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网游三国之最强败家子 第四十一章 黄巾之乱前夜!(新书求收藏,谢谢支持!)

李长青佯装出苦笑道:“事已至此,我只好将其收入打牢,欲要来此向大人禀报,却不想,还不等我出府,那潘隐深知事情败露,大难临头,畏罪自杀了。”

“这个王八蛋!!”

何进气的呼吸急促起来,双手紧紧握着手中的【黄巾起义密谋文书】,目光灼灼的盯视着上面的文字,道:“又是宦官,又是这群阉人!!!圣上对他们不薄,他们这些阉党就是这么对待圣上的,该杀,通通该杀!!!”

而此时,袁绍站起身子,一脸凝重的望着李长青,语气低沉道:“如山大人,你刚才说,你念至蹇硕时……他突然拔刀将其杀害?”

“是!”

李长青点了点头。

袁绍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道:“潘隐此人,乃蹇硕之司马,若是蹇硕在其中,他这个当司马的下属,定然也参与其中,为了掩饰罪责,将其杀害,虽然是意料之外之事,却也在情理之中。”

说着,他话音一顿,深深的望了一眼李长青,语气意味深长道:“如山大人刚才说,是在念至蹇硕之时,潘隐拔刀杀害唐周,也就是说,唐周这个人其实并没有将所有的人名悉数念出,是这个意思吗?”

卧槽,你丫心比我还要狠!!

哪里不明白他这话是何意,分明是要将十常侍所有人都牵扯进来,李长青点了点头,道:“正是。”

“大人!”

满意的点了点头,袁绍抱拳望着何进,道:“大人,现今之际,应立即禀明圣上,以雷霆之势,将身处洛阳的这股反叛势力镇压下去,先解洛阳之危!!另要将牵扯其中的十常侍等人,悉数看押,逐一审问,决不能因为他们这些祸患,而败亡我大汉天下!!”

“来人!”

嗯了一声,何进朝着门外大吼道:“备好马车,我要进宫面圣!!”

说着,他连官服都来不及换,手中紧紧拳握着【黄巾起义密谋文书】,朝着大堂外走去,忽然脚步一顿,回头望了一眼李长青,神色一缓,轻声道:“你小子,越来越会做官了,这件事过后,我定为你邀功请赏!!”

说罢,便再不停留,径直离去。

“恭喜如山大人,即将要升官了!”大堂中,袁绍笑吟吟的望着他,轻声道。

“那我也得恭喜本初兄啊。”李长青笑着道。

“哦?”

袁绍讶然道:“恭喜我什么?”

“十常侍乃本初兄心腹大患,此次事了,本初兄岂不是再无心患了?”李长青拱了拱手道。

“难,难啊。”

笑了一声,袁绍摇了摇头道:“若是那唐周活着还好,从他嘴里多抠出一些确切消息来,十常侍必定尽诛,那个潘隐……真是该杀!!”

言语间,森然之意毫不掩饰。

李长青忍不住轻咳了一声,乜了一眼神色愤懑的袁绍,心中一阵嘀咕,若是你丫的知道人是被我杀的,岂不要拔刀跟我在这何府大干一场……

摇了摇头,将这思绪抛之脑后,李长青笑着道:“此事已了,我就先走一步了。”

“不送。”点了点头,袁绍拱手回礼道。

……

……

离开何府,李长青便悄然来到张让所在的住处,在下人禀报后,径直来到张让会面的厅中。

此时,厅中已为他备好热茶,而在一旁坐着的,正是神色苍老的十常侍之一,被汉灵帝尊为“阿父”的张让,而在张让旁边,还坐着一位同样神色苍老的宦官——赵忠!!

“嘿,两位主儿还都在,这下方便多了!”

瞧着老态龙钟,一副稳若泰山模样的两位宦官,李长青心中嘀咕了一声,旋即站在门外拱手道:“拜见张大人、赵大人!!”

“进。”

张让望着他,苍老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道:“京北尹啊京北尹,你这篓子真是越捅越大,刚在府邸公堂上棒杀潘琳,现在又于洛阳街头杀死百余位兵士,还生擒了潘隐,你献给我等的那些金币,可不足以连这件事一块摆平。”

“是啊。”

坐在一旁的赵忠笑着道。

闻言,李长青忍不住撇了撇嘴,见过贪财的,还是头一次见到这种见面二话不说就抬手要钱。

没有接过他们的话茬,李长青话锋一转,神色凝重道:“在下再临大人府上,并非为潘隐之事,而是为了一件关乎两位大人性命的大事而来!”

“嗯?”

“什么?”

张让和赵忠纷纷一愣,疑声问道。

“何进已入宫面见圣上,此事危急,还望两位大人能尽早前往,于旁侧聆听,便知其中缘由!”李长青神色严肃的说道。

“到底是何事?”

“你倒是别拐弯抹角啊!”

张让和赵忠从椅子上站起身子,走到李长青面前,一脸急切的问道。

摇了摇头,李长青叹道:“两位大人,此事牵扯甚广,三言两语之间并不能尽数叙述,若是详细说出,只能是耽误两位大人的时间,何进现已进宫面圣,欲要秉明造反一事,大人应速速前往,看能否有回旋之地!!”

“造反?”

“谁造反?!!”

张让、赵忠神色骇然,忍不住惊声叫道。

“巨鹿人称大贤良师的张角。”凝视着两人,李长青一字一板道。

(PS:新书求收藏,谢谢支持!!)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网游三国之最强败家子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