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一路上未有人跟随,酒楼老板身份简单,也没有任何问题。”
“嗯,退下吧。”
朱元璋接过锦衣卫递来的信纸,上面清楚列出朱佩一生的经历。
“世代为顺天府人,父母经营一家小酒楼,死后朱佩继承,将酒楼做大。”朱元璋微微颔首,信息确实很简单,是寻常人,顿时爱才之心暴起。
“哎,可惜如今已是皇上,不能随意认儿子,若是认了,皇后肯定要急眼……”
稍微休息片刻,仔细思索一下内阁制度,连忙返回宫内。
皇宫。
称文楼。
已是傍晚时分,朱元璋密旨传唤刘基和李善长。
刘基接到密旨后,丝毫不为所动,早就预料到陛下会找自己询问胡惟庸之事。而李善长接到密旨后,脸色则是阴晴不定,不知道会不会被胡惟庸牵扯到。
二人整装出发,在宫内恰巧遇到,见到对方后,李善长才泄了一口气。既然是将二人都传唤来,那定然是对丞相之位出主意,而不是责罚于自己。
刘基和李善长进入称文楼后,朱元璋示意二人坐下,“你们二人都是大明开国功臣,朕有今日,你们功不可没。”
李善长聪慧绝顶,又怎会不知朱元璋是在安慰自己,表明自己不会被胡惟庸之案牵连。于是连忙拜倒在前道:“谢陛下,善长必生死相报!”
“han国公且坐好。”
“朕欲罢黜丞相。”
“胡惟庸在其位不思其职,更有谋逆之心,理应罢黜。”胡惟庸会罢黜已是板上钉钉之事,二人当然不会再为他开脱。
只是,若只是想要罢黜胡惟庸,也不会密旨传唤自己,便继续听朱元璋下话。
“关于相权问题,你们二人怎么看?”
刘基和李善长均陷入沉默,相权问题是千古难题,难点不是相权无法压制,是丞相之位真的十分重要,一国不可无相。
“哈哈哈哈!”
“朕倒是有一计策,可弱化相权!”
“哦?陛下有什么好计策?”刘基和李善长都十分震惊,难不成朱元璋能够解决这个千古难题?
朱元璋将在朱佩那里听来的内阁政策经过自己的添砖加瓦,仔仔细细向二人说出。
仅仅是大致说出内阁政策,刘基和李善长都已经知晓内阁是可以行的,完全可以解决相权对皇权的限制问题。
二人再看向朱元璋,眼光中透露出震惊和不解。他们与朱元璋一起打江山,对朱元璋十分了解,朱元璋打仗时妙计频生,是一把好手,但对治国之策却不精通。
怎么半日不见的功夫,就能解决千古难题了?!
朱元璋看到刘基和李善长惊诧的眼神,十分享受,并没有说明这是朱佩的主意。同时对朱佩之才更加期待,不仅自己看得上,刘基和李善长都刮目相看,关键朱佩才十余岁,最多二十岁的模样。
三人对内阁制度进行详细的解剖,将它设定为一项可以明确执行的政策。虽然还有些地方需要完善,但内阁的精妙之处已经能够完全体现。
直至深夜,刘基和李善长才告退,离去前都回首看了一眼称文楼,“大明要变天了。”
“咯咯……”
刘基和李善长走后,马皇后推门而入,为朱元璋斟茶,劝告道:“官人又忙活到现在,不知道珍惜身体。”
“我今日有些忙,你该早点休息。”
朱元璋看着陪自己打江山的结发妻子,心中有些惭愧。做皇帝前没给她好日子,做皇帝后又没有时间陪她。
“皇后,我今日见一个年轻人,与标儿年龄相仿,却是天纵奇才。”
“官人又想认儿子了不成?我可提醒你现在不同以往,不能随意认。”
“嘿嘿嘿……”
在旁人,甚至自己儿子身边,朱元璋都努力的保持威严形象。但在马皇后这里,朱元璋则是像孩子一般。
“皇后放心,即便是要认儿子,也必定先经过你同意。”
一夜无话,次日卯时。
天色微微亮,大臣已经候在奉天殿,等待皇帝上朝。
“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
礼仪过后,数名大臣出列,均有事奏报。
“爱卿先行回列,朕有一事要说。”
大臣均不意外,昨日胡惟庸案爆发,今日胡惟庸案依旧会是朝堂主要讨论的问题,事系丞相谋逆,皇帝自然也会十分上心。
“胡惟庸谋逆,以下犯上,诛九族,亲近之人杀无赦!”
座下众臣,无一人回应,生怕多嘴一句被牵扯其中,都默认皇帝的处理是合理的。
“自此之后,废除宰相制度!”
“哄!”
大臣震惊,瞬间吵作一团,各执其词。丞相之位和他们没关系,但是丞相是唯一可以限制皇帝的权力,没了丞相,自己不就是一点依靠也没有?!
“陛下三思!”
“朕意已决,不必多说!”
朱元璋示意朱标,朱标立即走到众人之前,朗声宣读内阁政策。
能够站在朝堂上的人,都是聪明绝顶,听过朱标宣读的内阁政策,都傻了眼。
内阁之人有丞相之责任,但没有丞相之权利,关键的是这项政策切实可行,只是悄无声息的解决了相权问题。
“他奶奶的,这是谁出的馊主意!”
大臣自然不敢说出声,甚至因为胡惟庸之事,不敢反对内阁政策,只得将目光射向刘基和李善长。
定然是他们出的主意,皇帝勇武,但绝对想不到这种精妙的政策!
刘基和李善长被一众大臣死死盯着,心中发苦,自知再怎么狡辩也是无用。
见到大臣的反应,朱元璋知道内阁制度已经成了,而且将恶水泼给了刘基和李善长,让他们替自己承担怒火。
下面还有一个难题,内阁如此重要,肯定要选择自己信得过的人。但内阁之人无权,谁又愿意吃苦不讨好呢?
早朝结束后,朱元璋唤来朱标,让他陪着自己再去同福酒楼逛逛。
火锅的辣味和茅台的醇香,都让朱元璋流连忘返,但他更想见见朱佩,问问他是否有意入朝为官。
朱标本就与朱佩交好,常常去同福酒楼吃饭,自是十分乐意。
二人出宫后,搭乘一驾马车,直往同福酒楼而去。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