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宫城太极殿上。
“大唐贞观五年,科举大考,御前殿试开始,皇帝陛下谕,喧举子进殿。”
伴随着宦官的高唱声落下,黄钟大吕、丝竹管弦奏响了雅乐,宛如鹿鸣鹤啼,祥瑞之气荡然而起。
二十一名身着素白圆领窄袖袍服,腰系革带,头戴学子冠的举子走进了太极殿,这样的盛式在大唐还只是第二次。
然而,当二十一位举子走入大殿,印入眼帘的却只有满堂大臣和空荡荡的龙座。
一众举子彼此对视,脸上的神情疑惑到了极点,随即内心不免感到失落和不满,甚至几个豪门举子低声抱怨起来:
“这是为何?科举殿试陛下居然不在?”
“如此轻慢我等,这让我等日后如何为朝廷效力?
“岂有此理,咱们寒窗苦读十数载,只为有朝一日辅佐天子报效朝廷,想不到居然被陛下这样对待。”
见此情形,房玄龄、杜如晦等一众官员眉头微微皱起,脸上都显现出一些不悦。
大殿之上,一群学子竟敢喧哗放肆,真是目无王法。
不过,这些世家豪门的子弟的嚣张惯了,杜如晦等人暂时也就没有理会。
站在首位的卫无疾却并不在意,反而的心里有些高兴,“如此也好,没有皇帝在场,反倒可以畅所欲言,不必顾忌哪句话会触怒天颜。”
正在举子们暗自腹诽时,宦官再次高声唱道:
“陛下龙体欠安,若抱病参加殿试不免会玷污圣人,故此,今科殿试由杜相、房相主持,请各位举子不要介怀。”
举子们虽然心中不畅快,但还是认可了这一行为,总不能在大殿上公然质疑当今陛下吧,一众举子只得向着空空荡荡的龙座叩拜山呼。
“学生万死不敢,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坐在龙座屏风后面的李世民听着举子们虔诚的呼声满意的点点头,心中暗暗叹道:“看来这些举子还是知礼的。”
“叮。”
一声清脆的磬声响起,房玄龄和杜如晦出列,二人脸上都挂着和煦如朝阳般的微笑,目光扫过一众举子,杜如晦整肃脸色,目光炯炯的朗声说道:
“诸位都是科举中的名列前茅的才子,今科殿试,还请各位不吝才华,大胆施展,本次殿试分为赋诗、策论两项,首先就请各位举子先行各自赋诗一首,即为考较才华,也为助兴,请国子监祭酒。”
话音落下,杜如晦便微笑着退了下去,国子监祭酒缓步出班,先是对着龙座虔诚叩拜,然后对着两位宰相躬身揖礼,接着又是轻抚袍服,又是整理冠冕,拿腔拿调磨磨蹭蹭大半天,这才缓缓转过身来,眯着眼睛昂首对面对众举子,用沙哑老迈的声音说道:
“这赋诗一项,由老夫来品评,还望诸位举子尽力而为,赋得佳作。”
听到这话,卫无疾顿时眉开眼笑,心道:“赋诗啊?那可太好了,反正现在李白、杜甫、白居易都还没出生,我就厚着脸皮照借鉴他们的诗,难道这大唐还有人能胜过李、杜不成?”
正思索间,一名白面短须的句子拱手出列,姿态好像一直高傲的公鸡,语气中带着几分桀骜。
“在下清河崔维,想要抢个头彩,还请诸位大人莫怪。”
听完崔维的自我介绍,老迈的国子监祭酒居然微微还了一礼,客客气气的做了个请的手势,微笑道:
“原来是催公子啊,既然崔公子有此雅兴,那就请崔公子先来吧。”
崔维也不谦让,缓缓迈开步子,一脸思考的神情,当走到第七步时,忽然猛地抬头负手而立仿佛要打鸣的攻击一样,摇头晃脑吟诵起来:
“琴和箫声远,雨落江湖惊。
华舟演曲客,奏呈赤子心。
风清碧霄晏,玄鸟为啼鸣。
夜昏星月浊,景天做明灯
云沉朱玉散,伏剑斩玄屏。
朱门高阙者,衷心思天恩。
待崔维一首律诗吟罢,一众大臣中还真有捧场的,甚至有人一脸谄媚击掌叫好:
“崔公子七步成诗,这样的才华当世无二啊。”
“不错不错,崔公子这首诗足以表明心系朝廷的报国之志啊。”
那国子监祭酒同样也捻着山羊胡,一脸陶醉的神情,良久才缓缓开口:
“崔公子的诗,辞藻华丽,韵律得体,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佳作,佳作啊。”
那崔维仿佛已经知道结果一样,波澜不惊的挺胸抬头,轻蔑的看了眼那些寒门子弟,迈着四方步回到了队列中就像是只斗胜的公鸡。
落在一众举子眼中,有人不屑,有人鄙夷,但更多的却是微笑表示认可,卫无疾却总觉得崔维现在的样子活像一只骄傲的大鹅。
卫无疾不经觉得好笑,强按住微微扬起的嘴角,眉毛却忍不住的跳动起来,心中暗暗调笑:“好一番惺惺作态,明明是提前已经准备好了诗作却在这里学人家曹植七步成诗,当真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啊,可惜没生在后世,唉!损失啊,后世损失了一位影帝啊。”
此刻,龙座屏风后的李世民面色铁青,脸上浮起一抹杀意,心道:“好啊,这些世家门阀,居然那科举选官当成了戏台子,还有这个祭酒,居然还有脸自称是什么圣人门生,该杀!看来朕是该动一动这些个蠹虫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