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生活的时候,别人说,水瓢舀鱼那是个夸张的修辞,但是在苏彬爷爷那辈,那是现实,不是夸张的说法。
为啥这么说呢?
兴安岭的冬天,江面都冻上了,这时拉上一伙人,去拿冰签子打冰眼儿。
就是拿那钝的一头慢慢把冰凿开,挖一块儿透气儿的地方。
这鱼啊,也在江里冻了一冬天了,逮着一块儿透气的地方,都拼命往这游。
那时候苏彬爷爷就带着苏彬全家,还有乡里乡亲,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一起从冰洞里,源源不断地捞鱼。
最多的时候能捞个上百斤。
这还不是拿水瓢就能舀鱼了么?
真的不是说瞎话。
但是这也是个运气活儿。
也有的村里人,比如王叔家的小六子,那就是回回只能捞个二三十条鱼,你说,气人不?
但是,山有山的脾气,江有江的性格。
这都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
今天苏彬要带宁宁和珊珊,去几十公里外的江里捞鱼。
兴安岭江里,不能说是钓鱼,因为钓鱼不如用网兜搂上来的效率高。
开上车,带上吃的喝的,方宁一路上教珊珊唱小时候唱的儿歌:
“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刷完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珊珊真是聪明,一学就会,还拿手像模像样地打着拍子,一落上欢歌笑语。
一路开到了江边,江风很大。
“来,给珊珊系个围巾,小心不要被风吹跑了哟!”苏彬刮刮珊珊的小鼻子。
珊珊咯咯直笑。
拿出网兜,饵料。
先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
拿竹竿试试水深,挑一块儿江水靠岸,又比较深的地方。
把准备好的沙虫扔下去。
静等一会儿。
然后,眼瞅着有条鱼过来,叼走了沙虫!
太好了,就是现在。
苏彬把网兜下水里,示意宁宁和珊珊离远点儿。
宁宁屏住呼吸,眼睛紧盯在江面上。
“一、二、三、走你!”
一网兜鱼,噼里啪啦地甩在岸边草丛里。
有山胖头,也有黄色的嘎牙子。
各个都鲜活乱蹦,“宁宁,快来收鱼!”
方宁赶紧从后备箱,拿出准备好的红塑料桶,把鱼捡起放进桶里。
放进去还不老实,有条鱼,一蹦三尺高,甩的方宁衣服都湿透了。
“嗨,你小子,还不老实!看我来收拾你!”苏彬亲自动手捡鱼,又盖上水桶盖。
不到一小时功夫,就捞上了两大桶。
有筷子长的鲶鱼,也有手掌宽的鲫鱼。
更别说山胖子和嘎牙子鱼了。
兴安岭是冷水江,盛产冷水鱼,冷水鱼的特色,就是肉厚味美,脂肪层是普通鱼的一倍。
没到季节,要不还有大马哈鱼,大马哈才是全身无刺,真正的鱼中盛品。
更不用说,打一条够全村吃一年鲟鳇鱼。
但是那都是专业渔民才能打到的鱼。
“回家喽!”
一家人满载而归。
回到苏彬二姨家,二姨平时最爱吃鱼了。
做起鱼来也非常有一套。
鲶鱼要炖茄子,嘎牙子要炖豆腐。
山胖子鱼要做鱼酱,鲫鱼要炖汤。
各有各的安排。
说起来,苏彬最喜欢吃山胖子炖酱了。
用腌了一年的坛酱,加上各个肥嘟嘟的山胖子鱼。
把酱炒香,鱼下锅里,大锅烧火,炖个半小时,香喷喷的鱼酱就出锅了。
炖好的山胖子鱼酱,不仅刺都化开了,肉质更是劲道弹牙,这鱼都是野生,对水质要求很高,不适合水库养。
所以城里基本上是看不到了。
只有在这乡野饭桌上,才能继续吃到这鲜有的美味。
而珊珊呢,爱吃嘎牙子,二姨又把小鲫鱼,给下锅炸的酥脆,鱼刺一点儿也吃不出来。
珊珊眼瞅着,一天比一天体质好了,个子也长高了一点儿。
苏彬瞅了一眼方宁,自从回到兴安岭后,再也没因为吃饭,为珊珊操心了。
真好。
……………………
新书数据很重要,请各位走过路过的大佬,投一下鲜花和收藏!
拜谢!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