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威:“老夫就好好跟你说说吧,一是租,每丁三石,二是调,绢两丈、绵三两、麻布二丈五、麻三斤,当然都是每丁,三是役,每丁二十日,这是正常朝政,其它的有很多啊。这次陛下踏平高句丽,老夫上奏陛下减税五成,其它的全取消。”
这怕是被削爵的谏言,怎么就没有商税呢,杨侑随口说到,“不会吧,只有百姓在赋税,那工商没赋税吗?”
苏威:“你小子还真是不了解啊,从先帝开始,盐政、酒政、茶政和工商赋税都没有的。”
杨侑:“苏老,你这个朝廷的大管家一点都不合格啊,工商掌握着天下重财,不收赋税,反而让刨土的百姓承担,有这样的道理和情感吗?真是怪事年年有,唯独我听到的最奇怪。”
杨侑前世对赵宋了解的更多,赵宋号称是史上最富有的朝代,年岁入四五千万贯,工商赋税为重,大隋不管怎么说,工商不赋税,杨侑是万万没想到的,真是很奇怪的朝政。
苏威轻轻咳嗽两声,事关开国皇帝的事,他也闭口不言了,杨侑摇了摇头,“朝廷如今岁入多少啊!”
苏威:“五百到六百万贯,这此年徭役加重了,加征的钱粮也有四五百万贯。”
杨侑也不知道说什么,无盐政、无酒政、无茶政、工商不赋税,朝廷岁入,八九成被放弃,大隋短短几十年亡了天下,真是杨广暴政吗?此时,杨侑很迷惑,把所有钱粮压到百姓身上,真正富有的士大夫、工商者反正是一文不取,要做事,想不行暴政都难。
才两个多月,大兴的两个粮仓已经补满,这个祖母还真是厉害,杨侑原本以为用盐和黄皂换不来多少粮,如今看来,还是低估了盐在古代的作用。
粮仓满了,按苏威的说法,今年兰州到关中的雨水还不错,难怪他忙是忙,神情还是很不错的,晚上回到代王府时,李靖来访,还真就辞官了,两人吃着饭,“李伯觉得这次出征结果如何?”
李靖:“高句丽挡不住陛下的百万大军。”
杨侑:“这么肯定?辽东在高句丽手里,先是雨还不知道大小,如果拖到冬天,那变数就更大,当年曹操就被雨困了一阵。”
李靖:“雨天前能拿下辽东。”
“希望是吧!”,要是辽西走廊被海水淹没,过去了才是最大的危险,杨侑只能这样想着,“李伯要不去张须陀那,等着百万将士的结果,我如今也是被困在大兴。”
李靖:“我是很想进入军中,这样不会影响张将军吧!”
杨侑:“怎么会呢,估计他也在郁闷中,陛下大胜而归,他也没多少征战的机会,只能做一个闲将军。”
李靖:“还真是啊,可惜,数十载一直学兵,到头来空无一用。”
杨侑:“会有用的,到了海上,只怕你嫌太忙。”
李靖:“海上哪有那么多可征服的。”
杨侑:“李伯你想想啊,要是从海上能到身毒、粟特等邦国,咱们只要造出好船,就把西域行商的财富全纳入我们手里来,到时候还怕没仗打吗?”
李靖:“有那么多银子吗?船受限很大的。”
杨侑:“到时候船不受风影响、不受方向影响,只是被困在大兴,船的事能解决,只要四五年的积累。”
司南已经弄出来了,还是孙思邈带着韦成弄的,炼铁之事弄好了,只差出去远走高飞,“殿下这么说我就放心的,我去跟张将军他们体会下军中生活。”,李靖说到。
翌日,两人骑马出大兴,来到洛阳,直接去了张须陀的军营,杨侑没猜错,不管是张须陀,还是罗士信,以及秦琼,如今都是一脸的失望,杨侑哈哈大笑起来,“跟我去了次兰州,把你们的梦想也去没了啊!”
张须陀:“殿下言重了,只是有点可惜。”
杨侑:“这是李药师,跟你们一样失意,总要有守家的啊,这是陛下对你们的信任,张将军能安排吗?”
张须陀:“反正我们是闲军,只要药师贤弟不委屈就行。”
李靖的事安排好,杨侑也没多停留,回到洛阳,见到天下第一美女,盯着对方看,“祖母,你怎么长得这么美呢!”
萧皇后:“怎么还跑这里来了!”
杨侑把李靖的事说了下,不能不让她知道,在军中安排人是大忌,“不怕你祖父抽你啊!”,萧皇后戏笑着说到,看来是没问题。
杨侑:“我也是听传言,当年杨素说以后天下就只有李靖能坐他的位,放在张须陀军中,做个闲散将领是好事,就多一个人的俸禄,祖父不会这么小气吧!”
萧皇后:“你啊,好好在大兴读书,如果有急事好处理,别到处乱跑了,今年洛阳的雨水也不错的。”
杨侑:“我还想去太原那边看看春耕呢!”
萧皇后:“别去了,回大兴,多读书。”
杨侑:“读书就瞌睡啊!”
萧皇后:“那现在怎么不瞌睡。”
杨侑:“看着祖母就不瞌睡啊!”
萧皇后:“你应该头悬梁才对,有什么事就直说,一幅小人样。”
杨侑:“等祖父回来,祖母能不能借点银子给我啊,我想打造船,后然去海上看看,不白借,借一多还两成,祖母你可就是坐着收银子了,借的越多,收的也就越多。”
萧皇后:“问你娘亲借啊,你也就要一两条船吧,她那十条都够。”
杨侑:“我还以为妈妈那只够王府开支呢!”
萧皇后:“你啊,什么妈妈,要叫娘亲,知道不!”
杨侑:“知道啦,大美女!要不我也来洛阳帮祖母吧!”
萧皇后:“快滚!”
杨侑只能返回大兴,在朝廷呆得越久,越觉得没意思,每天被困在大兴城,陪着苏威他们处理奏章,进入六月,雨慢慢多了起来,深夜大兴下了大雨,上朝时还没停,杨侑把裤角卷到膝盖处来到司农寺,鞋子和袜子已经湿透。
看到苏威虽然有两人护着,也没好到哪里去,难得,都七十多岁的人,还这么守时,“昨晚刚刚接到涿郡的奏报,那边雨很大啊,侑小子。”
杨侑很郁闷,雨大雨小那是老天的意思,跟自己说得着吗?“陛下的大军早拿下辽东了吧!”
苏威:“应该拿下了吧,就怕通道被海水淹没。”
杨侑:“你老说的是辽西走廊啊!”
苏威:“辽西走廊?这个名字不错,称为走廊很贴切,去过吗?”
杨侑:“没有走过,只是远远看到过,很容易被海水淹没。”
也不知道为什么跟后世差别那么大,山海关,很容易就被海水淹没,上次见到是八月,还被海水淹,可以称为水海关,“就是因为这个,要从涿郡运粮草过去,一旦被淹麻烦可就大了,上百万将士,何以为继。”,苏威说到。
杨侑:“李渊不是负责粮草的吗?他没上奏章?”
苏威:“没有,自有贤名之人,很相信自己的。”
杨侑:“要不你老让他如今就从燕山开辟粮道,早做准备没什么不好吧。”
苏威:“我又不会行军,只能听候陛下的奏章。”
七月,连关中的雨都不小,只是没形成大涝,留在大兴的重臣,都在为远征的将士们担忧,苏威严令涿郡那边及时上奏章,到七月中旬,已经十余天没接到奏章,涿郡那边从第一次奏报,一直是大雨,“青州多县受涝!”,苏威说到。
杨侑心沉到底,青州历来是多起义之地,到如今还没接到一份战报,难道是刚到辽东就被大雨所困吗?还不知道有没有拿下辽东城。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