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烟花三月在苏州 父母来上海

小说:烟花三月在苏州  作者:miya0920  回目录  举报

出来工作三年了,还没有好好地带父母出去旅游一次,甚至没有带他们去过新买的房子,也没有来过上海。

爸爸妈妈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缘分应该有一次像样的旅行,一套浪漫的婚纱照。

林子在等待父母来的前几天悄悄地准备着一切,可能为他们带来的惊喜。

林子在机场出站口焦急地等待着父母的到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林子不停地向出站的方向凝望。

“那是什么,带着墨镜,穿着花裤衩的大叔跟花裙子的大妈”林子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爸,妈,这里”林子招手呼喊。

“哎呀,哪儿呢,林子”爸爸拉着妈妈的手一路小跑过来。

“哎呀,现在这么多人,真是一眼看出我们两个啦”。

“能不看出来吗?你俩是要去三亚晒沙滩浴吗?”林子顺手接过妈妈手中的行李。

“啊,还有托运的啊”林子看着爸爸又小跑过去拿托运行李。

“你爸啊,几乎要把家里搬空了,什么都要给你带,那个昨晚做的红烧排骨都给你打包了”。

“天啊,我爸直接把家里乾坤大挪移整过来不就行了吗?”。

三米远外爸爸跟一群年轻人站在托运部旁边,跟他们相比,老态了许多,当年军人的站姿现在略微佝偻了,是因为之前训练的时候有腰伤,年纪越大腰就更加直不起来了。

脖子也不听使唤地缩了好多,花白的头发已经从双鬓蔓延到了耳根,一大箱行李熟悉到出现在面前,爸爸熟练地一把拉到面前,轻巧地扛在肩上。

林子心里暖流蔓延着全身,顺手拿过托运车“爸爸,放这上面,太重了吧,下次直接邮寄就行了。”

“好,哎吆,老骨头了,当年一个人都随便扛在肩上了,这几十斤的东西都出虚汗了”。

“你还以为你是二十岁的小伙子呢,人啊要服老”妈妈帮着放在车上。

林子试图要去推车:“爸爸,放下,我来推。”

“闺女啊,就你那蚊子胳膊绿豆腿儿还推动这个,这个是男人干的事儿”,爸爸笑着说。

“你爸,他要强啊,他推的动,老干胫还是有的啊”妈妈笑道。

欢欢喜喜到了地下车站,走到一辆共享单车前。

“看,专车,爸爸没有开过这样的车吗?”。

“啊呀,还是奔驰啊,我来开”爸爸高兴地鼓捣着车。

“哎,不装行李箱啊,看着车就走不动道儿了”妈妈喊了一声。

“来了,放着那行李让我来”爸爸这才记起行李没装。

第一开共享汽车的爸爸十分地开心:“你看哦,你可以不用买车了,现在车牌号码得摇号,有的人好几年都摇不上,你看现在共享汽车就出来了,挺方便的,还省了一笔停车费,哎呀,现在的社会是越来越好了,以前谁能想到东西会共享啊”。

“是啊,你看现在的农村都发展那么好,人应该都要享受了,因为之前受的苦太多了”妈妈也感叹道。

“你俩,这是要干啥啊,好像没有见过共享汽车似的,天津到处都有的啊”林子笑道。

“看见没,东方明珠”爸爸指着高耸入云的明珠塔给妈妈。

“看见了,看见了,这个明珠塔经常在电视里看到过,没想到今天竟然这么近就看到了”妈妈激动地看着窗外,眼睛一刻也没有转移过。

林子认真地看着父母,像两个老小孩儿一样,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里两个人分享着彼此眼里的风景。

一个人解释风景名胜区,一个人不管是认同还是反对都会点头示意。多么默契的关系,五十年有多久,久到有点儿让人忘记了自己。

可还有的还是突如其来出现了,每一个人羡慕的应该不是街上卿卿我我的情侣,而是年过半百也会手牵手过马路的父母吧。

林子实在不想打扰他们两个人的世界:“爸,妈咱们先回家把行李放下再带你们俯瞰整个上海滩哦”。

“走走,先回家再说,给你带的排骨别丑了”爸爸才想起自己的排骨可能会因为天气原因发臭。

“端午节假期,黄燕出去旅行了,李一阁跟她男朋友去杭州了,家里完全属于我们,你们睡我的屋,我住在李一阁房间,怎么样,家里干净吧,特地打扫了一番”。

“不错啊,格局也挺好,这个落地窗俯瞰浦东夜景,很不错啊”爸爸连连称赞房子。

妈妈进屋就是厨房卫生间的检查,看来男人跟女人就是不同啊。

“卫生间挺干净,哇哦,这个厨房也是落地窗,厉害了,做饭都是享受啊”妈妈检查了一圈看到厨房才激动起来。

“好啦,好啦,也就看看,房子是房东的”林子笑道。

“你们这个房子如果房东出售,你们是拥有优先购买权得”爸爸对房子喜欢的不得了。

“房东不买吧,腰买也没有资格,除非我研究生毕业了,以人才引进的方式成为新上海人才可以买房”林子遗憾地说道。

“可以啊,不着急,你成为新上海人,把苏州的房子卖了,剩下的钱爸爸来填”爸爸说道。

“妈妈也填一点,弟弟也填一点就够了”妈妈说。

爸妈是多么赞成女儿在他乡打拼王国啊,他们也宁愿用自己的养老金来支持她。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烟花三月在苏州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