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上杉大惊。
这三件东西传承近千年,历来被倭国民众崇拜。
同样,这三件宝物也是倭国正统的象征。
他南朝能自称正统,也均是因为这三件宝物在手。
若是给了大明,那岂不是承认倭国是大明的疆土?
“大皇帝开恩,若换其他宝物,我朝定不吝啬,一定双手奉上。
可这三件宝物乃是我正统皇室的象征,请大皇帝....”
“兵部尚书于谦,传令平倭将军洪谕固城坚守。
李韩使者,传令你王于李韩东南沿岸建造城堡,运输军粮。”
“臣遵旨。”
“外臣遵旨。”
不等上杉说完,朱琦言辞下令。
而听到于谦和李韩使臣遵旨。
上杉脸色愈发难看了几分。
朱琦明摆了是要对他南朝用兵。
虽然他们自诩正统,可面对大明王师那也是螳臂挡车。
这点自知之明,上杉还是有的。
而朱琦见上杉不语,继续说道:“吏部,传令倭国北朝使臣足立千叶,朕或许可以承认其正统地位。”
不等礼部官员回答,上杉连忙跪地喊道。
“大皇帝息怒,我替我王答应便是。”
“如此甚好。
上杉,你要明白。
你南朝是不是正统,不在于这三件宝物。
而在于我大明的态度。”
“我大明说你是正统,你便是。
若我大明说你不是....”
“那我朝便不是。”上杉无奈答道。
“聪明人。
不过我大明说你不是正统,你朝便只有覆灭二字。”
覆灭二字,朱琦故意加重了语气。
而此时下方的上杉抖若筛糠,额上冷汗不住下落。
他丝毫不怀疑大明军队的实力,可他是真的不清楚。
为何眼前的帝王和先前的皇帝都不一样,不仅对他们倭国有如此大的敌意。
甚至还对他们倭国有如此浓厚的兴趣。
好像没有北方游牧部族掣肘,朱琦恨不得现在就攻占倭国,并入大明版图。
“至于百名秀女....”
闻言,上杉连忙说道:“大皇帝放心,我朝必当尽心竭力,将朝中才貌绝佳的女子送来。”
“不需有才,貌绝即可。”
见朱琦并不打算继续说什么。
上杉再拜,恭敬退出大殿。
今日的朝见,比他和倭国北朝大战还要痛苦。
从始至终,他都感觉被朱琦的气势所压制。
别说据理力争,就连质疑的话,都说不出口。
“陛下,倭国距我大明甚远。
且物产、人口更是少的可怜。
陛下何必和如此弹丸小国计较。”
杨士奇隐约觉察出朱琦想要将倭国收到大明版图之中,随即温声说道。
他是真的不敢直截了当质疑朱琦的决策。
倒不是迫于朱琦的淫威,而是朱琦的每一次决定,都是为以后的计划做准备。
他是真的怕自己言之过早,等朱琦把计划的蓝图说出,打了他的脸。
“杨大人,你可曾去过南方?”
闻言,杨士奇一愣。
“诸位大臣,可见过倭寇劫掠后的场景?”
见朱琦语气森严,众人更是吓的不敢多说一个字。
“于谦,告诉诸位大人。”
“微臣遵旨!”
于谦拱手,随后正色说道。
“倭寇将我朝子民掳走,用于先头部队,攻我大营。
本官与陛下登临倭寇落脚海岛。
我朝近万子民,好似猪猡一般被囚禁。
而那倭寇不仅杀我百姓,奸淫妇女,更是以人肉为食。
腌臜血泥,森森白骨,本官历历在目。
倭寇如此残虐,我王师不该手持王道之剑,击破贼寇?”
“诸位听到了吗?”
闻言,百官齐齐跪拜。
朱琦走向高台,走到众人身边。
“倭国北朝,实力强劲。
若他真想消灭南朝,不过旦夕之间。
有哪位大人能洞悉北朝目的?”
见众人不语,朱琦继续说道。
“其目的,便是我大明疆土。
倭寇野心极大,觊觎我大明疆土岂非一日。
如今倭国南北鏖战,北朝竟还派海军充当海寇,扰我大明边境。
这边是他意图侵占我大明的铁证。”
“陛下圣明~”
虽然群臣齐齐叩拜,可朱琦也清楚。
他们压根不把自己说的当一回事儿。
天朝大国的威名享受的久了,就连那些文官都不把倭国放在眼里。
“于谦,将各地倭奴自杀人数,告诉诸位大臣。”
“遵命。”
于谦掏出一本奏折,高声喊道。
“福州一战,俘虏倭寇六万余人。
陛下下令斩杀三万,剩余三万多人充当倭奴。
短短几日,三万倭奴不堪奴隶屈辱,自裁一万人,自断双臂、双腿,双眼者,不下九千。”
闻言,倭寇心智让百官惊骇。
三万人,自杀了一万,自残了将近一万,甘愿为奴的只剩一万。
“诸位臣工,如此心智,你等还要小觑倭寇?”
“微臣不敢!”
“微臣惶恐!”
“陛下英明!”
一时间百官拜服。
他们只知道倭寇弹丸小国,可从来不知道倭寇竟能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智。
“兵部侍郎于谦。”
“臣在!”
“传令各省,辖区内有倭奴自裁,割全部倭奴左耳。
有倭奴自残,破全体倭奴左眼。
一人有过,全体受罚。”
“微臣遵旨!”
就在百官群臣被朱琦严苛的命令所惊骇时,朱琦下令退朝。
“杨士奇、杨荣、杨溥,于谦。
偏殿听命。”
行至偏殿,朱琦一边更换戎装,一边冲三人说道。
“三位阁老,朕今日便带于谦、张辅前往北地。
坐镇京都的事情,还交给三位大人可好?”
“臣定不辱命。”
三人起身,杨士奇沉吟片刻,终于下定决心开口道。
“陛下,宣化城虽然城防坚固。
可脱脱不花乃是草原大汗,此时必定集结不少兵力。
请陛下小心应对,万不可轻敌。”
“朕没说要去宣化。”
此话一出,三杨大惊。
“陛下不是要去宣化?
那大军...”
“三十万大军正前往大同。”
闻言,杨士奇大脑急速运转。
下一秒,杨士奇朗然大笑。
“陛下果然英明。
脱脱不花、也先等人肯定以为陛下要前往宣化一雪前耻。
定然也会传令各部,将人马汇聚宣化城外。
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大同城外的也先大军。
可陛下避实击虚,率领大军,前往大同。
定能一举击破也先。
妙计,妙计。”
虽然知道这老家伙是真心赞叹,可朱琦也没怎么当回事儿。
只是听到杨士奇的话,向来沉稳的杨溥却也不得不忧虑起来。
“微臣也觉得陛下此计甚是高明。
只是当陛下大军出现在大同城外,三族自然会明白陛下意图。
到时脱脱不花围魏救赵,定然会不顾一切猛击宣化。
而宣化城内只有两万伤残,五万备倭军。
若是朱勇不能抵挡,那时...”
杨溥没继续说下去。
就算朱琦击破大同城外的也先部队,可一旦宣化城破。
脱脱不花定然一举南下,直逼京都。
到时,大同城大军自然要回防京师。
两相比较之下,就算朱琦的计谋绝佳,好像也有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意思。
“杨溥说得不错,所以朕叫你三人前来,为的就是交代你们两件事。
第一,宣化城的补给一定要充足。
朱勇需要粮就给粮,需要药品就给药品,绝对不能耽搁。
第二,若朕三月之内能够得胜班师,便不需三位大人操心。
若朕三月之内不能班师回朝,京都便要面临脱脱不花的大军。”
听到这话,三人面面相觑。
按照朱琦的意思,好像宣化城破,也在他的计划当中。
“陛下的意思是,日后若不能击穿也先部队,可能会用宣化城作为诱饵。
陛下带兵直冲北元首都,上都城?”
“不错。”
朱琦很是欣赏的看了于谦一眼,继续说道。
“朕在京都给三位留下十万大军,还有二十万军队正前往京都附近。
只要宣化城破,二十万大军便会齐聚京都。
到时候三位协助朱勇,一同御敌。
不用坚持多久,只需两月,朕便会率大军从敌军后背杀出。”
“朱勇....”
“嗯,如果宣化城有破城的必要。
朕会命令朱勇回京。”
朱琦生怕他们三人不明白,把计划一五一十仔细说了出来。
而杨士奇三人听后,立即便确定了一件事。
此次出征,朱琦并不只打算击退敌军。
朱琦是想继承太宗,甚至太祖高皇帝都没能完成的遗志。
将北元上都也纳入大明版图。
“我想三位也应该清楚。
秦汉唐宋,还有我大明。
谁率先解决内忧外患,谁就能建立和其他大国的通道。
朕也知道将都城暴露给敌军不是上上之策。
可我大明迁都,为的不就是以京都之险,抵御北族?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与其接下来面对四大强国的威慑,不如此时兵行险招,率先打开通路。
诸位以为如何?”
“陛下放心,臣等必不辱使命。”
“有劳三位了。”
语罢,朱琦看向于谦。
“于大人可愿随朕前往大同,立不世之勋?”
闻言,于谦整理衣装,庄严下拜。
“臣誓死追随陛下!”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