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胡太妃虽行事乖张,可她毕竟是先皇亲自册立的妃子。
况且诞有皇子,纵是为了兄弟和睦,你也要好好待她。”
等众人散去,太皇太后看向朱琦语重心长说道。
不是她有意偏袒郕王,只是郕王也是自己孙儿。
朱家儿孙同室操戈,手足相残的事情她见的太多。
如今她不想看着朱琦和郕王也走前人的老路。
“儿臣明白,请皇祖母放心。”
“罢了罢了,你这孩子做事有分寸。”
太皇太后说完,顺势将目光看向孙太后。
“太后此来,又是为何?”
见太皇太后将矛头对准孙太后,朱琦很是识趣的往后退了几步。
自己想要穿越成朱祁镇,自然不会让土木堡之变上演。
而首先要做的,便是亲政,控制朝堂。
为了这个目的,太皇太后和太后掐架,朱琦还是乐见其成的。
“启禀母后,早先斩杀宫人一事,皇上太过滥杀。
臣妾特来管教一二。
请母后将戒尺递还给臣妾,臣妾好好教训陛下。”
“这哀家就不明白了,陛下有什么错?”
“母后,那可是四十多条人命。
陛下滥杀,臣妾身为陛下生母,自然要匡扶一二。”
“陛下可是真龙....”
见两人争执不下,朱琦缓步后退。
趁两人不注意,直接溜了出去。
“陛下,太皇太后和太后正在殿中,您....”
“王振,你听谁的!”
王振一愣,随即跪在朱琦跟前,高声保证道:“奴才生是陛下的人,死是陛下的死人,除了陛下,奴才不听任何人的!”
“好,若是皇祖母和母后问起,你就说我出宫去了。”
“可....”
不等王振说完,朱琦一个纵身便跳到墙头。
虽然宫中不乏上三品的高手,可看清是朱琦,任谁也不敢上前阻拦。
离开皇宫,朱琦径直朝一处住所走去。
“于侍郎在家吗?”
看到朱琦的瞬间,于谦还以为自己眼花。
足足愣了十几秒钟,这才匆忙下拜。
“微臣于谦,拜见....”
“屋里说。”
不等于谦说罢,朱琦跻身便走了进去。
“于侍郎,朕若与瓦剌开战,胜算几何?”
朱琦开门见山,听得于谦直接愣在了院中。
不过很快,于谦再拜道:“不足五成。”
“不足五成?”
“正是。”
“太宗皇帝五次北征,次次大捷。
先皇三次北巡,瓦剌、鞑靼、兀良哈闻风而拜。
怎么到朕这里不足五成?”
面对训斥,于谦没有丝毫慌乱,反而冷冷道:“现在,不足三成。”
“放肆!”
闻言,于谦连忙下拜。
“陛下容禀。
其一,我军中精锐,多是跟随太宗、宣宗征战。
近已成为骄兵。
其二,军中尸位素餐者多,各级吃空饷更是严重。
在册将士,少说有两成虚报。
其三,能征善战的将领多是跟随太宗出生入死,恃功倨傲尤甚。
陛下有把握能驾驭这群悍将?
其四,太宗穷兵黩武,国库空虚。
虽经历仁宗、宣宗两朝修整,元气稍稍恢复,若此时兴兵,百姓受苦。
其五,北方部族多年来已得修整,实力更盛从前。”
于谦侃侃而谈,丝毫没有因为朱琦发怒而胆怯。
“那你说,朕亲政之后第一步应该怎么做?”
“休养生息,与民更始。
他日我大明鼎盛于万国,何须刀戈,万国自然来朝。”
闻言,朱琦眼中抑制不住的失望。
虽然承认于谦的确很有见识,可儒家后学的姿态更让朱琦作呕。
大明鼎盛,万国来朝。
说得不错,可谁能保证大明一直鼎盛。
就算大明真的一直鼎盛下去,谁又能保证现在跟在大明屁股后面叫爸爸的小国,日后不会当个二五仔,去找新的爸爸?或者做些恬不知耻,做些将中原名士,风俗节日强拉到自己名下的下贱勾当。
不把他们打破,打服,打灭国,汉族王朝怎么能屹立不倒。
既然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绝对不允许历史的悲剧重演。
“陛下?陛下?”
“嗯。
明日朝会,朕会提议擢升你为兵部侍郎。
刚刚说军中存在的问题,朕要你一年之内全部解决。”
“陛下....”
“你不愿意?”
“微臣不敢....”
见朱琦面色冷峻。
于谦硬着头皮继续道:“只是陛下是否还要对北方用兵?”
“还有几个月,朕便要亲政。
待朕亲政,自然是要对北方用兵。”
“陛下....”
“于侍郎,与其规劝朕罢兵休民,你还是多祈祷北方部族能恪守本分的好。”
丢下这句话,朱琦转身便朝门外走去。
虽然对于谦有些失望,不过朱琦也不在意。
如今于谦锋芒还未磨尽,自己又不是朱祁镇,自然也不会去瓦剌当好几年的留学生。
对于于谦,朱琦有的是耐心。
“对了,于侍郎。
如果郕王当了皇帝,你会尽心辅佐吗?”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