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死后,我竟然成了特殊人才 6 盯梢这种事还是我来(求鲜花收藏评价)

监控室。

整整六台监控设备。

正在以八倍速回放。

从昨晚开始营业,到今天凌晨三点前的视频。

沈芊芊站在电脑前。

双眼半眯,瞳孔在急速的收缩放大。

同时身体也跟着在微微颤抖。

吴淼看着她的背影。

小声问倪建平:“倪队,沈芊芊的能力难道是速记力?”

“呵呵,哪有这么简单,你看着,待会儿就知道了。”

一个小时后,视频播放结束。

沈芊芊闭上眼睛,经过一分钟的短暂沉默后。

她缓缓说:“找到了。嫌犯身高一米七七,浮动值一厘米。一百二十二斤,浮动值两斤。”

“寸头,皮肤很白,应该是缺少日晒的原因。鞋码四十,黑色套头帽衫,黑牛仔裤。”

“短宽脸,颧骨凸出,嘴唇薄,单眼皮,鼻梁不高,鼻头圆润,下巴应该有道疤。”

直到说完,沈芊芊才睁开眼睛。

而后。

她看到了让她终身难忘的一幕。

只见吴淼瞪着一双空洞的眼睛。

原本一米八三的身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点点的变矮。

健康的肤色逐渐惨白。

标准的帅气脸型开始慢慢缩短。

颧骨一点点的凸出。

嘴唇,眼皮,鼻梁等……也开始逐一变化。

沈芊芊死死的捂住嘴巴,不让自己发出声音。

一向冷静的倪建平。

手指也控制不住的颤抖起来。

不到三十秒的时间,吴淼的复制就已经结束。

空洞的双眼渐渐有了神采。

他见倪建平和沈芊芊,正用一种看怪物一样的眼神盯着自己。

“干嘛这样看我?”

倪建平一掌拍在吴淼的后背。

感慨道:“吴淼,看来我还是小看你了。”

吴淼挠挠头:“呵呵,我就是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复制下来,怎么样?像不像?”

沈芊芊兴奋道:“像,和我记忆中的一模一样。”

说完脸又是一红。

倪建平看着自己的两名队员。

笑道:“你们两个配合果然天衣无缝,呵呵。”

有了吴淼和沈芊芊这两个外挂的存在。

很快任江就把嫌犯的资料送了过来。

程平伟。

二十九岁。

东安市人。

家住在徐福街道花园小区。

十六至十八岁期间因为打架,被拘役过好几次。

十九岁至二十二岁,多次盗窃财物被判刑。

二十三岁,打架致人重伤被判三年半。

二十六岁至二十九岁这三年,没有任何犯罪记录。

看着资料,倪建平捏了捏眉心。

“这三年中,应该是发生了一些事。”

“芊芊,你先回去,想办法查一下这期间程平伟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有没有接触过其他‘迷失者’。”

说着,转头看向一旁的任江。

“你去盯着,记住程平伟坐过牢,下手狠,避免他狗急跳墙,一旦暴露立刻退回来。”

任江点点头正准备离开。

忽然。

吴淼双眸一亮。

【高级任务现在开启,完成队长指派的任务,成功后将获得1次高级修复机会。】

高级修复,等于是多了一条命。

这任务不接,不是蠢就是傻。

没有丝毫犹豫,吴淼立刻拉住了任江。

“我去,既然是个‘迷失者’警觉性一定很高,我的能力不容易暴露,适合盯梢。”

“不行。”

任江坚决摇头。

“你才刚刚觉醒,能力还不稳,万一出事损失太大。”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程平伟可是位‘迷失者’,你没有经验,不能去。”

看着自己的两名队员你来我往,毫不相让。

倪建平像是想起了什么。

叹道:“唉,小黎和南方不在,队里能用的人还是太少了。”

任江不服气。

“倪队,我知道自己能力不行,但起码我跑的快,一旦被发现,我跑就是了。”

吴淼拍了拍任江的肩膀。

“江哥,追踪你在行,盯梢还是我来。”

“‘迷失者’不同于一般嫌犯,危险性太高,所以绝对不能打草惊蛇,否则很有可能会殃及无辜百姓。”

任江还想说话,却被倪建平直接打断了。

“行了,吴淼负责盯人,任江你在暗中接应,一旦有情况立刻通知我。”

“记住,人跑了不要追,你可千万不能有事。”

他拍了拍吴淼,郑重道。

安排好工作,四人便离开了酒吧。

此时,天正好亮了。

吴淼打扮成一名卖杨梅的老头。

挑着担子在花园小区门口叫卖。

任江则藏在小区对面一间超市的楼顶。

一天下来,别说人,连个买水果的顾客都没遇到。

晚上,吴淼又伪装成花园小区的物业。

在程平伟住的那栋楼里逛了几圈,都没发现情况。

整整三天风平浪静。

第四天早上。

吴淼挑着担子,刚在花园小区门口坐下。

一名踩在红色高跟鞋的漂亮女人,突然走了过来。

“喂,老头,你这杨梅怎么卖的?”

吴淼露出半口大黄牙。

憨笑道:“二十一斤,您要不先尝尝,好吃就多买一点。”

“是吗?”

女人捻了一颗直接扔嘴里,边嚼边点头。

“嗯,确实不错,甜中带酸。这里大概多少斤?我都要了,你帮我抬我家去。”

吴淼一愣:“都要?”

女人笑道:“嗯,怎么不卖?”

“卖,当然卖,我这就给你抬回去。”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死后,我竟然成了特殊人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