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嘉缓缓道:“儒家思想主张人性善恶由人主导,以道德为准绳,但道德是什么玩意儿?”
“那是人的思想。”
允嘉拿起一旁的书简,开始堆建一个什么物件。
“在我大秦未一统六国之前。”
“七国并立,连年战乱,每年都有打不完的仗。”
“打仗、征兵、纳粮、死人,然后继续打仗、征兵、纳粮、死人。”
“百姓苦不苦?”
扶苏轻声道:“苦。”
允嘉继续道:“那时候没有儒家文人吗?”
“有。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诸子百家中,就属于儒家文人最多。”
“有的人投笔从戎,有的人入仕救民,儒家人坏吗?未必。”
“但有用吗?不见得。”
“依然是打仗、打仗、打仗,死人、死人、死人。”
扶苏面色微变。
允嘉又拿起一卷书简,放了下去,已经把底层堆砌完成。
“后来,父皇率领我秦国大军,连下六国,终结了这种战乱。”
“此时,儒家的理论就适用了吗?”
允嘉摇摇头。
“战乱结束,但在我大秦皇土之下,依然有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那些人别说一日两餐,能有一日一餐,都已是幸事。”
允嘉皱了一下眉头。
扶苏的眉眼也跟着跳动了一下,因为他感受到了一股杀机。
允嘉开口道:“想要仁政、德治,那些老百姓就吃得了饭了吗?”
“人人都懂仁义礼智信,他们便能吃饱穿暖了吗?”
“匈奴和越人会因为咱们秦人懂得道德、仁义,就不来杀人抢粮了吗?”
扶苏觉得胸口沉闷,艰难道:“不会。”
允嘉点点头,将手中的书简又堆高了一层。
“兄长应该没听过什么叫上层建筑吧?”
扶苏摇头,“未曾听过。”
允嘉解释道:“上层建筑乃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兄长暂时不懂,我继续说来。”
“倘若如今我大秦,人人安居乐业,家有余粮,那肯定是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好社会。”
“但可惜,不是啊。”
“如果没有了我大秦所推崇的法治,倘若人人吃不起饭,谁家有点粮食,我敢保证,只需一夜。”
“那户人家必定家破人亡。”
“我说的可曾有假?”
扶苏此时已经脸色红润,因为这些事情,他不是没看到过。
允嘉此刻已经将那座‘金字塔’堆建完成。
他指着金字塔顶部说道:“兄长,你看这便是我们的大秦。如果把大秦社会比喻为这种上窄下宽的结构,兄长应该明白吧?”
“什么最上面乃是咱们的父皇,下面一层是咱们这些公子,再下面是文物大臣,然后是贵族,最下面是百姓。”
扶苏自然看的出来,百姓最多,但属于社会底层。
允嘉指着塔尖,“这里不光代表了父皇,换个说法,这里代表了你所推崇的儒家思想。”
“而我大秦推崇的法治,则在最底层,与贫苦百姓息息相关。”
随后允嘉一把推翻了金字塔的上层。
扶苏见状,有些不解,“允嘉为何?”
允嘉笑道:“兄长,你需要知道,上层建筑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而非人心和道德决定。”
“经济好了,自然有上层,经济不好,便没有。”
“儒家思想好,但依据社会情况而定。”
“人人吃饱穿暖,自然彼此谦爱。”
“说的粗鄙一些,饭都吃不起,他们如何学习你所推崇的仁义礼智信?”
“在他们眼中,你不过是在放屁。”
允嘉再指向金字塔残留的底层。
“如果没有法治,人人皆以抢夺、淫掠为道,天下岂不是大乱?”
“所以,可以没有儒家的思想,但不能没有法治。”
“父皇能一统六国,自然不是愚人,相反,父皇是集大智于一身的才人。”
“庙堂之中,诸子百家,哪一派的官员最多?”
“儒家对吧。”
“父皇自然也想等大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人有书念,人人懂仁义礼智信。”
扶苏点头。
他何尝不懂父皇的心思。
只是那些杀戮他于心不忍,所以不得不对抗嬴政的一些举措。
允嘉笑道:“要是咱们的大秦,没有内忧外患,自然是儒道盛行。”
“但可惜不是啊。”
“问你一个大逆不道的话。”
扶苏看着允嘉,“你说。”
允嘉意味深长的笑了笑,“如今大秦,虽各地有不满,也有六国余孽蛰伏,但谁敢跳出来作乱?”
“皆因有父皇在。”
“假如······”
“我是说假如。”
“假如换一个人做皇帝,你认为他能解决各地的灾患、战争吗?”
“他能让人人吃饱饭吗?”
“如果不能,那他能镇压住各地,不让暴乱频发吗?”
“换做你,你能吗?”
扶苏惊骇,觉得此话大逆不道。
但是细细思量之后,又懂了其中深意。
是啊,换作是别人,既不能解决当前大秦的困境,又不能镇压暴乱,那大秦岂不是岌岌可危?
允嘉不分尊卑的拍了拍了扶苏的肩膀。
“老哥,这些话你自己琢磨琢磨,当然这些是我自己的看法。”
“对不对,不知道,但喜欢你偶尔也体谅一下父皇。”
“你老子的身体其实没看起来那么好,这几天卧病在床你也知道。”
扶苏尴尬不已。
刚觉得允嘉这个弟弟谈吐得体,这一席话又让他哭笑不得了。
......
【兄弟们,这一章我请,你们白嫖。
谁赏花、投票,我找谁麻烦。
我要狠狠地谢谢他!哈哈哈】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