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洛阳。
自桓、灵二帝以来,朝纲崩乱,社稷倾颓,先有十常侍蛊惑帝心,后有黄巾之乱祸国殃民,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大将军何进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为钳制宦官势力,传发檄文召各路藩镇进京。
同年九月十六,西凉刺史董卓率西州大军二十万开赴洛阳,星夜兼程,十日后抵达洛水之畔。
北风萧萧,落日西坠。此时,虎牢关上,兀自站着一位丰神俊朗、气度非凡的青年。
不多时,城头走来一位中年文士,见了青年,恭敬一揖,道:“主公,董卓兵马已在洛阳城外,计划如期进行。”
青年负手而立,遥望长安,许久默然不语。
“很好。”他转过头来望着中年文士,道:“传我命令,派出所有细作潜入京师,三日之内,就算是洛阳城的一只苍蝇,都要在我们的监控下。”
“谨遵主公之令。”中年文士沉声道。
“另外,何进不日将死于阉竖之手,张让、段珪等人必将挟持少帝北逃。北邙山深处有一座庄院,我们的人手要在最短时间内布控。”
青年转过身来,目光如龙,神情坚毅,脸上古井无波,让人丝毫揣测不到他的心思。
中年文士听得心头一震,不由得后背一阵发凉。
饶是他追随主公多年,深知主公鬼神莫测之能,但方才一席话,却依然让他万分惊骇。
西凉人皆知他贾诩算无遗策,未卜先知,殊不知比起主公来,他自知难及后者十之一二。
何进将死,少帝北逃?
这等奇事,恐怕不是单凭星象卜筮可以推演的。
好在他已经不是第一天见识主公的本领,当下也见怪不怪,心里正盘算接下来的计划时,青年此时又发话了:
“文和,你蛰伏西凉,隐忍多年,此番来到洛阳,有何感想?”
贾诩叹道:“汉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乱世当头,唯有枭雄方可再造盛世,继往开来。主公可为枭雄也。”
青年轻笑一声,不再说话。
大汉王朝日薄西山,气数将尽,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拉开序幕。
......
董卓进京后不到三天,有一个黑衣人夜里潜入张让府中,说董卓此来京师,乃何进暗中授意,其目的正是为了诛杀十常侍!
张让惶恐不已,遂纠集十常侍逼宫何太后,谋杀何进。不久,何进果然中伏而死。
何进死后,其部下中军校尉袁绍、骁骑校尉曹操等人率兵杀入禁中,宫内大小宦官悉数诛杀殆尽,不曾想却被张让、段珪二人走脱。
左右来报,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被二人裹挟而逃。
很快,董卓得知宫中变故,慌忙召集部下议事。
董卓部下中,属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最为得宠,四人中,又以李傕为首,深受董卓器重。
中军帅帐中,董卓急得焦头烂额,来回踱步,见四人到来,连忙问:“今何进已死,十常侍被诛,皇宫大乱,洛阳城内人心惶惶,我等如之奈何?”
李傕闻言面色一喜,上前道:“将军莫慌,某帐下军师贾诩有一计献上。”
董卓眼神一亮,道:“原来文和此番也来了京师,快,快将他请来。”
不到半晌,贾诩徐徐走入大帐,见了董卓,道:“我见明公神情恍惚,不知忧虑何事?”
董卓愁眉苦脸道:“唉,文和啊,你难道不知皇宫内早已乱成一团麻?我大军驻守在渑池,就如一无头苍蝇,不知何往啊!”
贾诩笑道:“此事不难。当今天下大乱,英雄辈出,明公若想成就霸业,某有良策一条,愿献与明公。”
董卓催促道:“既有良策,快快道来!”
贾诩捋了捋颌下一绺长须,沉吟道:“若成霸业,唯有七个字: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此,四方归附,号令群臣,大局可定!”
董卓思虑片刻后,瞬间脸色大喜,猛地一锤大腿,道:“文和一席话有如拨云间月,使我顿开茅塞啊!即刻传我命令,大军驻守皇宫,吾将进宫面圣!”
贾诩摇头道:“非也。明公莫非不知,少帝已被张让二人挟持北逃?明公可派人速往北上阻截,迟则生变。”
董卓听了,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阵嘀咕。原来他在宫中也曾布下细作探听,少帝被劫的消息细作尚未传回,贾诩又是如何得知?
不过当下事态紧急,由不得他多想,即刻亲点马步军三千,往皇宫北门追去。
奈何洛阳以北地势错从复杂,小路丛生,野草遍地。董卓大军不久便迷了路。
不多久,忽见洛水河畔有一老翁垂钓,披蓑戴笠,见不清模样。
董卓刚想派人将那老翁劫来作路导,不曾想老翁率先开口,音调嘶哑低沉,根本不像人发出的声音:
“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董卓听得心头一跳,连忙带人围住老叟,见他迟迟未动,便好奇伸手摘去斗笠,下一刻却被眼前景象狠狠吓了一跳!
原来在这河畔垂钓的,根本不是一个人!
这是一个稻草假人,故作垂钓之状以迷惑路人。那假人胸口破开一个大洞,其中赫然挂着一台古怪的机器。
机器由上下两个木质倒斗拼接而成,最下方由一根铁柱固定,铁柱上缠满一圈圈铜丝。
也不知是什么力量牵引着铜丝“嘶嘶嘶”地转动,接着,上方连接的一块木片屡屡打在一个倒斗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董卓听得骇然失色,刚要瞧个仔细,谁知就在他摘下斗笠后,假人仿佛触发了什么暗置的机关,噼里啪啦一声猛地炸开!
此举吓得董卓和周围军士面色惨白,惶恐逃窜,再回头看时,原地只剩下一堆碎屑齑粉。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