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董卓正琢磨触发历史事件的事,惦记着以后收编青州军,那谁,
韩暹急于纳投名状,说道:“相国,我愿为相国去说服郭太,令他来投奔相国。”
杨奉瞄了韩暹一眼,
要说服郭太,只怕没那么简单啊!
哪知提起郭太,董卓眯起眼睛,目露寒光说道:“不必,尔等可以既往不咎,郭太不行。”
为何呢?
杨奉,韩暹疑惑不解,
董卓说道:“咱家要是没猜错的话,郭太,十有八九会和匈奴人于夫罗勾结一块,祸害我大汉子民!”
后世人之所以喜欢汉末三国这一段时间,盖因这段历史英雄辈出,各种名将横空出世,决胜沙场,让人热血沸腾。
贾诩,荀攸,郭嘉,荀彧,诸葛亮,庞统,周瑜等一众顶级的智囊,隔空智斗,穷其一生,演绎着各种令人拍手叫绝,叹为观止的阴谋,阳谋。
独独少了一种,既让人敬佩且又悲壮的民族大义!
不是这年头的汉人没有民族大义的精神,主要是异族人,太特么惨了,比汉人更惨。
完全被曹操,孙权,刘备几个霸主踩在脚下,呼来喝去,颐指气使。
叫他们干嘛就干嘛,跟家里养的狗似的,让他们咬谁就咬谁。
唯一的一段异族人在中原兴风作浪,就是郭太和于夫罗两人勾结,攻占太原,接着从上党顺水而下,一路烧杀劫掠,昔日东都洛阳也未能幸免。
一路打到濮阳去了。
蔡邕之女,蔡文姬,也就是这个时间段让于夫罗虏走。
董卓很气愤,
不能忍。
长在红旗下,除了极少数一部分脑瘫外,绝大多数有志青年骨子里就烙印着家国情怀,民族大义。
九年义务普及,人人有书可读,人人都知道盘古开天辟地,分九州,唐宋元明清……华夏人守土的情结深入骨髓。
岂容异族人在我汉土肆意妄为。
郭太这厮,跟石敬瑭一个吊样,石敬瑭是割让燕云十六州,郭太是引于夫罗入关,一块作恶。
“这个……相国怎知郭太会和于夫罗勾结?”杨奉不解,说道:“我们从未与匈奴有过联系。”
董卓冷笑道:“你白波军此前在箕关,让李傕郭汜一路追杀到上党,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死伤数万人。”
“即使没有这次追击战,郭太也很清楚,我西凉军天下无敌,而白波军大多于步卒为主,据咱家掌握的情况来看,你们的骑兵人数尚不足一千。”
骑兵克步兵,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何况郭太身为白波军首领,怎能不知。
董卓:“郭太,短时间内不会派援兵增援上党,这个时间,迫于咱家带来的压力,他应该在积极和于夫罗取得联系。”
“借助匈奴人的骑兵,来对付咱家的骑兵。”
西凉军大军压境,董卓亲自督战,若无万全之策,他郭太就会丧失唯一的立锥之地。
李儒:相国,越来越精明了,智谋远胜于我。
想想以前,李儒简直不敢相信,
总觉得董卓跟换了个人似的,变化太大了。
过去董卓也不愚蠢,但绝对没有今日这般足智多谋,这么有远见!
荀攸:世人对相国的了解,太片面了。
连我荀攸都如此,何况天下人!
谁说董卓残暴?
谁说董卓粗鄙?
说这话的,要不心怀不轨,要么就是让人洗脑的脑残。
短短两个月的接触下来,荀攸所看到是,一个与传闻中残暴嗜杀,泥猪疥狗,截然不同的一个董卓。
他眼前的这个董卓,胸怀天下,不仅有容人之心,且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除了长得丑了点之外,近乎完美!
荀攸忽然觉得,当初刺董,实在太幸运了!
正因为如此,自己才有资格留在董卓身边,随侍他左右。
要是当年跑了,这会儿,自己只能在袁绍,袁术,曹操几人之间择其一主,辅佐他们争霸天下。
过去荀攸仇视董卓,恨不得啖其肉,寝其皮。
今日,荀攸这么一比对,发现无论是袁绍,袁术,还是曹操,刘表他们,无论资源,实力,手段,方方面面,都远不及董卓。
能辅佐董卓,那是他荀攸的荣幸!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荀攸一度以为董卓没有杀自己,那是他忌惮自己汝颍士族的出身。
今时今日,荀攸才恍然发现,不是董卓不敢,而是他有容人之心呐!
只是……
荀攸心中有愧。
当初自己参与了谋划刺董一案,虽说董卓不予追究,可他,哪好意思开口。
董卓可能不介意,其他人呢?
李傕郭汜他们如何看待自己?
李儒,贾诩,他们会不会排斥自己?
要想挤成董卓集团核心,让其他人抛开芥蒂,与自己打成一片,齐心协力辅佐董卓,只怕不易。
谁能信你?
就像董卓想融入中原士族,结果为中原士族所不齿,最终落得与天下人站在对立面。
同样,他荀攸一个曾经刺董的中原士人,想要融入董卓集团,成为核心成员之一,也很难啊!
“哎!”
荀攸心中暗叹,
生平第一次,他后悔自己的决定,怎么就让袁绍他们蒙蔽了双眼,参与谋划刺董一事呢?
搞得现在这么纠结,难以启齿。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五一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5月1日到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