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开局创建聊天群,进群就送系统 第三十五章禁卫军:我心态直接炸了(加更,求鲜花,求评价)

大明风华世界,大明皇宫之内

“太后,土木堡之败的战报,已经到了!”

此刻的大明皇宫之内,随着最先的战报到来,整个朝堂之上,众人皆是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了。

除了此刻的三杨,和兵部尚书的于谦,在积极的忙碌着之外。

其他不少人,已经在商量着迁都的事情。

大明天子战败,五十万大明精锐被瓦剌也先屠杀一空。

如此的战绩,几乎让整个大明朝动荡了。

而且,此刻还有着秘报到来,说是瓦剌结合了其他部族,汇聚了十多万人,向着大明皇城而来。

这等情况之下,众人皆是惶恐了。

此刻的大殿之内,众人议论纷纷,而上方的太后,更是皱眉扶着额头,感到头疼。

自己的亲儿子,一口气葬送了大明五十万的精锐大军。

此刻依然生死不知,她这个做母亲的,如何能够镇定。

“太后,土木堡之败,瓦剌等人有可能奔着京城而来,我等要早做准备!”

下方的于谦,看着这群人一点斗志都没有了,不由率先站出来,高声而道。

只是,此刻的太后,只觉得头疼不已,根本无心处理政务。

而就在这时,大殿之外,一道惊呼之声响起。

“捷报,八百里加急,陛下于土木堡大败瓦剌也先!”

一个禁卫军此刻急匆匆的跑进了大殿之内,直接跪在了大殿之下,脸上有着狂喜之色而道。

手中则是拿着一份捷报的皇文,等待着太后亲启。

只是禁卫军一到大殿之内,就察觉到四周的氛围的凝固了。

咦,这是怎么了?

自己这可是八百里的加急的捷报啊!

怎么太后,满朝文武都是这等表情?

禁卫军不由愣住了。

“太后,陛下捷报,于土木堡设伏,亲领三万大明铁骑,正面击溃瓦剌也先三万骑兵,斩杀两万五千余人,陛下正是阵前斩杀瓦剌也先,勇冠三军!”

似乎深怕太后等人没听清楚,前来禀告的禁卫军又一次高呼了一声。

一时间,大殿之内,尽数回荡着他的话语。

看着这般的效果,禁卫军不由笑了。

这可是捷报啊,他前来汇报,太后一高兴,肯定赏赐是少不了了。

只是,当他的话语落下之时,就见上方的太后,直接就怒了。

“来人,给我把这妖言惑众之人,拉出去斩了!”

愤怒的话语之声在大殿之内炸开,一时间,前来禀报的禁卫军傻眼了。

什么玩意,自己这可是捷报啊!

现在变化这么快的吗?

自己禀报捷报,没有奖励就算了。

还尼玛要被斩?

这还有没有天理了啊!

“太后,我没有妖言惑众啊,这有陛下的亲笔书信!”

看着大殿内的禁军,已经动手了,男子顿时慌了,连忙开口惊呼而道。

“慢着,太后!”

下方的于谦,看着男子说的这么言辞恳切,不由出声而道。

虽然,,他对于捷报上说的,一点也不信。

但这个禁卫军,冒着杀头的风险,来提供假情报,也不至于啊!

说着,于谦接过其手中的情报,递给了太后。

只是此刻的太后,已经认定了,这情报就是假的。

根本没有看,只是示意于谦来看。

无奈之下,于谦不由打了开来。

只是当看到情报上的内容和签名之时,于谦直接就傻眼了,愣在了原地。

大殿之内,不少人看着于谦这般,都是疑惑的凑了上来。

目光撇了一眼情报,然后一同傻眼了。

离谱,简直就是离谱!

这情报之上,居然说陛下故意以五十万大军为诱饵,引诱瓦剌也先到来。

更是故意在土木堡处设下埋伏,等待瓦剌也先上钩。

如此离谱的话语,也敢写下来?

这根本不可能!

陛下行军,带多少军队,他们多多少少都知道。

在土木堡设伏,根本就没有这一条!

而且,情报上还说陛下一骑绝尘,当着数万大军面前,阵斩也先!

你当他们是蠢,还是当他们是傻!

陛下久居皇宫,哪里有那种勇武之力。

这纯粹就是鬼扯。

但当众人看到最后的一众签名之时,满朝大臣不由愣住了。

居然赫然是此次出征的那些将军。

这,这尼玛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太后,你还是亲自看一眼吧!”

于谦上下打量了这一份捷报,纵然内心一百个不相信,但于谦还是认为这是真的。

那些国公的签字,除非整个大明战将全部叛变了,否则这一份捷报上,不可能有这么多人的签名。

上方正在头疼的太后,听到于谦这般的话语,顿时眉头微皱,拿起捷报看了一眼,随后直接就愣住了。

良久之后,太后顿时大怒了起来。

“来人,把他拖下去斩了!”

最是了解自己儿子,不要说骑马作战了,就是斩杀小兵就够呛。

阵斩也先,亏他们想的出来。

这是哪个蠢蛋写的捷报,假的还能再假一点吗?

而此时此刻,下方的禁卫军直接就傻眼了。

卧槽,看了捷报,还要杀我?

我就一个送信的,送的还是捷报!

我这是招谁惹谁了?

我尼玛心态直接炸了啊!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开局创建聊天群,进群就送系统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