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秦:躺平太子,被祖龙偷听心声 第一章 祖龙,是你逼我躺平的

大秦首都,咸阳皇宫。

太子扶苏站在大殿中央,正执殿前礼,奋力劝说着赢政。

“父皇,还请听儿臣一言。”

“父皇所信的方士皆是招摇撞骗之徒,其炼丹方法毫无作用,只有害处。”

“还请父皇下令驱逐这些方士,不要再迷信神棍的话了。”

嬴政面色冰冷,怒斥道。

“皇儿,你是在怀疑父皇的决定吗?父皇之事不用你管,再多言一句就罚你禁闭一个月!”

周围群臣都颤颤巍巍的,不敢多言。

现在这种场面,他们想都不敢想。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可没有一个人敢这样和他说话,当群臣的面质疑秦始皇的爱好。

要是换平常的老臣,早就被拉下去砍脑袋了。

这种史诗级的对决,即使是一向支持二皇子胡亥的赵高也不敢多言,站在一旁幸灾乐祸着。

蒙恬将军见场面已经十分紧张,甚至祖龙已经有暴走的迹象。

他连连向扶苏使着眼色,想要让他赶紧停下这个话题,平息秦始皇的怒火。

但是扶苏就像是牛脾气上来了一样,根本就无视他们的劝告,正气凛然地继续说道。

“儿臣即使禁闭一年也要说,父皇若信那些方士,服用他们的丹药,一年之后父皇的身体必将中药毒,反而损坏父皇龙体的健康,还请父皇三思啊。”

“好,很好,你的胆子大了是吧,朕说的话你不听了!”

秦始皇怒容满面,霸道地扫了一眼丝毫不服输的扶苏。

虽然秦始皇平时相当认可扶苏这种直言上进的赤子之心。

但是现在这种场合,扶苏完全不给自己面子,这让秦始皇怎么能平息得下怒火。

“既然太子执意要说,一年内朕的龙体会大不如前。”

“那么从今天开始,就让太子先禁闭个一年,一年之内不准出太子府。”

“好好练习君子六艺,一年之后,等太子清醒了再出来。”

“好了,退朝!”

秦始皇就这样怀揣着怒火,返回的后宫。

而殿下的老臣们都一片哀鸿,为扶苏这样耿直的行为感到悲哀。

而另一些支持胡亥的臣子们则纷纷在心中幸灾乐祸。

庆幸扶苏犯了这样一个天大的错误,给了他们胡亥势力一个好机会。

这些家伙也退了下去,准备到胡亥的府上,和赵高讨论讨论,今天这次重大事件后该如何争权夺利。

扶苏心中叹息一声,最终无可奈何地想道。

“唉,我终究是尽力了,还是没能改变秦始皇的想法,看来也只有这一条路走了。”

“躺平系统,出来吧,我决定了,开始绑定系统。”

【叮,恭喜宿主开启躺平系统,躺平期间可自动学习各种技能,每提升10点技能值,获得一次躺平奖励。】

【躺平期间可制造10名先天境护卫代替宿主执行任务】

【宿主不可亲自执行任务,否则违背躺平规则。】

终究还是走到这一步了,扶苏暗暗叹息了一声,反身走出了大殿。

而此时,殿外数个金甲武士正站在门口。

准备执行嬴政的命令,护送扶苏回府禁闭。

从今日起,扶苏就要在自己的府中躺平一年了。

蒙恬将军和数位老臣跟在后面,想要上前和太子扶苏说些什么。

但是在几个金甲武士的陪同下,他们也找不到机会。

“唉,扶苏殿下为何如此急躁?原本陛下向来看好他的。”

“如果他稳中求进,博得陛下欢心,那么太子之位必将属于扶苏殿下。

“扶苏殿下这一次真的是莽撞了!”

蒙恬对现在的情况深感忧虑,王翦将军则摇摇头,出言安慰道。

“蒙将军不必太过忧虑,陛下只是一时之怒而已,殿下进言也是担忧陛下的龙体,是孝心的体现。”

“想来陛下不会因为太子殿下直言,就迁怒于殿下。”

蒙恬点点头,稍稍安心道。

“王老将军说得对,陛下只是一时之发怒,应该不会太过于苛责太子殿下的。”

“太子现在殿下虽然被禁足了,但是并没有剥夺他的职位。”

“想来,只要太子殿下能潜心悔改,陛下应该会撤销对他的禁闭的。”

李斯跟在两位将军身后,默默不语。

他现在考虑着自己的站队问题。

原本的李斯是毫不犹豫地站在太子扶苏这边的。

因为他跟随祖龙多年,深知祖龙的脾气。

太子扶苏刚正不阿,甚至敢得罪得祖龙。

而二皇子胡亥虽机灵,但是却没有祖龙那股锐意进取的雄心。

所以祖龙虽宠爱胡亥,但是并没有传位给他的意思。

李斯过去对于胡亥势力抛出的橄榄枝,并没有明显表现出接受的意思。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太子扶苏被禁闭一年。

李斯不得不考虑这件事情会对朝中局势有何影响?

若祖龙真出什么意外,太子殿下真能斗得过胡亥那一波人吗?

李斯乘上了马车,坐在马车内,深深思考着。

胡亥倒是喜欢阿谀奉承,一边讨好赢政,搜寻各种民间方士进献给赢政。

现在深得赢政宠爱,所以两方的势力目前不相上下。

“现在局势不明,不可轻举妄动啊。”

李斯打定主意后,决定先中立,作壁上观,一切看祖龙的意思。

只有祖龙才是最后决定下一代大秦继承人到底是谁。

而现在的局势,已经不是李斯能捉摸的透的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秦:躺平太子,被祖龙偷听心声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