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开局盘点:十大帝王,吓傻老外 第五十五章 一切妖孽闻风丧胆!【求鲜花评价】

“九州人还美呢?你们汉服的设计,完全就是仿制我们的韩服。”

“根据历史考据,你们的汉服是从我们当时的‘高丽阳服装’改造而来。”

“华夏一直在抄袭我们棒子国!”

“你们大明一直穿的都是我们的韩服,就连你们大明京都的百姓也都穿着我们的服装。”

“还说你们大明不是我们朝鲜的附庸国?”

“一个‘崇祯’的年号又怎么了?就算是误会了,给你们又如何?”

“而你们大明一切的风俗习惯,全都是照抄我们棒子国的。”

“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历史记载,而你们的视频也帮助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你们的视频,反而间接给我们提供了证据!”

“耍小聪明被我们抓到了吧?”

棒子国的历史专家如今已经双眼放光了。

仿佛是一语中的,说中了华夏九州的要害。

而事实上,这个问题,还真的是华夏人一直以来抬不起头的原因。

那就是华夏历史上的汉服,真的和棒子国的韩服太像了!

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虽然还有很大成分的不同,但人家棒子国不承认啊。

人家号称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然而说华夏,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几百年都是奢望。

你们说九州才成立多久?

还敢说汉服是你们九州的?

因此九州人想要反驳,却找不到任何有力的证据。

刚才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有些眼尖的人也发现了。

那视频中古代的人物,穿着打扮也和棒子国历史差不多。

当时那些人就有些心慌,怕这件事情被曝光出来。

可怕什么来什么,棒子国真的有人指出了这个问题!

现在对于华夏九州来说,这局面太不利了。

首先这个视频还没有证伪,不知道是真是假。

其次棒子国博物馆“石碑变字”的消息实在是太玄幻了,有可能是一场炒作,还是什么别有用心的剪辑,或者干脆就是魔术。

网络上的资料变化,也有可能是华夏九州黑客的攻击。

他们黑客一向对外,一言不合就要黑了其他国的网站。

这些爱国的黑客,他们之前干了太多的事情了。

现在网络上资料的变化,大众都认为是华夏黑客有意这么做的。

所以大部分的人,震惊归震惊,然而当他们找到奋起反击的点,是一点都不含糊。

尤其是现在竟然还牵扯到了霓虹那边。

本来霓虹人是不准备下水的,准备看一场“狗咬狗”的场面。

现在那个秦修还把霓虹牵扯进来。

哪怕霓虹和棒子国再不对付,但首先也要先把一个“蚂蚁”按死。

之后他们这些“大佬”再各论各的。

所以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场面。

霓虹国竟然和棒子国联手了!

两家虽然互相也是看不顺眼,可是面对华夏国出视频盘点“挑衅”的行为,要强而有力的回击!

此刻,他们形成了一个日韩联盟,准备联手对付华夏。

而秦修作为这场大事件的主导者,自然也不甘示弱!

秦修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重振我华夏国威!让一切妖孽闻风丧胆。

这个初心,从来没有变过!

于是秦修剪辑好视频,准备在第二天播放。

仍然剪辑到了深夜,还错过了朱元璋的进群。

当朱元璋被系统拉进到聊天群里的时候,两位大汉帝王让朱元璋眼前一亮!

之前朱元璋还想要求光武大帝刘秀办办事,没有想到自己先获得了“休养生息”。

也就是说朱元璋的燃眉之急解决掉了。

老百姓终于能有地可种,有粮可食,休养生息,必将带来风调雨顺。

这一点对于刘秀皇帝的“呼风唤雨”来说,润物细无声还是更好一点。

不然那暴雨倾盆,树木横飞的局面,也有可能毁坏了百姓的土地。

“欢迎欢迎!”刘秀丝毫不内向,首先打出了欢迎。

刘邦也是非常客气:“欢迎新朋友加入。”

朱元璋有些意外,没有想到这两位皇帝竟然这么好说话。

“两位大汉帝王你们好,咱是一个粗人,说话喜欢直来直去,如果今后哪说错了话,还请多多担待。”

在大明的时空,只有上面元朝一个王朝,自然不知道大汉的存在。

可是朱元璋冥冥之中似乎觉得刘邦皇帝和他有些渊源,似乎是忘年之交。

又或者是忘宇之交。

也就是忘记了时空交错、错综复杂的交情。

其实历史上真是这样,有友人曾经劝还没有干成大业的朱元璋,要向汉高祖刘邦皇帝学习。

所以间接改变了朱元璋的心思和今后的命运。

可以说刘邦应该是朱元璋的领路人才对。

眼下二人得见,也是话题不断,有些方面认知都是一样,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

相见恨晚!

因为先祖说话,刘秀也不好插话,所以只好当起了氛围组,三个人聊得不亦乐乎。

时间很快过去,第二天正午。

十大帝王盘点第七位,将如期而至!

................................

................................

PS:求一切数据!请各位大大们不要吝惜手中的打赏、鲜花、评价、评论支持!!!!!!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开局盘点:十大帝王,吓傻老外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