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美食:从大学食堂掌大勺开始 054 装成学生混进学校!(打赏加更)

有了这波各大高校的宣传,让看到微博还没去过华大食堂吃饭的网友更加好奇了起来。

学校每天限定参观的名额就那么一千人,根本抢不到。

要是有朋友是华大的学生,跟着蹭进去也是可以的。

现在只要是上网的年轻人都知道了华大网红食堂,那恨不得发挥自己的关系网,想尽办法进华大食堂尝尝所谓厨神的手艺。

“我大姑的儿子就在徐铭食堂里工作,据他所说徐铭的厨艺比他不知道高几个档次,但我吃我大姑儿子做的菜已经觉得很好吃了!”

“我初中同学据说考上了华大,我现在正在想尽办法搞到他的联系方式,联络联络感情。”

“害,我闺蜜就在华大,我天天有空就去找她蹭饭,那饭是真的香!”

“友情提醒你们一句,如果不是经常能吃到徐铭做的菜最好不去吃,因为曾今沧海难为水,吃过了,有了对比,你以后吃啥都吃不下去了!”

“这么一想确实啊,吃过那样的美味,回头在吃自己学校食堂的猪食,那真是绝望!”

......

此时华大学校门口,两个女孩神色不自然的拽着身上的jk制服。

“达美,我们这样真的能混过去吗?”

留着短发的女子犹豫的看着长发女子问道。

“能,相信我!”

长发女子显得很有经验的样子。

这两人在同一个公司上班,平时都没啥爱好就是喜欢吃!

所以一般下班后或者休息两人就会约着一起出去觅食。

她们惦记华大食堂很久了,但一直抢不到名额。

用她们那双十一抢货的手速都没能抢到观光名额可见这名额有多难抢!

所以她们只能剑走偏锋,打扮成学生的样子混进去。

两人准备好装备,深吸一口气往大学里面走。

她们身穿jk制服,画着清纯的妆容,尽力的打扮成大学生的模样。

然后耳朵上带着耳机,装作听不见的样子,手挽着手淡定的往校园里走。

女生打扮起来其实对上了年纪的大叔来说长的都差不多。

门口的保安看了看她们两个一眼,就移开了目光。

直到远离了保安她们才摘下耳机放松了下来。

“吓死我了,那保安刚刚看我一眼我都感觉自己被发现了!”

“我就说没问题吧!”

两个女孩相视一笑,开心的跟着网上的攻略找一食堂在哪。

来过华大一食堂吃过饭的一些博主,为了方便大家去打卡会在账户上发布一些打卡攻略。

比如进了大门,往哪边走,几点就要去排队,还有点菜的攻略,一些菜的味道描述。

“我最馋那红烧肉,看着那照片,红彤彤的跟会发光一样,肯定入口即化,好吃的不行!”

短发女子说着还夸张的咽了咽口水,可见馋的不行。

“我倒是想尝尝那汤豆腐,听着博主的描述比肉还好吃。”

“我们两个人那就点一个红烧肉一个汤豆腐?”

“ok。”

...

两人根据攻略,四点就到学校,找到食堂就开始排队。

攻略上说一定要去的早。

因为本校到了饭点去排队吃饭的人很多,要是去晚了,排队还没轮到她们点菜就结束了,所以哪怕空等两个小时也要去的早!

六点,小食堂准时开窗口点餐。

这两姐妹来这么早也排在前十开外。

好不容易到她们了,激动的看着食堂里徐铭做菜的背影。

“我们要一份红烧肉,汤豆腐。”

“好的,这边付钱,这是你们的取餐号。”

红烧肉制作起来简单,直接在大铁桶里取出一份的量放入砂锅里加热,十几分钟收汁就能上桌了。

汤豆腐稍微要花点功夫,这道菜每个厨师都有不同的菜谱,完全看食材跟个人喜好。

徐铭把豆腐放蒸笼蒸熟,取出一些小青菜心,放入沸水中烫熟,然后控干水分放入大碗中。

豆腐蒸熟后取出来,豆香味比刚才更浓了。

汤豆腐需要的豆腐是那种细白嫩,富有弹性而不容易散的。

蒸好的豆腐切成三角片。

紧接着,在热锅中倒入猪油,油热后放入姜蒜末和葱花炸香,炸香后残渣捞出来,往锅中倒入奶汤。

所谓的奶汤也是后厨必备的一种高汤,一般前一天晚上就熬制,用鸡鸭、猪蹄、猪肚一起熬制成的,熬了一晚上,把汤熬成白色就能用了。

奶汤往锅里头一倒,锅中的香味顿时就被激发了出来,奶汤煮沸后,放入焯好的小青菜心和豆腐片。

随后只需要加点盐调味就行,等豆腐和小青菜心煮的入味,徐铭往锅里呲啦倒入一勺鸡油,锅里的香味顿时提升了一个档次。

出锅后撒上些葱花点缀颜色。

深深闻一下,很难想象这是豆腐个白菜能做出来的味道。

.......................................................................................

ps:新人新书,求鲜花、求推荐票、求打赏、求一切支持!跪求!!!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美食:从大学食堂掌大勺开始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