克后面向前面摸索;实际上那只是步兵伴随坦克作战,这属于一种作战方式,跟真正的步坦协同是两码事;步坦协同是一种讲究兵力分散,火力集中的战术。

而相应的,一旦在科技中心点亮了步坦协同这项战术,以后所有的克隆人步兵和坦克兵,包括摩托化步兵、机械化步兵,甚至空降兵,海军陆战队;他们的生物计算机里都会集成协同作战的能力,而不再需要多少年的步坦协同作战的经验包了。

有了这个理解,后面的路子就好猜了。

海军的科技树没有点亮,因为马雲势力现在不靠海,没有港口。嗯……能跑船的河也没有。

不过技术路线还是能看到的,相对陆军简单不少,就两条,一条战舰科技线,一条是海军学说类的。

战舰科技线就是列出了护卫、驱逐、巡洋、战列、航母几大舰种的发展史,只要按年代顺序去点亮,就能生产相应年代的战舰,简单明了。至于海军学说就跟陆军学说一个意思;什么舰队指挥,海军航空兵,驱逐舰编队等等,点亮了,就相当于全员学会了。

空军的科技树和海军一样,两条线,一条是飞机科技线的,一条是空军学说类的。飞机的科技线路就是走的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运输机,以及其它特种作战飞机这几条路。空军学说也相当实用,空军学院毕业,精英飞行员,地勤训练,紧急升空作战,编队战斗,空中缠斗,对地攻击,战术轰炸,精准轰炸,空中运输等等。不过现在马雲连热气球都没有,飞机的技术就暂时放一边再说。

最后一个其它类目里面总算有点不同了,不再是按年代来笼统区分;而是改成了一项项的技术。比方说让马雲相当眼馋的电子机械工程,就涵盖了所有电子设备类的工业产品,从原始的电子管开始,分支线有广播、雷达、收音机、早期计算机,再接着晶体管,集成电路;一直到新世纪的互联网,超级计算机,移动通信网等等,这一套全部点亮,就相当于回到了21世纪。其中雷达站的扫描组件升级项也是这里头的分支选项。

就有点奇怪,明明基地系统这么先进,无线能量传输,虚拟投影,克隆技术,生物计算机;这么多高端的技术步入实用了;为什么还要从最原始技术开始复盘呢?

虽然想不明白,但不妨碍马雲对互联网和家用电器的向往,这一个必须优先点亮,就先从电子管开始,看了下研究时间:83天,点了!

第二项则是名为工业生产的科技树,其中覆盖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建筑业在内的所有民用产业。点亮一项,就获得相应的生产技术。随便点亮个玻璃生产,马家的琉璃生产技术便可以立刻进化成水晶生产技术。马雲觉得这个可以点,工业且不说,关乎到吃饭的农业也必须点。第一项是基础机床,需要时间83天;继续点。

第三项是导弹与核技术,导弹技术涵盖了射程两千米的反坦克导弹到射程两万公里的洲际导弹。核技术则有三条线,一条武器线,一条避难所线,以及一个核能发电线。这一项对于现阶段的马雲来说,有点过剩了,先略过。

第四项是航天技术;这个马雲本来看都不想看的,可是顺手点开后,他发现运载火简居然是已经点亮了的状态,而它的下面,正是侦察卫星。那么问题来了,1950年之前,地球上应该是没有点亮运载火箭这项科技的,为什么这里是已经可用的状态。系统一直在强调,无法连接卫星;如果在这里点了研发后,是不是就能直接制造出系统需要的卫星?马雲偷偷看了一下侦察卫星的研发时间:1333日,三年多快四年的时间。这种长时间研究的选项,早点早受益。点了。

四条槽选了三条后,马雲发现一个问题,似乎系统的东西,真的只是在玩游戏一样,只需要把前置研究好了,后面的自然就会出现;无需耗费大把人力物力财力去研究创造。

这看起来正常,但又很不正常。这是现实世界,并不是游戏。或者说这放在游戏里是正常的,但是在现实中,有点虚幻的感觉。毕竟真正的发明创造从来不是水到渠成一蹴而就的事,这中间充满了偶然性,需要不断的投入,不断的试错;然后在一次偶然中,得到想要的,或者意外的结果。

马雲估计科技中心里所谓的研究其实还是在调用现成的数据,只是系统的存储资料是有限的,那科技树就有终点。等到地主家的余粮吃完了,系统还会不会向前发展了?或者说有没有能力进行自主开发呢?

虽然感觉不对劲,但马雲思来想去不得要领,干脆就不深纠了;管他呢,反正系统的技术领先这个时空这么多年,在他马雲有生之年能看到本时空的土著人类能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不错了,反正追不上系统的科技水平,他马雲只管可劲的折腾就是了。

第四条科研槽最后还是没有选择某种学说,被马雲设置成了地面载具;

四条槽全部用完,再回头看着形形色色的学说类技术,那都代表着一项项的战斗力;要将这些技术快速投入使用,马雲感觉一个科技中心还是不够用。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带着基地车去汉末当球长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