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直播指点考古,我补完了华夏文明 第四章、怎么让牛流眼泪?!(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月票!)

“准备东西吧。”

以高冷著称的凌波微上尉也不等专家组们的讨论了,先让部下去准备张凌在直播间里提到的东西。

军人的风范就是这样,雷厉风行,有备无患。

不管文明委员会那边是什么决定,先准备准不会错。

火箭筒是最好搞来的,一个电话的事。

牛眼泪和柚子叶倒是有些麻烦。

特别是牛眼泪,听附近的村民们说,都把牛抽秃噜皮了,也没见它流泪啊。

得到汇报,凌波微也想不出办法。

最后还是主持人冰冰在直播间里吼了一声:求套路。

结果马上就搞来了一堆答案。

【流泪还不简单,撸它,撸到它哭去!】

【喂它吃辣椒,或者芥末,保证管用!】

【我可能残忍一点,实在不行上点手段吧,给它蛋蛋来一脚!】

【...】

牛眼泪到底搞来了,柚子叶也搞来了。

现在,就差那把有百人斩“附魔”功效的刀。

“军事博物馆借来的,小心。”

凌波微立正站好,庄重地接过由上面送来的一把红缨大刀。

握在手中,她的脑海里都能浮现出那冲锋号吹响后朝脚盆鸡们砍去的激荡画面。

现在,真正的问题来了。

凌波微负手走向还在帐篷里拍桌子争吵的专家组。

“诸位教授,有结果了吗。”

看到凌波微进来,一个秃顶的老者最先起来,语气生硬道:“我坚决反对这么不靠谱的行动,这是对我四十年考古生涯的侮辱!”

另一位头发花白的中年男人却慢条斯理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齐院长,这些东西根本就毫无根据!”

“李教授,我不想和你争论这些,我只知道这个张麒麟是目前唯一一个提供了具体方法的人,最重要的是,他能说出先秦这种字眼,断定这个遗址的成分,你觉得,为了这个,不值得一试?那我们之前向社会各界求助是为什么?!”

这话倒是让很多专家和教授们沉默了。

这也是大家的争议当中最纠结的地方。

你说这个叫做张麒麟的提供的办法不可信吧,但是又不能忽略他对于这个遗址的判定。

因为对于文明严重缺失的龙国来说,先秦这种字眼,战国这种概念,不是普通人能够想出来的。

就算是他们这些专家和教授,也顶多能够触摸到“秦”这个层面。

对于“战国时期”的存在,其实没有任何概念。

所以张凌这四个字丢出来,就好像在数学界里抛下一个猜想,很是让人烦恼啊。

特别是懂得越多的人越头疼。

在一旁的凌波微看了看这山间的天气。

之所以决定今天展开第三次救援行动,就是因为接下去几天这里的山区就要迎来大暴雨。

到时候还不知道会不会遇到山体滑坡或者其他更严重的自然灾害。

所以不能再等了。

“诸位...”

凌波微的声音响起:“既然诸位教授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那么这次救援行动,还是依照之前文明发展委员会的命令,照常执行!”

“这...”

哗啦一声,帐篷里的人都站起身来了。

显然他们也知道,还是这样照本宣科的行动,危险系数很高。

“另外...”

凌波微摆摆手,示意这些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专家们还是坐下吧。

她继续道:“我以本次救援行动负责人的身份宣布,这一次救援行动,只有我凌波微参加,所有人,原地待命,如果我出现意外,由赵指导负责后续工作!”

什么?!

“不行!”

那位叫李教授的秃顶老者坚决反对,激动的声调拉高:“谁去都可以,唯独你凌波微不行!”

“对,凌上尉,你不能去。”

“是啊,凌上尉,指挥部这边马上就抽调一名素质好的女兵过来,不用你亲自涉险。”

面对周围的各种劝阻,凌波微却是没有一丝动摇:“抽调一名女兵过来,难道就不是涉险了吗?我凌波微的命并不比任何人重要。”

“不!”

李教授激动道:“不可以,绝对不可以,你们凌家三代人都为考古工作做出了牺牲,我绝对不能再看到你出事!”

凌波微却摇头,坚定道:“李伯伯,我是军人,我的父母也是军人,军人当死于边野,何须马革裹尸还。”

凌波微其实想得很清楚。

目前的情况,还真的只能试一试张麒麟提出的那些“土办法”。

因为前后两支救援队都已经搭进去了,根本就毫无头绪。

所以现在再怎么派人进入救援,也不可能有更好的结果。

这是基于实际情况分析的,有七成的概率就是这样。

七成的概率,在这样一个未知的遗迹里做这样的行动,几乎和送死没什么区别。

至于凌波微为什么愿意相信张凌的片面之言。

一来,可能是女人的直觉。

二来,是张凌至少提供了一整套的方案。

三来,是凌波微从张凌的话语中能够感觉到,这家伙似乎对整个遗址很熟悉。

不然的话,怎么能够透露出那么多信息来?

所以,她决定,自己亲自进去!

ID凌波微:你说,如果真派那个女军官进去,她还需要准备些什么?(微笑)

ID张麒麟:准备追悼会啊。

ID凌波微:...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直播指点考古,我补完了华夏文明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