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不少人,都说自己是知恩图报之辈。”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大概是我们每个人都听过的。”
“可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人啊?”
“我今天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在看到朱元璋的所作所为之后,也不禁感慨,这的确是一个人杰。”
一个满头白发的老爷子颤抖着,打出这行字。
他这一生见过无数的人。
也见过数不清的白眼狼。
他本来以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样一句话只不过是一句戏言。
天下何人真的能够做到把这句话当真?
可当他看到了朱元璋的所作所为之后。
老爷子却不得不感慨。
原来600多年前的诸夏。
真有这样一个人。
能够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真有一个人具备着让所有人都向往的侠肝义胆。
那可是整整三万兵马。
统兵权说让就让。
这就好比你曾经在一个公司任职。
这个公司的老板教了你很多道理,给了你很多帮助。
然后你从这个公司离职以后,自己创立了一家更大的公司。
等到这个老板来投靠你的时候,你愿意放弃自己辛苦打拼多年的基业吗?
绝大多数人都是做不到的。
可朱元璋做到了。
这大抵便是为什么,华夏能够屹立这么多年而不倒的原因吧。
就是因为有着一个又一个像是朱元璋,像是岳飞这样的人杰。
交出统兵权以后。
朱元璋也没有闲着。
正至十五年。
朱元璋一举攻克和州。
再度扩大了自己的地盘。
郭子兴也即刻任命他为这些人的总官兵。
然后让朱元璋驻守和州。
这一日。
朱元璋带着汤和徐达等人外出。
在街道上看到一个孩子,哇哇大哭。
这让朱元璋觉得十分疑惑。
“年轻人,你为何在这里哭啊?”
看到这个孩子以后,朱元璋立即下令驻足。
问这个孩子哭的原因。
这小孩抬起了头。
看到朱元璋的脸以后,也不知为什么心中升起了一丝亲切。
随后擦了擦眼泪道:“我在等我娘。”
“你娘去哪儿了?”朱元璋继续追问。
“我也不知道去哪了,自从新来的这支军队进来以后,我娘就被他们抓走了,我已经好久没有见到我娘了。”
小孩子一边擦着眼泪,一边畏畏缩缩地说出这番话。
当这番话说出来以后,朱元璋愕然无比。
随后勃然大怒。
他看着徐达汤和等人。
怒声问道:“这孩子说的是怎么回事?”
“大哥,这事我略有耳闻,咱们收缴的一些人,以前本来就是干土匪出身,这时候打下了和州,一个个想着享受,所以便掳掠了当地的一些民女。”
徐达将自己知道的事情迅速上报给朱元璋。
观众们看到这一幕以后,微微皱眉。
“朱公子这也没办法啊,这些人以前活的本来就凄惨,现在有点好日子过了一个个就开始放浪形骸了。”
“也不知道大哥会怎么对这群人,按理来说这些人也算是他的部下,还指望着他们打仗。”
“大哥不会不去管这件事吧?”
大哥这个称呼。
是众人给朱元璋取了一个爱称。
不少人都有些害怕。
他们怕朱元璋什么都不做。
又怕朱元璋真的去做点什么。
导致这些人跟他离心离德。
这样一来的话,对以后的发展可不利。
可朱元璋从来都不是一个会让人失望的人。
他曾经三年的时间里面化缘。
尝尽了这人间冷暖。
更是看惯了这世间百态。
他能够理解这个孩童的悲伤。
也能够理解,这样的青年失散之痛是有多么的难受。
于是朱元璋朝着徐达等人开口道:“回去给我告诉所有将士,凡事掳掠了民女的人,全都给我归还。”
“我只给他们一天的时间,如果他们做不到的话,那就军法处置,杀无赦!”
“我朱元璋造反,是为了全天下的百姓有好日子过,而不是让这些百姓更加的难过。”
“那些元人欺负我们也就算了,难不成我们汉人要自己欺负自己?”
朱元璋的这番话,可以说是咬牙切齿般说的出来。
他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初心。
他想要的是全天下的百姓都吃饱饭。
他想要的是全天下的百姓都有好日子过。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就算是把这朝廷给推翻了。
他所做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不在乎这些人,会不会跟他离心离德。
就算离心离德,这样的事情也绝对不能让其发生。
否则的话,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自己和那些禽兽又有什么区别?
“得令,大哥我这就去传话!”
徐达应了一声,带着一丝钦佩迅速行动。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愿意一直跟着朱元璋的原因吧。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事情。
朱元璋总是能够记住自己心中的那份坚守。
他要做的事。
是为了让这天下的百姓都好过。
而不是让这些人再经历一遍曾经的痛苦。
少年还是那个少年。
没有一丝丝改变。
无论过多少年。
朱元璋这份知恩图报,坚守本心的思想永远不会变。
不少观众看到这里都忍不住喝彩。
“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大哥啊!”
“你们有没有觉得这一刻的大哥好帅啊!”
“大哥好霸气,我好爱!”
“这才是华夏男人该有的样子啊!”
“每天看那些小鲜肉什么的,我都看烦了,什么时候能够整点像大哥这样的阳间的东西?”
不少观众对朱元璋都充满了佩服。
一介布衣。
心怀天下苍生。
记得自己那些曾经的恩人,一个都没有忘。
打拼多年的基业,说拱手让人就拱手让人。
看到悲痛的少年,立即就下达了严厉的命令整顿军纪。
无论是拱手让人,还是整顿军纪。
这都会让朱元璋失去一些东西。
可是他完全不在意。
对于朱元璋来说。
他想做的事情只是让着人间更好。
如果让这人间越来越坏的话,那他宁愿不去做。
在和州,驻守几个月以后。
粮食供应成为了一个重大问题。
跟和州隔江相望的,太平、芜湖,倒是盛产稻米。
可却没有船只能够渡江。
这让朱元璋一时间无比头疼。
可也就在这个时候。
距离他不远的,两只红巾军旗下的巢湖水军,前来投奔朱元璋。
船只。
也一同奉上。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