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府所处的地段极好,位于西城南矶街,这一带也是官员的聚居地。宅子以前的主人供职于翰林院,十多年前,张家好几个子弟要进京上学,想沾沾前任翰林大学士的文气,于是重金买下了这处宅子,到后来张昌和爷爷去世,他们这一房继承了这处宅院,张昌和这一房人也就只有他是走仕途的,宅子自然而然就给了他。
宅子在京城权贵圈当中不算大的,但张昌和并无纳妾,只有正房夫人和三个子女,一家五口住算是相当阔落了。张夫人把女儿的院落安排在了离自己最近的南逸苑,张之起则安排住最宽敞的起毓苑,张之舟自己选择了最安静的舟行苑,谁也别打搅他看书就好。
等一家人安顿整理好,已经是七八日之后了。
张昌和去大理寺报到,他的上峰,现任大理寺卿叫李鸿安,出身世家大族陇西李氏,年纪和张昌和相仿,也许因为常年办理重案要案,人看着颇有威严。张昌和非常积极地认识新同僚,这是他过去不曾用心经营过的,初入京城官场,他最想理顺的是官场上哪些人与齐王还有林贵妃走得近,只有知道得更多,才能想出对策保全张家。
这头张夫人也没闲着,开始忙碌着找机会和各家夫人们走动走动,既然回了京城,定然是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上流圈子的各种消息,对比丈夫想找出办法保全一家人,她则希望能通过联姻为儿女寻得保护伞,如果能和足够强大的家族联姻,定是能保护儿女们的吧,等儿女们都有了姻亲的保护,张家哪怕被齐王捏碎,她也无憾了。虽然她知道这条路基本行不通,毕竟张昌和只是从四品官员,在京城官场里算品级低的,张家也不是什么世家大族,想和真正的权贵联姻,谈何容易。
张之南在忙什么呢?忙逛街啊,也不对,她在忙逛茶楼。
一如在岐州的时候那样,她又带着杏儿换上男装,大摇大摆出门去了,每天专挑京城的大小茶楼逛,坐着喝茶一坐就是半天,杏儿天天喝茶吃点心,人都胖了不少,以至于后来小姐笑眯眯地让她点些糕点,她就有种要反胃的冲动。半个多月时间,张之南基本转遍了京城大小茶馆,最终选定了常驻福满楼。
杏儿跟着张之南喝茶的这些天,也算看出来点眉目,小姐在茶楼坐着似乎都在专心听别人聊天。出入福满楼喝茶的人,非富即贵,喝茶不聊天,岂不是喝了个寂寞。于是,主仆二人在福满楼听来了东家长西家短,其中不乏圈中密事,例如左丞相家的二孙女不满意亲事闹退婚啦,永安侯府庶子买通妓女企图把脏病过给亲哥啦,还有,长乐侯身体不太康健,太夫人心忧,逢初一十五就去护国寺祈福。听到长乐侯府的消息,张之南眼睛一亮。
在福满楼坐了一上午才出来,马车上,杏儿低声问:“小姐,您可是想打听长乐侯府的消息?”
张之南头依在车框上闭目养神,没有正面回答杏儿的问题。反而吩咐到:“杏儿,回府后让詹妈妈来我屋里一趟。”杏儿乖巧地点头应是。
詹妈妈是张之南的乳母,几代人都是张家的家生子,从张之南呱呱坠地那会儿起就开始照顾她,情分自不必说。听到小姐召唤,詹妈妈马上放下手中的活进了里屋。
换了一身鹅黄色家常服的张之南,慵懒地躺在窗边贵妃椅上,手中把玩着从天机阁买的一个鲁班锁。詹妈妈柔声唤道:“小姐,老奴来了。”张之南收起鲁班锁坐了起来:“妈妈,来。”詹妈妈附耳听着张之南一阵耳语,听完有些迟疑:“这倒是不难,只是夫人那边会不会不同意小姐这么做啊。”张之南正色道:“妈妈自去办吧,母亲那边我自有考量。”詹妈妈知道小姐是个有主意的,自是应下嘱咐,转身出去安排去了。
张之南这么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评估长乐侯府对前长乐侯夫人的态度,看看能否给大哥找个靠山,毕竟没有什么比血缘关系更牢靠。
她打听过长乐侯府在京中的地位,长乐侯府承袭至今已经是第四代,第三代长乐侯娶了安宁郡主,在事业上没太大作为,靠妻子的娘家维持着长乐侯府的体面。
而现任长乐侯崔维居官至户部尚书,是个实权官员,因为他的官职节节高升,长乐侯府到了第四代,家族比过去兴旺不少,同时崔维居的同胞长姐崔维妍十几年前就进了宫,如今已经是四妃之一的贤妃。所以长乐侯府是京城的一等世家,如果他们值得信任,张之南不介意大哥认祖归宗,这样,柳贵妃要动手就没有那么容易。擒贼先擒王,她打算初一上山,到护国寺会会长乐侯府的后院当家人,太夫人安宁郡主。
十二月初一,张之南想说服母亲,让大哥陪着她一起去护国寺。一开始,张夫人无论如何不同意他俩出门,自从到了京城,张夫人风声鹤唳,生怕儿女外出会有什么意外,故此一直拘着他们不许出门。张之南前阵子偷溜出去逛街的事儿,被瞒得死死的。
张之舟是无所谓的,反正他只要能安静读书做学问就满足了。张之南也无所谓,反正她可以乔装打扮溜出去。苦了张之起,母亲最关心的就是他,日日到院子里过问他的起居,张大人本想到了京城寻个门路送儿子进国子监求学,却被张夫人严词拒绝。张之起懂母亲的用心,从前母亲希望他能在习武之余多读书,做个文武双全之人,现在则恨不得他能全身心练武,武艺能瞬间精进成顶级高手,谁也威胁不到自己的安全。
张之起在西宗门练武多年,功夫其实不差,和一流高手过招也能自保,况且他还不到十六岁,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再说了,打不过,不是还可以跑么。张之南没隐瞒去护国寺的目的,一五一十给娘亲大人说了近半个月来在茶楼听到的各种八卦以及自己想法。张夫人叹气道:“唉,既是如此,你们便去吧,多带几个护院,天黑之前一定要回府。”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