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汉:魂穿刘据,开局就要被处死 第六章:皇前辩论(3)

“太子殿下,我随您一同前去。”

看着李为担忧的眼神,刘据不由心里宽慰,难得身边有如此忠心之人,刘据之所以魂穿就是惨遭手下的小老弟背刺,本来就是刘据谈的合同,最后却是被小老弟薅了羊毛,刘据郁闷之下才去喝酒,这一喝就直接来到了汉朝,正好占了同样是喝酒而死的刘据身上。

不得不说,人生、命运是最妙不可言的,你无法捉摸,也无法抗拒。

但刘据却不是一个乖乖接受命运的人,他喝酒之前就把小老弟这些年来收拿卡要和售卖公司楼房信息的证据递交给了副总,小老弟虽然翘了刘据的单子,但小老弟也不会好受。

刘据一直信奉的是,你对我好,我就加倍的对你好,你对我背刺,我就翻倍的还回去。

李为对刘据忠心,刘据也会好好的培养李为,送他一场滔天富贵又何妨。

“江都尉,孤的中人可否和孤一起前去呢?”

刘据转身朝着江充说道。

“太子殿下,您随意,微臣可不敢违背您的意见。”

江充虽然语气恭敬,但脸上的笑容谁也看的出来。

刘据也不羞恼,等会就是江充傻眼的时候,日后还有更多时间慢慢的收拾江充一帮人。

此时的苏文与小黄门常融、王弼等人反而不说话了,他们知道接下来就不是他们这等身份所能参与进去的了。

不过,此次在太子的博望苑搜查出桐木偶人,太子获罪已是板上钉钉了,他们也不需要在火上浇油了。

一行人就这样晃晃悠悠的来到了甘泉宫,刘据望着甘泉宫心里生出感叹,父皇啊,连你的亲生儿子你都不见,一个宵小江充却是可以得到你的接见,你对刘据是何等的不公啊。

刘据正感叹着,一个中人就走了出来。

这个中人在原主的记忆中没有看到,看来只是一个无关重要的人。

因为父皇身边信任的中人此时就在刘据身边,苏文。

这个苏文可谓是比江充还要有威胁性,因为江充对皇帝说宫中有蛊毒之气,在太子宫中掘蛊,得到桐木偶人。

当时汉武帝病在甘泉宫,皇后太子的家吏去请安却得不到回复,武帝生死不得而知,而佞臣为奸,为不重蹈扶苏覆辙,征和二年七月,太子派门客装成使者,把江充等人逮捕起来。

按道侯韩说怀疑使者有诈,不肯服从诏令,门客就仿窃符救赵的朱亥格杀了韩说。

御史章赣被砍伤后逃掉,自己跑回甘泉宫。

太子刘据调发长乐宫的卫队,向文武百官宣称江充造反,然后斩了江充巡示朝野,并在上林苑烧死了胡人神巫。

苏文得以逃出长安,来到甘泉宫,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很不像话。

此时的汉武帝还是不相信说道:“太子肯定是害怕了,又愤恨江充等人,所以发生这样的变故。”

因而派使臣召太子前来。使臣不敢进入长安,回去报告说:“太子已经造反,要杀我,我逃了回来。”汉武帝大怒。

就是因为苏文,原主刘据才会被逼自尽,所以刘据等着收拾完江充之后,就要立马收拾苏文。

否则的话,刘据不敢保证苏文后期还不会再搞出什么小动作。

刘据、江充等人随着中人的指引来到了汉武帝的面前。

刘据虽然通过原主的记忆知道父皇的面容,但汉武帝散发的气势还是把刘据惊住了。

十六岁即位,政治上,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抑制商贾。

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

但他崇信方术,兼以穷兵黩武。

刘据对这位名义上的父皇态度是不好的,原主的死亡其实就是汉武帝一手害死的。

刘据眼前的父皇汉武帝,顾忌刘据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刘据身上的外援团痕迹太重。

最强的外援团就是卫氏,大将军卫青、将军霍去病,这两位在军中的地位可是无人能够比拟的。

卫青是太子刘据的舅舅,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是太子刘据的表哥,这样的关系使得卫氏在朝堂上的地位更是无人敢动,卫氏中最厉害的,当然还是与汉武帝并列的卫子夫皇后,皇后是可以调动宫中禁军的,由此就能看出她在宫中的地位。

刘据看着眼前的汉武帝,他真的老了,也糊涂了。

他还认为自己是年轻体壮呢,可能只有他自己没发现这个事实。

汉武帝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疑心病也越来越重。

老年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感逐渐丧失,越来越依靠别人,越来越疑神疑鬼的。

于是父子二人变成了仇家一样,连面都见不上,若不是因为江充急于把太子刘据整下去,恐怕今天刘据也不会见到汉武帝。

放下复杂的情绪,刘据俯下身子,口里喊着“儿臣刘据,拜见父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汉武帝看着台阶下俯拜的太子刘据也是面色复杂,这个儿子曾是他最得意的儿子。

刘据是他的长子,是他曾经最喜欢的女人卫子夫所生,刘据出生于元朔元年春天,此时他已经29岁。

这个孩子的出生让身为皇帝的他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亲情,元狩元年夏四月丁卯日,为了表示对刘据的喜爱,他将时年7岁的长子刘据立为皇太子,让德高望重的长者为太子太傅,太子刘据喜欢读《春秋》,对公羊和谷梁学都有研习,他的老师包括石庆、瑕丘江公,严青翟、石德(石庆之子)、赵周、周建德(周勃之孙)、卜式,这些人都做过太子太傅。

可以说是,所有的儿子中,他最关心的只有刘据,他最在意的也只有长子刘据。

他还专门为长子刘据兴建了一座宫苑,名为博望苑,以作为其交往宾客之用,并允许刘据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喜好行事。

汉武帝想着不由的笑了,那时的他和长子刘据两人的父子关系本来是非常好的。

他的长子刘据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结交人不问出身,对三教九流都有接触,这也是儿子刘据的长处。

所以他对儿子刘据的性格和为人处事之道还是很认可的。

他曾对刘据的舅舅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说:“我朝有很多事都还处于草创阶段,再加上周围的外族对我国的侵扰不断,如不变更制度,后来者就将失去准则依据,如不出师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使百姓们受些劳苦。但倘若后代也像朕这样去做,就等于重蹈了秦朝灭亡的覆辙。太子性格稳重好静,肯定能安定天下,不会让朕忧虑。要找一个能够以文治国的君主,还能有谁比太子更强呢?”

他看出了儿子刘据是一个能以文治国的领导者。

最让他宽心的就是,在他对匈奴等地用兵的时候,其他朝臣都是奉承他,但作为太子的刘据就经常劝阻他尽量少对外用兵,身为父亲汉武帝见儿子刘据的表现,心里是很高兴的。

在其他人畏惧、奉承他的时候,儿子刘据可以劝诫他,这不就为臣为子的本分吗?

所以他经常笑着说:“由我来担当艰苦重任,而将安逸的事情留给你,不也挺好吗?”

那时的他清楚的知道,无论是以儿子刘据的个人性格和处事方法,还是他的着意培养,他的长子刘据都会成为一个以文兴国的帝王。

但他们的父子关系是什么时候变得恶劣的了呢?

是在他老了以后,是在长子刘据的势力越来越强的时候,他惊慌了,他可以把皇位给长子刘据,但他不给的时候,刘据绝不能抢。

这就是大汉帝国皇帝陛下的威严,这是大汉帝国皇帝陛下与生俱来的权利,这是大汉帝国皇帝陛下的尊严。

于是他慌了,他开始打压这个曾经他最喜欢、看重的长子,未来的大汉帝国的皇帝。

今天在听到江充的禀报时,他还是不相信的,他认为太子仁孝,怎么会以桐木偶人这样手段来害他的亲生父皇。

但当人证、物证都在的时候,他沉默了,他不得不把为人父的亲情放下,现在他是大汉帝国的皇帝陛下,没有仍何人能够违逆他的意见。

他要听听刘据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他要听听自己的儿子,是怎么把桐木偶人埋在花园下面的。

汉武帝恢复了往日的冷漠,只要他一日不死,他就是这个国度的皇。

“刘据,江充说你要谋害朕,如今人证、物证皆在的情况下,你有什么要说的。”

“父皇,儿臣没有要谋害父皇的意思,这些桐木偶人确实是儿臣放下的。”

刘据没有被眼前的父皇气势吓到,目前的形势正是按照他所设想的那样行进,所以刘据没有慌张的地方。

“陛下,太子刘据承认了以桐木偶人诅咒陛下,此等作为心里没有一丝作为为人臣、为人子的念头,对陛下痛下诅咒,微臣建议废除太子刘据的太子之位,圈禁博望苑,不许任何人与刘据来往。”

江充看到刘据承认,就迫不及待的跳出来,这番话直接就坐实了刘据谋害皇帝的行为。

刘据看着江充的眼神充满了冰冷,他心中默默的想着,江充,这次你必死无疑。

“父皇,江充所言非实,这些桐木偶人乃是儿臣从栾大高功哪里请来的,却是为父皇祈福所用。”

“父皇招来栾大高功一问便知。”

汉武帝沉思了一下,就摆摆手,自有中人走出去招栾大了。

江充听到刘据说的话,感觉事情不是他预想的那样发展了,怎么还牵扯出了栾大,栾大可是比他还要受皇帝陛下的信任。

若真是栾大所给,那今天就是刘据伙同栾大还有他收买的门客共同设的局,他江充就这样不知死活的跳了进来。

想到这里,江充不由得汗如雨下。

汉武帝此时目光放在太子刘据身上,没有注意江充,要不然江充此时的异样就会被他察觉。

刘据已是稳操胜券,眼角余光看着失态的江充,刘据的眼神一片冰冷。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栾大的道观距离甘泉宫两个时辰,汉武帝让刘据和江充坐下。

时间就这样流逝下去,就在江充坐立不安的时候,栾大到了。

“臣栾大拜见陛下,陛下寿与天齐。”

栾大还是昨日刘据看到他时的穿着。

栾大到了之后也不废话,在来之前就有中人说了甘泉宫内发生的事情。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宫内的桐木偶人是臣交于太子殿下的,另有祈福符咒若干,桐木偶人上还有我亲自所写的祈福经文。”

江充听到这里已是从椅子上摔倒,汉武帝知道了江充所说是无稽之谈。

汉武帝看向刘据的眼神柔和了起来,这个长子还是关心他的。

“我儿受惊了,此事是江充判断错了,我儿勿要放在心上。”

“父皇,事情并不是您想的那样,江充江都尉所说的人证在宫外吗,父皇宣他进来吧,此事还另有蹊跷。”

完了,这是江充脑海里的想法。

一切都完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汉:魂穿刘据,开局就要被处死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