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外。
一个黑甲武将肃然而立,周身杀气凛然。
正是领兵而归的曹真。
“传大明虎豹骑统领,曹真!”
听到太监的传召声后。
曹真毕恭毕敬得走了进来,手里还拎着一个布袋。
见到崇祯,他立刻跪地叩首:”微臣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崇祯淡声道:“平身,此行出兵抗击鞑靼,战绩如何?“
曹真站起身,如实回答:“属下不辱使命,已经解除了宣府镇危机,并把察哈尔部和科尔沁部,两大余孽部落,尽数灭族,男女老幼,不留一人!”
他说的轻描淡写,可朝堂上百官惊呼出声,露出难以置信的面色。
“什么?”
“我没听错吧,曹将军说的是灭族!”
“只是数日的时间,鞑靼狗全死了!”
“太不可思议了,这怎么可能做到?”
”北蒙元不复存在???”
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脸上写满了不相信。
鞑靼余孽要是这么容易就被斩草除根,那么太祖、成祖时期,早就该把他们给灭了,怎可能会遗患至今?
他们狐疑地望着曹真,几名武将甚至面带戏谑之色。
夸大军功,好多要点赏赐,这是人之常情。
但你要是吹得太过了,就是拿大家都当傻子了!
不过,曹真仿佛预料到了这种情形。
就在大家的注视下。
他打开随身的布包,抓出了一颗硕大的人头。
虽然此人脸上血迹斑斑,头发凌乱,可大家却是一眼认出。
这就是鞑靼余孽目前的首领,北蒙元大汗—林汉丹。
林丹汗作为朝廷大患,其画像早就传与众官员观看过。
见到那颗被擦洗过的人头,不少人心头皆是一凛。
而后,似是安排好了一般。
一名小太监跑出来,端着林丹汗的脑袋,传与大家观看。
这下,再无人敢怀疑曹真之战绩。
毕竟,首领林丹汗已死,所谓鞑靼余孽,还能成什么气候?
此刻,他们看着站在殿中的曹真,尽皆感到一股如坠冰窟的森寒和惊骇。
只一战,就把困扰大明边境多年的大患给灭了。
好一位大明雄将,御敌千里,斩草除根!
不过,百官心里非常清楚——
曹真再厉害,那也只不过是陛下握在手里的刀而已!!!
让他杀谁,他就只能杀谁!
今日他能砍了林丹汗狗头。
那明日就可以斩了,任何一个陛下让他斩的人。
想到这里。
满朝文武,只觉得脖子后冷风嗖嗖。
鞑靼余孽历经大明数十位皇帝,都没能灭掉,只能不停安抚,九边备受其滋扰,而陛下一声令下。
十万虎豹骑,一夜之间从历史上抹去一个民族。
这是何等雷霆手腕!
再望向龙台上那道年轻身影时,脸上已经没有了丝毫的不屑与怀疑,转而变为忠诚与畏惧!
看到文武百官的反应,崇祯默默点头,脸色古井无波。
这便是他要的效果。
被百官畏惧景仰,万民膜拜笃信之人,才配被称作天子!
“曹将军,把林汉丹的狗头,挂在城门十日,以儆效尤。”
这是要昭告天下,触犯大明威严的下场,
闻言,曹真声如洪钟:“谨遵陛下圣旨。”
然后,又开口道:“陛下,灭北蒙元,缴获了大量金银珠宝。”
“臣已整理成册,望陛下过目。”
说着,他双手捧着记录的册子,高举过头顶。
王承恩急忙走过去,把账目接了过来。
正好,他也要禀告查抄贪官的事情。
将名册递交天子案前后,王承恩施礼道:“臣有事启奏,是关于查抄贪官的事宜。”
“准奏!”
王承恩身为西厂督主,这段时间带着手下,已经把大明官员的底都摸了个遍。
之前抄家的东林党人的一应家产,皆以统计出来了。
他面色凝重道:“启禀陛下,经查抄统计。”
“六部内阁五十余位高官,贪污良田二百余万亩,白银一千五百万两,黄金八万两。”
这个金额一报出来。
崇祯立刻面沉似水,剑眉微扬。
朝堂的百官面面相觑,心中大为震惊。
这贪污的数额实在是过于巨大,足足是国朝每年税收的五倍!
要知道辽东每年的军费,也不过百万两!
经过崇祯的雷霆反腐。
站在堂上的多是由新上任的吏部尚书袁可立,所挑选出来的官员。
袁可立此人刚正不阿,前朝时因触怒阉党被贬官。
而崇祯一上任,便下诏让其进京,委以吏部尚书之职。
由他选拔的官员,必是家世清白,能力尚可之人。
原来,不少人还对崇祯针对贪官的酷烈手段,有所抵触,暗道崇祯手段残暴。
现在这些人纷纷面露了然、羞愧、愤懑等复杂情绪。
怪不得陛下杀贪官杀得人头滚滚,阴云遮日。
一帮蚕食大明的畜生而已,该杀,杀得真好!
但是他们也只敢在心中自说自话。
因为龙台上,崇祯还一言未发。
金銮殿内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大气不敢出。
文武群臣垂下头,努力缩小自己的存在感,生怕盛怒之下,没有完卵。
须臾。
崇祯才开口:“这等败类和蛀虫,诛九族、剥皮实草都是罪有应得。”
“今后要是谁还敢吃军饷,贪国库,朕灭了他十族。”
声音不大,却响彻整个太和殿。
闻言,一股森森然的凉意,萦绕每个人的心头。
站着的群臣,瞬间打了个哆嗦,心中对崇祯的惧意更甚。
接着,崇祯又看完了鞑靼余孽的财宝清单。
片刻后,才继续吩咐道:“六部听旨。”
随即,六部尚书齐齐出列。
“如今国库空虚,用钱的地方颇多,这些银两,来得正是时候。”
“其中七百万两给兵部,用于补发九边重镇拖欠的军费,并行加固城池,兴建火器之用。”
“再拨五百两银子给户部,专项用于赈灾,其余各部予以配合。”
“另外,拨付二百万两给工部,重修大明宝船。”
“那二百余万亩良田并入皇庄,由工部徐光启负责播种高产水稻种子。”
说话间,便将千万银两安排下去,暂时解决了大明的燃眉之急。
既稳定军心,又安抚民意,把飘摇欲坠的社稷江山给稳固了。
这么多年了,大明国库空虚,花钱的时候捉襟见肘。
没有军费,边境的士兵连武器装备都跟不上去,如何保家卫国。
而各地频发的旱涝灾害,蝗虫鼠疫,更是让民不聊生,急需款项赈灾。
现在皇帝一挥手,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而且重修宝船,意味着大明水师又将重振雄风!
朱棣年间,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因大明国力连年衰弱而作罢。
崇祯自然是要循序渐进的恢复大明舰队。
当然,四处访问多没意思。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我汉土!
这等豪情,他自然也想体会一把。
同时,殿中百官内心激荡,对这个少年天子无比佩服。
别看皇帝年纪轻轻,却有睥睨天下的大气魄。
国强民富,开疆拓土。
试问,谁不想跟着这种卓越的皇帝。
谁不想抓住机会,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六部尚书皆是精神激昂的说道:“遵旨!”
处理完国事,崇祯手一挥,宣布退朝。
而与此同时,系统提示音再度响起!!!
———成功签约!以后每日五更,求鲜花、评价票啊!————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