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里李副主任要求视察的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表面上的)的四合院,激起了层层波澜。
王主任高度重视,提前一天亲自到服务社督导,反复叮嘱林知行和秦淮茹要注意言行,回答问题要“有分寸”,多强调“在街道领导下”、“为街坊服务”,少提“赚钱”、“跑腿费”这类词。
秦淮茹紧张得一晚上没睡好,把服务社里外外擦得一尘不染,连货架上的商品都按高矮顺序重新排列了三遍。于莉更是把代写书信的桌面收拾得如同考场。
唯有林知行,依旧平静。他帮秦淮茹捋了捋需要汇报的重点数据——解决了多少户购物难,帮多少困难妇女增加了收入,协助街道完成了多少次紧急任务。至于那些可能引起争议的“灵活”做法,他自有应对之策。
第二天上午九点,几辆自行车停在了南锣鼓巷丙十七号门口。在王主任和几位街道干部的簇拥下,一个穿着藏蓝色中山装,戴着眼镜,气质儒雅却目光锐利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正是区里分管经济、商贸的李副主任。
他没有立刻听汇报,而是背着手,在小小的服务社里慢慢踱步。目光扫过糊着新报纸的墙壁,修补过的桌椅,擦得锃亮的旧缝纫机,以及货架上那些种类不多却摆放整齐的商品。他甚至在代写书信的桌子前停留了片刻,翻了翻于莉准备的、字迹工整的留言簿。
秦淮茹手心全是汗,努力维持着镇定,按照事先排练好的,介绍服务社的基本情况。李副主任听得仔细,偶尔点点头,却不置可否。
听完汇报,李副主任终于开口,声音平和,问题却一针见血:
“思路不错,方便了群众。不过,我有个疑问。”他看向林知行,目光带着审视,“你们这个‘送货上门’,还有上次那个‘紧急任务计件付酬’,听起来很好。但这里面,有没有涉及到……超出计划供应范畴的物资流动?或者说,算不算是一种……变相的个体经营?”
气氛瞬间凝固!
王主任脸色微变,这正是他最担心的问题!秦淮茹和于莉更是吓得大气不敢出。
刘海中躲在看热闹的人群里,嘴角几乎要咧到耳根,就等着林知行出丑。
面对这直指核心的敏感问题,林知行脸上没有丝毫慌乱,反而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困惑”和“诚恳”:
“李主任,您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也帮助我们厘清了思路。”他先捧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坚定,“但我们服务社所有的商品,来源都是街道统一协调的供销社,每一笔进出都有记录,绝对不存在计划外采购,更谈不上个体经营。”
他走到货架前,拿起一块肥皂:“‘送货上门’,本质上是将供销社的销售终端,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了合理延伸,是为了更好地执行国家的供应政策,解决部分群众‘买货难’的问题。这属于社会主义商业服务形式的补充和完善。”
他又看向李副主任,眼神清澈:“至于‘计件付酬’,是为了在紧急公共任务中,充分调动广大妇女同志(他刻意用了‘同志’这个称呼)的生产积极性,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这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所得报酬,也主要用于改善她们的家庭生活,这本身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之一。”
他巧妙地将“个体经营”定义为“商业服务形式的补充”,将“计件付酬”拔高到“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和“生产目的”的高度!
李副主任听着,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眯起,闪过一丝讶异和欣赏。这个年轻人,不仅没有畏缩,反而利用政策语言,将他的质疑完美地化解了,甚至赋予了这些做法更高的合法性!
见李副主任神色松动,林知行知道火候到了。他决定不再被动防守,而是要主动出击,抛出更大的诱饵。
“李主任,王主任,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还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林知行语气沉稳,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目前服务社的模式,虽然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潜力还远未挖掘。比如,我们是否可以尝试,由街道或区里牵头,整合辖区内更多像我们这样的零星服务点,或者有手艺的个体,形成一个更规范的‘社区服务网络’?”
“社区服务网络?”李副主任第一次露出明显的感兴趣的神色。
“对!”林知行点头,“统一标识,统一管理,规范服务标准和价格。不仅可以涵盖现在的日用品代销、缝补修理、代写书信,还可以逐步纳入剃头、磨剪子锵菜刀、甚至简单的电器维修、照顾孤寡老人等更多项目。这样,既能极大地方便市民生活,又能系统地解决一批城市闲散劳力的就业问题,更能成为我们社会主义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一个亮眼窗口!”
他描绘的,是一个超越这个时代、带有明显社会化服务雏形的蓝图!
王主任听得目瞪口呆,他从未想过一个小小的服务社还能这么搞!
李副主任则是真正地被震动了!他作为分管经济的领导,太清楚城市管理中这些“小事”带来的困扰,也太明白如果能将这些问题系统化解决,将是多么大的一项政绩!
这个年轻人,眼光和格局,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李副主任没有当场表态,但离开时,他用力地握了握林知行的手,语气郑重:
“小林同志,你的想法很有价值,很大胆!我会认真考虑的。你们服务社,要继续大胆地探索,好好干!有什么困难和需要,可以直接向王主任反映,也可以……让他转告我。”
这番话,无异于一道护身符和晋升阶梯!
王主任看着林知行,眼神复杂,有欣慰,有佩服,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视察队伍离去,看热闹的人群也散了。刘海中悻悻地啐了一口,灰溜溜地回了家。秦淮茹和于莉激动得满脸通红,她们知道,服务社和林知行,这一步是真正迈出去了!
然而,林知行脸上却并无太多喜色。他站在服务社门口,目光投向胡同深处。
李副主任的赏识是机遇,但“社区服务网络”这个构想一旦提出,必然会触动某些固有的利益格局,也会将自己推向更显眼,也可能更危险的位置。
更重要的是,他需要尽快积累足够的实力和资本,来支撑这个庞大的构想。
而机会,似乎比他预想的来得更快——许大茂悄悄带来消息,厂里最近有一批“报废”的旧机器和设备,正准备处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