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城门。
“圣旨。”
“燕王朱棣接旨。”
“朱棣接旨!”
朱棣率着众人跪了下来,迎接圣旨。
【先帝早有遗诏,藩王不必进京尽孝,然考虑到燕王朱棣一片孝心,着可让其一人进京尽孝,其余人等,返回燕北,不得有误,钦此!】
“臣朱棣接旨!”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心中一个激灵,他知道自己万万不可进京,否则就再也回不去北平了。
但他又不能违抗圣旨,否则便是欺君之罪,搞不好他那侄子会借题发挥。
这时,内侍官马和似乎意识到朱棣的难处,于是出言道:“殿下,你万不可只身一人进京。”
朱棣叹道:“不进不行啊,皇命不可违。”
“殿下,我有一个两全之计。”
“哦,你说来。”
“殿下可向来使说明,燕北边境军情告急,王爷你需要回去处理军务,就让三位王子代替王爷进京尽孝,等王爷回到燕北后,再设法让王子们回去。”
朱棣陷入了沉思。
因为让自己的三个儿子进京遇险,你有些不忍心。
马和似乎很了解朱棣的心思,他又道:“王爷,此时万不可心软,且我以为,只要王爷稳住燕北,那王子们定然不会有事。”
“老大,高煦,高燧,你们愿意替爹进京尽孝吗?”朱棣看向他那三个儿子。
“愿意!”三人异口同声的回答着。
于是就这样,朱棣化解了一次危机,而这一切又被朱允熥给说中了。
当事情传回扬州时,朱元璋用一种怪异的眼神看向朱允熥。
“熥儿,你以为接下来咱大孙会如何?”
朱允熥微微一笑道:“我大哥会将四叔的三个儿子全部放回去。”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老爷子又愤怒了。
按理说,朱棣作为藩王中实力最强的那一个,现在有三个人质在手,只要扣押住这三人,已是胜局,怎么会有人把即将胜利的果实给丢掉呢?
因为只要制住了藩王中最强的朱棣,则藩王是定然成功了。
但如果要是将这三个筹码放回去,无疑是放虎归山。
朱元璋不信。
他打死也不会信朱允炆会这么愚蠢。
因为只要稍微有一点政治头脑的人,都不会这样做。
更何况,朱允炆身边不是还有三位托孤大臣吗?
他们会看不到这一点?
不信。
他死都不信。
旁边的朱允熥笑而不语。
他也不敢信,但是史书就是这样写的。
可以说朱允炆是四百多位皇帝中最愚蠢的一个,朱元璋为他扫平了障碍登基,手上又是实权,朱允炆已然是天胡开局,但偏偏想要鸡胡,结果最后连鸡胡都没有胡上,最后还放炮给朱老四给吃胡了。
这真的是天字一号大煞笔。
说实在的,朱允炆连大明战神朱祁镇都比不上。
那货虽然废物,但最后还把皇位给抢回来了,就是这一点也比朱允炆强上百倍了。
......
很快,在把朱棣的三子押回来后,朱允炆心中大定。
随后他听从了黄子澄和方孝孺的建议,决定开始削藩,但不知道朱允炆是怎么想的,他想的居然不是削藩,而是废藩。
要知道削藩和废藩是两个概念。
削藩是指收回各藩王的封地或者权力等,缩小藩王手中的权力。
而废藩指的是,不但要收回各藩王的封地和权力,还要蒋他的藩王给废除,贬为庶人。
废藩无疑是一记狠招。
早在汉朝时期,汉景帝就因为想削藩导致了七国之乱,最后还是周亚夫扭转了局面,才挽救了汉朝。
其后在汉武帝时期,通过主父偃的推恩令才逐渐的瓦解了藩王的实力。
由此可见,就连是一代雄主汉武帝也只敢通过阳谋的手段来进行削藩,而不是废藩,可见其中的凶险程度。
而现在朱允炆刚刚继位就想废藩,这无疑是脑子进水了。
可更让人不理解的人,朱元璋留下的三位托孤大臣居然没有反驳朱允炆的提议,反而支持。
这就很让人费解了。
要知道这时如果有人能进谏,让朱允炆停下废藩之举,或许会有不同的局面。
但历史没有假如。
从这一点来看,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三人虽有能力,但眼界实在是太窄了。
不过,兵部尚书齐泰曾进言道:“皇上要削藩,首先要削实力最强的燕王。”
“燕王一被削,则其他藩王必然从命。”
然这一点被黄子澄反驳道:“现燕王三子皆在宫中为质,燕王已是笼中之鸟,何必再费周章呢?”
朱允炆连连点头道:“朕亦不想四叔太过于伤心,还是先削其他人吧。”
最后,朱允炆一旨令下,开始了削藩。
PS:新人写书不易,每天保底5更,每天都会尽力爆更,如果每天数据爆炸,不用多说,我通宵也会加更写的,现在求鲜花,评价,评论,求一切,谢谢!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