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尽管朱琦的意思是纯纯的护犊子,可满朝文武,甚至门外太监侍卫听了都迷糊。
大明强盛,大明子民就是比瓦剌人高上一筹。
劫掠货物,杀人灭口又怎样。
只有大明律法和大明皇帝能管的着。
听着满朝文武的万岁声,孙太后面色尴尬。
就好像拳头打在了棉花上一样。
她本想借张克俭一事,好削弱太皇太后在朝堂的地位。
虽然朱琦马上就要亲政,可她依旧能用天子尚且年幼的理由干政。
虽说不太可能成就女帝之位,可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好。
可现在看来,不管是太皇太后,亦或是朱琦,都不会给她这个机会。
“那陛下身为天子,竟然要....”
“母后,父皇三次巡视北疆,仍是太孙时便随太宗多次北伐。
爷爷虽然仁德,可靖难之时仍以一万兵力抵御李景隆五十万大军。
莫不说太宗、太祖,哪一个不是马上帝王,哪一个不是亲临战场!
儿臣不才,虽比不太太祖,太宗,可也不想死后无言面见朱家祖先。”
“说得好,皇儿志气,不愧我朱家儿郎。”
太皇太后拍案而起,很是满意看向朱琦道:“皇上放心,南下讨贼,哀家替你坐镇中枢。敢有肖小怀着不臣的心思,哀家决不轻饶!”
太皇太后这么说,朱琦之前也早有预料。
毕竟自己为了保全张克俭,愣是娶了蛮夷女子。
出于亏欠,太皇太后也会帮自己镇住京都。
别管是郕王、胡太妃,亦或是自己那想成就女帝的母后。
在太皇太后面前,肯定翻不起什么大浪。
“杨士奇,你的意思呢?”
听到突然叫自己,杨士奇连忙下拜。
“陛下亲征,老臣并无异议。”
“朕说的不是亲征。
朕说的是,亲征之时,你可会帮太皇太后管理朝政?”
朱琦眼神不善,瞪的杨士奇浑身不自在。
“陛下,老臣年迈昏愦,恐担不起如此重任。”
“朕说你担的起,你就担得起。
杨阁老,文臣百官以你为首。
你说担不起此重任,是想告诉朕,你不愿给朕办事?”
“微臣不敢,微臣不敢!”
杨士奇连忙下拜,面色惨白,看不出一点血色。
他当然明白朱琦的意思,协助太皇太后,挟制孙太后。
本来在太皇太后和太后之间,他是想明哲保身。
可被朱琦这么一说,他也只好上了朱琦这条贼船。
“杨阁老多礼了,你先后侍奉四朝,乃我朱家功臣,大明功臣。
若想告老还乡,朕今日也就准了。”
“陛下圣恩,臣定肝脑涂地。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皇帝亲征的档口,自己告老还乡。
这不纯纯打皇帝的脸吗?
杨士奇不是傻子,他当然也清楚。
假使自己刚刚说要告老还乡,朱琦肯定不会放过他。
党同伐异再浅显不过,况且朱琦还是即将亲政的皇帝。
他杨士奇有几个脑袋也不管现在撂挑子走人。
“既然如此,那镇守京师的重任就交给杨阁老了。”
“臣万死不辞!”
随着朱琦离开大殿,众人也相继散去。
于谦也是懂事儿,乖乖站在大殿外等候。
“陛下...”
“今日朕心情好,带钱了。”
“那就好,那就好!”
于谦长舒一口气。
就因为朱琦,他已经两三天没有喝酒了。
今日总归是躲过一劫。
行至醉香楼,朱琦看向于谦道。
“于尚书,朕已命苏杭造船厂加紧造船。
不知对此次南下,可有信心?”
“当然!
臣虽然是文官,可也算是熟读兵法,区区海寇,不足挂齿。”
于谦饮了口酒,心情也是愈发舒畅。
“细细想来,陛下果然老成持重。
英国公张辅久经沙场,格外熟悉海战。
樊忠也是跟着太宗五次北征,冲锋陷阵自是英勇无敌。
让他二人随行,必然万无一失。
就算陛下不给苏杭造船司下令,单是福州战船便能取胜。”
“是吗?那是朕谨慎了。”
虽然嘴上这么说,可此次南下,朱琦压根不是为了驱逐海寇。
尽是这些海寇为祸沿海,可终究只是些贼寇。
还不至于让朱琦大动干戈,御驾亲征。
况且福州那些战船,短距离航海还行。
可若是登上东面那个小岛,终究是有些不牢靠。
“陛下,您今日带臣过来,不会只是问臣有没有信心吧。”
“当然不是,朕要你带一个人同行。”
“谁?”
“已经来了,你自己看。”
ps:请读者大佬给些鲜花票票鼓励,每日保底万字更新。感谢!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