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所有人类先贤都对时间这种东西琢磨不透。时至今日,大量科学家们都把时间当成一个维度,幻想着时空穿梭的存在。在我看来,时间并不玄妙,甚至并不存在,耐心读完,你一定有所感悟。
首先,我们从核反应开始。众所周知,在核聚变或者核裂变中,质量不是守恒的。通过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我们知道损失了极小部分质量,从而释放出大量的能量。那么,这里就有两个问题,什么是质量,什么是能量。
质量在常识认知中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能量是描述一个物体做功本领的一个概念。
当然,以上对于质量和能量的解释都不准确。现阶段最新的理论是‘场’,科学家们通过提出‘场’的概念来解释包括质量与能量的各种科学规律。
下面我也依葫芦画瓢,通过提出一个我自己理解的概念来解释各种物理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时间进行定义。
我们还是通过已经被证实的质能方程来进行理解,最基本的就是把能量与质量统一起来,这里所说的不是它们相互转化,而是通过一个新的概念——‘能子’。“能子”顾名思义,这里我所设想的是构成能量的基本粒子就是“能子”,而这个“能子”是构成一切基本粒子(如原子,电子,微子等等)的粒子。作为一切基本中的基本,我这里通过电脑的核心计算原理来帮助理解,“能子”的存在只有两种状态,1和0,“能子”通过不同的聚合方式聚集在一起就可以构成物质。而物质的质量属性其实就是“能子”的排列方式的表现。再通俗一点,一个“能子”只包含一个信息“0”或者“1”,基本粒子中的电子其实就是一部分“能子”的一个特殊排列组合所构成的,这种排列组合就表现为它的质量,我称之为“信息”,“0和1”的排布方式作为一份“信息”,直接的表现就是人类能够测量的质量。物质包含的“信息”越多,需要的“能子”越多,人类所测量的质量也就越大。
再通过这个理论来看,因为电子质量小,构成的“能子”需求少,“信息”很稳定,所以电子依靠现在的人类技术打不开,若要破坏这种组合必然需要包含更加“稳定”的信息组合的“能子”。这里再看原子核,相较于电子质量非常大,包含的“信息”更多,相较于电子的“信息”就不够稳定,所以电子有破坏原子核的能力。又因为电子需要加速才能进行破坏,理解起来就是电子的这种“能子”排布方式表现出“带一个负电”这种属性,在一个能子同样有序排列的区域(表现为磁场)内有所反应的过程。可以联想为,软件在电脑上运行一样。至于结果,就是电子破坏了电子核形成新的原子,并释放大量能量。这里失去的质量,就可以理解为,是大量“能子”失去排列“信息”,重新变回“能子”的过程,也就是大量能量的出现。
接下来,我们接着说回“能子”。刚刚谈到电子加速好比是软件运行,而我们又知道软件运行原理就是电流的“0和1”变化,那么电子加速又是什么原理呢?这里我们依然通过“信息”理解。在直角坐标系里点一个点,这个点就会有一个表示的位置,例如(1,1),于是这个点就可以认为它有了一个信息,表示的是(1,1)这个位置。如果这个坐标轴有实际意义,那么这个点就会有实际信息,例如,(1,1)表示位置的同时表示“一秒一米”或者“一秒一步”等等。放到三维空间一样,一个点必然含有一个位置信息和一个属性信息。我们可以想象,“能子”无论多小都应该是一个三维空间内的物质,处于三维空间之内,则其必然有其本身所表示的三维空间坐标信息,不过这个信息表示的是在整个宇宙中的位置。那么现在来看,一个“能子”具有四个信息,x轴坐标、y轴坐标、z轴坐标和属性信息“0”或“1”。(看成两个也行,接下来容易理解运动)聚合到一起的“能子”们构成的基本粒子,也同样拥有这四个信息,不过属性方面由于聚合方式不同属性也会改变,再由基本粒子构成的山石流水,分子生物都再次获得了各自属性。理解了这些,再来看运动,宏观运动本身就是位置信息的改变,一些核反应则是属性信息和位置信息都发生了变化。所以电子的加速运动其实就是位置信息的快速改变,我们宏观上是通过磁场加速电子,若是从“能子”角度看,就是“能子”之间在相互改变“信息”,而且这种改变明显是连续的,不然电子就会跳跃性的出现在不同地方,显然不对。(记住信息改变的连续性,对接下来理解有帮助)随着电子速度越来越快,“信息”也会急速改变,宏观上观察到电子质量增加,实际上是“信息量”增加,本质上一个“能子的信息”没有增加,但是在人类可测量的瞬间,从“能子”角度看是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构成电子的“能子”们的位置信息出现了大量的变化,通过微积分来看,电子产生了巨大的“信息量”,之前说过质量描述的就是“信息”,就出现了所谓的“质量增加”。现在,我们再回头思考质量,之前说大量“能子”的排布信息是质量,现在来看质量所指的不是单纯的聚合的大量的“能子信息”,而是“能子”在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着的“信息变化量”。因为这种变化是连续的,所以物质的质量不会轻易改变,除非超高速运动,“信息变化量”过于庞大,才会出现明显的质量变化。这里与前面并不矛盾,“能子”排列被破坏,失去排列的“能子”被观察为大量能量的释放,原本的物质失去了一部分“能子”,自然导致总体的“信息变化量”减少,所以观察到的质量减少。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能子”们之间如何改变信息。我们通过磁场加速电子,其实就是快速改变构成电子的“能子们”的信息,本质是磁场内按一定方式排列的能子(属性表现为磁场)把信息传递给了“电子中的能子”。那么“能子”们之间如何进行“信息”传递呢?众所周知,运动状态改变是力的作用,人类迄今发现了四种基本力:电磁力、万有引力、强力和弱力。试想,这四种力会不会遵循着同一个原理,前面讲过,电子的“信息”编码十分牢固,人类无法破坏,但是原子核却可以,而原子核人们通过观察总结,是由质子和中子通过强力结合而成。现在我们从“能子”的角度思考,组合成质子的“能子”编码方式,对组合成中子的“能子”编码方式之间有着极强的契合性,观察结果就是强力的存在。正如不同物质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一样,不同物质的第四个“信息”,也就是“属性”之间会发生不同的作用,不过多数“属性”之间不会相互作用,但特殊情况下,“属性”之间有了契合和排斥之分,表现就是人们所观察到的力。因此,电子的运动只是电子的“属性”与创造磁场的物质之间的“属性作用”而已,本质上还是信息的交换,只不过因为“属性信息”的影响导致了“位置信息”的变化。
以上大概对宇宙本质有了一个定义,就是“信息”和“能子”,“信息”编辑“能子”构成各种粒子,再构成物质,而“能子”就是能量,所以一切都是由能量构成。至于没有“信息”编辑的“能子”就是所谓的太空,也是“暗能量”,“能子”无处不在,只有信息和无信息的区分。那有没有没有不编辑“能子”的信息,当然有,纸上记得知识就属于无形的信息,除此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可以编辑信息的地方——大脑。
要想理解时间这个概念,就得先了解大脑。大脑肩负着处理“信息”的功能,五官用来接收或发送“信息”,这是基本常识,大脑发出的“信息”其实和能量是统一的,就像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信息传递其实就是能量传递,能量是有形的粒,信息是无形的波,大脑其实接收发送的都是能量,得益于大脑独特的对能量的编程,才有了思维能力,有了处理“信息”的能力,故而被称为有意识。(由于人类遗传靠着基因,所以除了一部分基因用来遗传生物的基本信息,其他的所有基因都是用来编程大脑,所以每代人会越来越聪明)当我们把之前的理论带入,就会发现:
大脑收发的是有形的“信息”,但是自我思考、编辑时就是在处理无形的“信息”。那么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多块呢,这就涉及到了时间。时间本质上就是“信息”的刷新速率对认知造成影响的结果。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狗和人对不同帧率的画面感受不一样,60帧画面人可以看到连贯的画面但是狗看到是确是PPT,这就是因为不同物种大脑的编程复杂性导致认知“信息”更新的快慢不同造成的。那么说狗和人的时间不同了?的确是这样,人的一年,相当于狗的大半年。可这似乎与人类的共同认知不同,那是必然。因为我们通常所定义的一秒时间是在描述宇宙“信息”刷新的一个“确定”的次数(这里需要通过微积分理解)。人类自我信息刷新是与宇宙刷新“信息”速率一样,但是大脑的编程过于复杂,拥有了自我认知的意识,便出现了自我意识刷新不统一的现象,表现就是狗和人处理视觉“信息”的快慢不一样。因此,人类所感觉到的时间都是大脑对“信息”更新所做的解释罢了,所以时间并不存在,只是一个概念。
宇宙本身并不是沿着时间向前流动,只是不断地更新“信息”,所有存在意识的生物,想要理解这种更新,必然要提出时间概念进行表达,因此,时间并不可以作为维度存在,只能作为一个概念,帮助人类理解“信息的变化”,也就是为何会存在“绝对运动”。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