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娱乐:重生成为歌神 第七章 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淡淡的BGM响起:

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

宿昔不梳一苦十年寒窗

如今灯下闲读红袖添香

半生浮名只是虚妄

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

柳絮纷飞里看见了故乡

不知心上的你是否还在庐阳

一缕青丝一生珍藏

桥上的恋人入对出双

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

月也摇晃人也彷徨

乌蓬里传来了一曲离殇

庐州月光洒在心上

月下的你不复当年模样

太多的伤难诉衷肠

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庐州月光梨花雨凉

如今的你又在谁的身旁

家乡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

却流不出当年泪光

......

一曲终了,周絮情绪有些低落的下了播,也没有去管直播间的弹幕和礼物信息,淡淡的说了句:兄弟姐妹们,今天心情有些不好,各位早点休息,明天星期五呢,各位该上班上班,该上学校上学,咱们明天晚上六点左右不见不散,说完直播间便黑屏了。

第二天上午京都大学王教授看了昨天晚上录播的视频,有些感动道:我愿意资助这位学生文具书籍,家庭条件募捐我也会去捐,希望大家也可以多多帮助这位小同学,我个人继续解读一下周絮的作品庐州月

1.歌曲一开头呢用的便是用了“凿壁偷光”的典故,出自《西京杂记卷二》。

其实这个故事大家也是有所耳闻的,讲述了西汗大文学家匡恒幼年时凿穿墙壁借着邻居家的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

现用“凿壁偷光”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而“宿昔不梳”,出自《子夜歌》其一,“宿夕不梳头,丝发披两肩”。

“宿昔”可以查到是“往来、向来”的意思。而“不梳”,就是不梳头发。

向来不梳头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后面的只为“一苦十年寒窗”,古代男子大多梳辫子,而歌曲中的主角向来不梳头,这里与“十年寒窗”共用,说明他刻苦的连头都顾不得梳了。

2.前两句刻画了一个典型的家境贫寒,但奋发图强的好少年。

下两句便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前的男主是偷光苦读,如今却已是灯下闲读,又伴有“红袖添香”,说明自幼的奋发让其早已功成名就。“红袖”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添”,增加。

“红袖添香”,就是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除此,古人以“红袖添香夜读书”为艳福,此为家中新增添了美女,以贺新婚。

可是歌词下面又是思念心上人,所以哪里来的美女陪读啊。

其实“红袖添香”还是我国古典文化中一个很隽永的意象,

并且是一种非常美的意象。

看似是捻一粒香放入香炉中那么简单,但其实远远不止,不过在这里,只是代表一种氛围啦。

说明了男主通过努力脱离了自幼贫困的处境,并且得到了世俗上的一些成就。于是他叹了一句,“半生浮名只是虚妄?”。

3.要是上一段是在简单介绍人物生平,那么这一段就是写如今在主人公身上发生的故事了,那么他觉得什么才不是虚妄的呢?

首先这一段的前两句交代了故事的时间地点,“三月”一词交代了时间,地点可能就比较难看出来了,根据我的推测,此段“三月”、“烟霞”、“莺飞草长”、“柳絮”这些词我们能联想到李白的《黄合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烟花三月下羊州”,而这句诗表达的意思就是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羊州远游。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多用柳枝来表达送别之意,“柳”,可以说是离别的代名词。絮哥如此爱用典故,所以我觉得主人公所在的地方可能就是羊州。

看到了柳和柳絮,所以想到了当初的故乡。这段的意思就是:三月,男主沿途出游,一路柳絮如烟,春意盎然,伴随着这江南草长,群莺乱飞的明媚春景,男主却在月色笼罩与漫天的柳絮融合中,仿佛看到了故乡。

有没有觉得“看到”一词用的很是浪漫呀,其实就是回忆的意思,但是用“看到”一词就会显得这份思念很强烈,很迫切。而在这里,我之所以说是晚上“柳絮纷飞里看见了故乡”原因有三:首先是因为人在晚上比白天更容易感性,月色朦胧加柳絮,也更有幻境之感。

其次,我觉得“一路烟霞”中的“一路”则可以代表男主在外游玩了一天,现已是暮色。而最后一个理由也是最有说服力的理由,便是为了和后面的“月光”相呼应。男主想着想着故乡,转而便思念起了心上人,絮哥在昨天晚上直播间也说过的,“人,才是一个地方的核心。”

于是,这时候我们才知道,男主现阶段所追寻的正是他曾一度深爱过,却没有在一起的心上人。那人藏在庐阳,

如今却不知所向,表明男主这些年一直忙于功名,或者身负国民要职而身不由己,都没能与心上人见上一面。

“庐阳”,当今合斐的古称,也可以称之为如歌名中的庐州。

而这里不用庐州,原因肯定是因为不押韵了呀。后面的“一缕青丝一生珍藏”,“青”在过去有“黑”的意思,那么这句就好理解了,“青丝”便是女主的黑发。

而这里的情节就好像《西厢记》里面的情节:张生要去考状元的时候,走之前崔莺莺就是送了一缕青丝给张生,要他记住自己。这点用“一缕青丝一生珍藏”,表达的就是强烈的思念之意。当然网上还看过一个浪漫的赋意,说“青丝”也有可能实际取得是“情丝”的音,对此我表示也很认同。

3.这一段是引向副歌的最后一段主歌,所以起到了叙事(主歌)与情感爆发(副歌)的过渡。

首先“桥上的恋人入对出双,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这个桥是哪里呢?

刚才我们说男主此时所在地为羊州,其实并不是凭空猜测的,这里的桥,我认为很有可能就是扬州的二十四桥,历史上的二十四桥早已推平于荒烟衰草,不过现如今“二十四桥”经规划过,依旧位于苏州的羊州。简单科普下,该桥长24米,宽2.4米,柱根24根,台阶24层,处处都于二十四对应,故称“二十四桥”,古时有很多与二十四桥相关的文学作品。

南宋词人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其中就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唯有这首词,将“二十四桥”与“红药”相连。

于是我们找到了絮哥这两句歌词引用的出处,但与古词不相同的是,古人用“桥边的红药”表达的是对羊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而男主是表达对故乡,更是对心上人的思念。

桥上的恋人成双成对,令我想起了曾经的我和你,而如今我独自一人再无心情欣赏着桥边的红药。

“红药”指的是红芍药花,其花语是: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真诚不变。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又称“将离草”。芍药花的象征意义:蕴藏着害羞,寓意着思念,是富贵和美丽的象征。

红药是羊州的市花。这一点可以证明此时男主所在之地就是羊州。

红芍药花怎么能叹气夜太漫长呢?所以这里肯定是男主用“红药”来比喻自己啦。如今我功成名就这像红勺药花盛开一样,可是没有你我又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于是,“月也摇晃人也彷徨乌蓬里传来了一曲离殇”。

“乌蓬”,指乌篷船,是江南的独特交通工具,应竹篾篷被漆涂成黑色而得名,所以这里基本又可以证明男主此时是在羊州。

而离殇的意思是离别、受伤、逝去,这里我们就简单的认为是一首“离别曲”就好。

这时候我们再来看这两句歌词:“月也摇晃人也彷徨”,如果只是抬头单纯的看天上的月亮,它肯定是不会摇晃的,那么这里之所以月可以摇晃,我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由于前面感情积累的太足了,比如“柳絮看见故乡”,比如自喻“红药”叹夜太漫长,所以这时候思念之痛涌上心头,眼眶开始模糊了。男主透过模糊的眼泪看到了摇晃的月。

男主低下头,陷入深深的回忆,此时看到了水中月的倒影,在水波的推动下,看到了摇晃的月。总之不论是一还是二,男主陷入了回忆,也陷入了深深的彷徨。彷徨的便是刚才也提到过的我的功成名就到底是为了什么,都没有你在我的身边,我又何必要绽放呢?想着想着,越想越伤心。终于,顺水漂过的乌篷船里,一曲离殇曲点中了男主的泪腺——歌曲成功把感情引向高潮:

4.副歌部分在男主的想象中,他们终于见到了,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已渐渐模糊了你的模样,就算是真的见面了,又能怎么样呢?

现实的种种原因让自己虽然赢了名利,但早已再也找不回当年宝贵的爱情,所以只能太多的伤也难诉衷肠,只是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衷肠”,指代表内心的话,“当时只道寻常”,这句词引用了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中“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指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庐州月光梨花雨凉”,“梨花雨凉”指在梨花开放的时候,有风吹过,片片花瓣飘落,犹如下雨一般,却又比下雨美上十倍,又有一丝落花入泥更护花的凄凉、惆怅的味道,但又可形容女子忧伤落泪,也有梨花带雨之说。

未完待续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娱乐:重生成为歌神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