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三国:我开启了崩溃时代 第4章 丫鬟灵儿,崩溃倒地

王司徒府内厨房中的这只烧鸡……之所以会睁开了眼来……

这其实是因为,何轩接受了系统的第二个任务的缘故。

完成了第一个任务,嗨皮了几天后,把那十两银子都花光了沦为了一个穷光蛋的何轩,自然得想点法子从系统那里再搞点钱。

完成任务,获取银两……这应该算是何轩目前主要的经济来源渠道。

除此之外完成任务之后,还能获得一些积分,战力值提升奖励等等的奖励。

所以,尽管自己的这个系统发布的任务通常来说都会比较的坑爹,可何轩目前,还是得靠着它在这个世界成长壮大啊。

“哼!等劳资以后彻底成长起来,能够在这个世界为所欲为的时候,你这个狗日的系统就等着被劳资关禁闭吧!”何轩的心中,如是想。

这第二个任务,同样也是相当的坑爹。

因为,一旦选择接受了这个任务,何轩将会变成王司徒府内厨房中的一只烧鸡……

而任务的要求,则是需要它这只烧鸡,将王司徒府内的至少三个人给搞崩溃……

“系统!我特妈彻底服了你了。你这也太会搞事了吧!”

当得知这第二个任务居然是这样的一个更为奇葩的任务后,何轩瞬间无语了。

但抉择一番后,何轩终究还是选择接受了这个任务。

毕竟完成这个任务后,是会获得奖励的。

除此之外,在任务持续的时间里,也就是在他变成一只烧鸡的过程中,他几乎是不死之身!

“不死”……不得不说,这两个字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虽然自己不断的成长,以后在这个世界里单凭身体的硬实力也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可何轩还是忍不住想要提前感受一番。

于是。

他接受了任务。

而在他选择接受任务之后,他的身影也瞬间原地消散不见了。

再之后,也就是王允府内的厨房中,一只被摆在一个高脚盘子里的香喷喷烧鸡,就那样的地睁开了它的一双鸡眼……

而此时此刻,府内的一名叫灵儿的丫鬟,正好是要来将这一盘烧鸡,端到大堂席间去。

“我擦!原来在这个三国时代里,还是有美女的!”

睁开一双鸡眼,陡然瞧见了朝着自己走来的这名灵儿丫鬟后,何轩的心中忍不住发出了这样一声感叹。

其实何轩当然也知道,三国时代里的美女其实非常多的!像貂蝉,大乔,小乔,甄宓,蔡琰这些,都绝对是名流千史的美女人物了。而他之所以会这样感叹,应该是因为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多类似于民间美女一样的美女吧。

婀娜的身段上,穿着的是一袭淡青色的衣物,这丫鬟灵儿看起来是非常文静秀美的那一种类型。

她款步移动,走到了何轩这只被摆放在盘子里的烧鸡前……

而此刻的烧鸡,正睁着一对鸡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她,那略微YD而失神的眼神……原因无它,只因为她长得实在太美了。

但她却并没有太注意这只烧鸡。

不过最终,她还是注意到了。

那是她在将手端在盘子的两端时,有些意外的发现,这是烧鸡的一只鸡爪子居然是探了出来……并且,不偏不倚,刚好是搭在了她的右手肌肤上……

“美女,你好!你长得可真好看。”

说这句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处于烧鸡状态中的何轩!隐约间,还能瞧见他的那只公鸡铁嘴壳,居然是像模像样地在动弹着?

一只被烹调成了这样的一只烧鸡,尼玛!连毛都没有一根了吧……可居然还活着……并且,还能像人一样说话……

这尼玛!可真的是让人感到很匪夷所思的一幕了。

叮。

系统:“司徒府丫鬟灵儿,崩溃值达到10%”

一道系统的提示声,忽然在何轩的脑海中响了起来。

变成烧鸡状态,至少使得王司徒府内的三个人崩溃,何轩的这第二个任务就算完成。

这崩溃的崩溃值,也是有要求的。

是需要达到70%才行。

何轩最开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将这丫鬟灵儿选择为任务目标……他就只是单纯的爱美心切,想要跟对方打一声招呼而已。

“谁?谁在跟我说话呀?”

正两手端着这盘“烧鸡”的灵儿,隐约感到有人在跟她说话……但她绝对不相信,是这盘手中的烧鸡!

“原来你是叫‘灵儿’啊,这名字可真好听。那么灵儿……请问我可以抱你一下吗?”

从先前系统的提示中何轩自然弄清了灵儿的名字,只见他一边这样很绅士地说着的同时,也在一边将自己的鸡身,从那盘子里站起来……

两只鸡爪撑着青铜器似的精美盘子底部,而那庞大的被烹调得非常香喷喷的鸡身,则是在以着一种给人极度宏大的景象猛然站立了起来!

这……

这场面……

简直是把丫鬟灵儿给吓坏了!

叮。

系统:“司徒府丫鬟灵儿,崩溃值达到20%”

叮。

系统:“司徒府丫鬟灵儿,崩溃值达到30%”

叮。

系统:“司徒府丫鬟灵儿,崩溃值达到40%”

……

叮。

系统:“司徒府丫鬟灵儿,崩溃值达到70%”

系统的提示声,不断飙升响起。

而被吓坏了的丫鬟灵儿,也是心脏越来越惊人的跳动了起来。

最后,一双如弯月般的美丽眸子陡然一翻。

就此摔倒在了地上。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三国:我开启了崩溃时代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