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扶苏和蒙恬,哪怕是王家父子,都各自拿了一张白纸打量起来。
此物纤薄轻巧,但能记载文字。
不可谓不神奇。
几人反复观看了许久,蒙恬直接拿起小篆就开始书写。
他的字迹比起允嘉的要好看多了。
允嘉见状,赶紧把自己手中的纸揉做一团丢到一边。
蒙恬越写越过瘾,若不是王翦出声阻止,只怕他要写下一本。
扶苏好奇问道:“允嘉,这叫纸张?”
允嘉笑着点了点头。
“没错!”
“纸张!”
自从西汉时期便就有了造纸术。
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
秦朝时,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
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
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
到了唐朝就利用竹子为原料制成的竹纸,标志着造纸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允嘉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从国运积分商城中兑换了造纸术。
一开始允嘉不想先兑换这门科技,主要是如今离一统六国才过去没几年。
不少暗中蛰伏的六国余孽,贼心不死。
经常到处大书特书始皇帝的种种不是,而且夸大其词。
饶是这个年代,用书简都能有这样的影响力。
一旦纸张出现,只怕这种社会渔轮会更加疯狂。
但经过了耕地改造和粮食增收两件事情后,允嘉有了对策。
所以当即决定开发造纸这件事情。
反正这件事情迟早要做。
一来是,那些书简实在太重,运输不方便,自己看着都累。
二来是,他要为一向举措提前布局,那便是科举制度。
有了纸张,也算是造福于人,自然算作增加大秦国运的手段。
而且更方便自己扩充派系。
“纸张是我偶然听到一个游方术士提起。”
“当时他就尝试了一次,效果一般。”
“自从墨造署建立之后,我就把这件事情放在了心上。”
“父皇每日批阅奏折,都是竹简,每日至少一石,太累人了。”
“有了纸张,日后不管是我大秦的朝政,还是民间百姓的学习,肯定都是极为便利的。”
“纸张轻薄,方便保存和运输。一本书用纸张来书写,也就半斤重,换成竹简,人都压的死。”
众人点头。
的确如允嘉所言。
这纸张极其便利。
允嘉看着蒙恬写的字,有些自行惭愧。
“蒙蒙恬将军,你这过分了。”
蒙恬疑惑,“啊?”
允嘉皱眉道:“能带兵打仗就算了,还写得一手好字。”
“简直是不给我们这些人留点活路。”
“老哥,你说是不是?”
蒙恬哈哈大笑,“怪我太优秀。”
允嘉鄙夷道:“蒙恬将军,也开始不要脸了。”
王翦和王贲见状,跟着哈哈大笑。
扶苏微微叹了一口气。
自己与蒙恬、王翦、王贲相识多年,何尝这样和他们说过话?
允嘉这种张弛有度的待人方式,无形中拉近了与人相处时的距离。
扶苏这几日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允嘉的出现对自己来说,是好是坏?
对于大秦来说,肯定是好事。
但是对于自己,似乎也成了麻烦。
毕竟储君的位子只有一个。
外人尽传胡亥是储君的有利竞争者。
但扶苏从来没有将胡亥放在眼里过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
有了允嘉,所以扶苏不那么自信了。
“老哥。”
“老哥。”
允嘉喊了扶苏两声,他都没答应,一副失神的样子。
于是用手在他面前挥了挥。
扶苏回过神来,“啊······怎么了,允嘉。”
蒙恬与扶苏相熟,一眼看穿了扶苏的心事。
是啊,有了允嘉这样的弟弟,是个人都有压力。
允嘉看着扶苏笑道:“老哥,我决定将造纸一事交给你管理。”
扶苏不解问道:“为何?”
“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利国利民。”
“父皇知道了,肯定很开心。”
这里都没有外人,允嘉开诚布公,真诚道:“老哥,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当初被选为监国是为什么。”
“父皇想敲打你,又不像让胡亥监国,以免朝野动荡。”
“说白了,我是托了你的福,才得以从冷宫中出来。”
“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心,反正都是因为你。”
“所以······这次造纸术的事情,由你来管理最好不过。”
扶苏瞬间明白了允嘉的意思。
他是想让自己管理,然后父皇回来,好借此事获得父皇的好感。
扶苏内心泛起一阵酸楚。
允嘉现在已经走入朝堂视野,俨然成了储君的有利竞争者。
到了这个时候,还想着帮自己······
在场众人,又何尝听不出来。
老将军王翦一脸感慨,没想到公子允嘉如此大仁大义。
王贲也对这个年轻人有了不错的好感。
如果说之前允嘉是用实际行动打动了一众大臣。
那这次,是用一颗真心打动了他们。
蒙恬若有所思的看着允嘉。
这个十六岁的少年,好像真的有些不一样。
每做一件事情,都出乎意料。
原本以为他是来竞争皇储的,所做的一切,也正是朝着那个方向去的。
但如今看来,他不是。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秦。
扶苏霎时间,眼睛一酸,红了眼眶。
允嘉问道:“老哥,你咋了?”
扶苏笑了笑,轻轻按住了允嘉的肩膀。
“风大,吹眼睛了。”
允嘉想说什么,但又没说。
内心也是有些动容。
这造纸署内哪来的风?
恐怕也只有风知道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