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我在地府做引魂史 第六十一章:朱允炆

在朝廷内,建文帝对宦官管教甚严,同时又诏谕地方官,一旦发现宦官奉使横暴,虐害士民即擒送京师,加以严惩。

当然这也引起了不法宦官的怨恨,在日后靖难之役中或投靠燕王朱棣,或是做为内应。

这件事情不能说对,也不能说错,毕竟到了后来宦官篡权专政,民不聊生。这样看来朱允炆的做法很有先见之明。

当时朱允炆在官吏方面也进行了改革,重新更定官制,大力精简机构,革除冗员。

在建文帝在位的四年间,撤消了九个州,三十九个县以及一大批冗官冗吏和税务机构,增加了中央财政收人,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可以说建文帝的一系列指施、充分体现了他以仁义礼乐化民的治国思想,改革了洪武时期的不少弊政,给社会带来了一阵清风。

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吏都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时政通人和,所以后人有“四年宽政解严霜”之誉。

徐再思:“大师当年施行仁政,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这些我们后人都看的明白。”

朱允炆苦笑了一下:“然而我却失败了,自古成王败寇,赢者通吃。”

朱允炆说的没错,正当建文帝行新政之际,大明王朝却祸起萧墙。

原因是建文帝登基之后,见于各地藩王(即他的各位叔父)拥重兵、多不法的状況、担心会造成西汉时的七国之乱、采纳了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的建议、决定削藩。

但朱允炆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犯了一个严重错误。

他并没有先削实力最为强劲的燕王朱棣,而是从其它藩王下手,先后废了周王朱肃、齐王朱福等五王为庶人,这样既引起了藩王们的岌岌自危,还打草惊蛇,使得燕王加紧做出准备。

当朱允炆决定向朱棣开刀时,却绝望的发现为时已晚。

不过历史之所以是历史,就是因为它已经过去了。过去的事情就像泼在地上的水,永远都收不回来了。

徐再思觉得不应该再揭朱允炆的旧伤疤,于是强行引开了话题:“大师为何没有重新转世投胎,一直都徘徊在地府?”

朱允炆叹了口气:“我心中怨愤不解,想要找到故人问一句话。”

徐再思好奇了:“故人是谁?”

朱允炆不停的转动着佛珠:“燕王朱棣!”

好家伙,连皇叔都不叫了。

徐再思有些为难的想了想:“只怕燕王已经转世投胎不知道几轮了,现在要找,有些困难。”

朱允炆点了点头:“阎王也是这么跟我说的,只是我不相信没有办法,若是一天见不到朱棣,我就一天不会转世,一直在地府里等着他的灵魂。”

徐再思:“不知道大师这些年一直都在哪里等着?”

朱允炆:“这几天在轮回井旁边。”

徐再思:???

朱允炆叹了口气,却没有开口解释。

毕竟之前项羽一直住在轮回井旁边,他当时过去的时候,正好看见项羽按着一个人,挥着沙包大的拳头下死手的揍。

揍完之后握了握拳头,扫了排队的鬼魂一眼,又从队伍里抓出一个哇哇大叫的人,揍了一顿。

这可把他吓得够呛,后来朱允炆在不远处偷偷观察,发现项羽揍得都是不愿意转世投胎,一直在闹腾的灵魂。只要有人表现出一点儿不愿意的模样,项羽就兴奋的举着拳头过去了。

而且那些鬼差都像没有看到一样,全都无视了。等项羽揍完之后,那群鬼差却迅速行动,把晕过去的灵魂扶起来,孟婆灌进去一碗孟婆汤之后,就将其扔进轮回井里。然后拍拍手,大声说道:“下一个。”

这一切做的是那么的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显然配合了很多年了。

朱允炆当时看到那个场面,下意识低头看了看自己淡薄的灵魂,忍不住打了一个冷颤,只觉得自己都不够项羽揍一顿的。

因此他远远的建了一个茅草屋,每天跟着玄奘法师学习佛法,念经诵经,帮助枉死的灵魂洗刷冤屈,好让他们没有遗憾愤懑的转世投胎。

然后看着项羽兴奋的揍人。

随着时间推移,朱允炆心里越发着急起来,地府阴冷昏暗,终年没有阳光,他只觉得压抑、痛苦,哪怕自己念再多的佛经都抑制不住那躁动不安的心。

前几日玄奘法师突然开口说他要转世了,要通过一个叫“徐再思”的人的引渡,这样成仙的几率会更高。他已经到了离开的时候了,那个时候玄奘法师看着自己,欲言又止。

他知道玄奘法师想要说什么,这些年也说了不止一次,只是他不甘心,一直含糊其辞。

可是这次他突然害怕了起来,他有些无措,毕竟自从死了,他就一直跟着玄奘法师,以往碰见厉鬼、恶鬼都有玄奘法师的保护。

朱允炆突然意识到,若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无边无际都是黑暗的地府中,他如何生存都成了问题。

小作者码字不易,在此跪求各位读者大大的收藏、求支持、求推荐、求银票、求评论。谢谢!!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我在地府做引魂史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