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1956:我在黑土地的修仙路 第十一章 金条耀目藏祸心,温情暗涌夜未央

妖物袭击事件再次证明了灵脉和灵石的重要性。在王伟国的带领下,合作社成功击退了妖物,保卫了自己的家园。

这次事件也让上级认识到了合作社的特殊性,特意派来了一个特别工作组,协助合作社建立更完善的安保体系。

杨教授在事件中表现出色,他设计的能量监测装置成功预警了妖物的到来,为防御争取了宝贵时间。事件后,他自愿留在合作社,继续研究灵脉与现代农业的结合。

而王伟国与三个女人的感情,也在这次生死考验中进一步加深。她们不仅在战斗中勇敢地站在他身边,更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

然而,王伟国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灵脉的苏醒会引来更多势力的觊觎,敌特组织也不会轻易放弃。

站在山神庙前,王伟国望着远方起伏的山峦,心中充满了决心。

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会守护这片土地,守护这些可爱的人。

星光闪烁,月光如水。

王伟国望着村里临时搭起的台子,那披红挂彩的敌特电台和旁边小木箱里黄澄澄的金条,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晃得人眼花。他表面连连摆手,语气谦卑:“乡亲们太客气了!这都是陈特派员指挥有方,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王伟国就是跟着跑了趟腿,学了点经验……”心里的小人却在疯狂欢呼:“这排面!上辈子干到退休也没摸过金条啊!虽然要上交,但过过眼瘾也是极好的!”

侦察小队凯旋的消息比他们的人更早飞回了桦树沟。当王伟国、陈钢等人押着俘虏、带着缴获的电台和那箱引起轰动的金条回到村口时,几乎全村的老少都涌了出来。锣鼓声、掌声、孩子们的欢呼声交织,冻得通红的脸上全是与有荣焉的兴奋。老支书赵有福激动得胡子直抖,紧紧握着陈钢和王伟国的手:“好!干得漂亮!又为咱们村,为咱们国家立了大功了!”

庆功大会在打谷场上举行。陈钢代表上级,高度赞扬了桦树沟民兵队的英勇和贡献,特别提到了王伟国在此次行动中表现出的“敏锐观察力、勇敢和机智”。当那部锈迹斑斑却意义重大的敌特电台和那箱金光闪闪的金条被展示出来时,气氛达到了高潮。村民们哪见过这阵仗,尤其是那黄澄澄的金条,引得阵阵惊呼。王伟国被推到台前讲话,他牢记“谦虚谨慎”的原则,把功劳都归于集体、归于上级领导、归于牺牲的烈士(比如赵桂枝的丈夫),对自己的作用轻描淡写。这种不居功自傲的态度,反而赢得了更多的好感和尊重。

情感交织的暖流与暗影

台下,三位女性的目光紧紧跟随着王伟国,心情复杂。

赵桂枝看着台上那个侃侃而谈、沉稳自信的男人,再想到他当初偷看自己洗澡的猥琐模样,恍如隔世。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和酸楚涌上心头,眼圈微微发红。她悄悄背过身,抹了抹眼角,再转回来时,脸上已恢复平静,但眼神深处多了些柔软的东西。庆功宴上,她默默地把最大一块红烧肉夹到了王伟国的碗里。

林婉秋则更关注王伟国手臂上那道简单的擦伤(混战中被碎石划伤)。大会一结束,她就提着药箱过来,坚持要为他重新消毒包扎。“别看是小伤,在山里容易感染。”她动作轻柔,专业的眼神里夹杂着不易察觉的心疼。王伟国看着她低垂的睫毛,闻到她身上淡淡的消毒水和体香混合的味道,心里有些异样的波动。

胡小翠则是毫不掩饰的兴奋和崇拜,像只小鸟一样围着王伟国叽叽喳喳:“王大哥!你太厉害了!快讲讲你们是怎么找到那个山洞的?怎么打的坏人?”她的青春活力感染着王伟国,让他也暂时忘却了疲惫和背后那双盯着金条的阴冷目光。

王伟国周旋于这三种不同的关怀之间,心里暖洋洋的,但也感到一丝甜蜜的负担。他借着低头喝汤的间隙,用新解锁的“灵能感知”悄悄扫过全场——大部分村民散发着温和的白光,但有几个光点却透着诡异的灰暗,尤其集中在王老蔫和刘三附近。他暗自冷笑:“看来,这荣誉和金子,炸出来的不光是掌声啊。”

荣誉背后的暗流

庆功的喧嚣持续到深夜。然而,就在人群逐渐散去时,王伟国注意到王老蔫一家早早就不见了踪影。而且,他还瞥见民兵队里那个叫刘三的年轻人,眼神闪烁,在堆放缴获物资的仓库附近转悠了一圈。“系统,记录一下刘三的异常举动。”王伟国暗自留心。这个刘三,平时有点游手好闲,跟王老蔫家走得比较近。

第二天,更大的“荣誉”接踵而至。乡里传来消息,鉴于王伟国在剿匪、生产以及此次捣毁敌特据点中的突出表现,经县里研究,决定授予他“县级先进生产者”称号,并奖励工分五百!同时,调令也来了:因表现突出,王伟国被破格吸收为公社武装部的预备干事(不脱产),参与今后的民兵训练和联防工作!

这简直是鲤鱼跳龙门!一个曾经的“二流子”,短短几个月内,不仅成了劳动模范,还即将成为吃公家饭(预备)的武装干事!消息传来,全村再次轰动,羡慕、祝贺、嫉妒,各种目光交织在王伟国身上。王伟国自然是高兴的,这意味着他的地位更稳固,能为村里做更多事的机会也更大。老支书和赵大山等都真心为他高兴。

但王伟国没有被冲昏头脑。他清楚,爬得越高,盯着的人就越多,摔下来也可能越惨。那个李干事要求的思想汇报,还没有回音。王老蔫和刘三的异常,也让他隐隐不安。他借着系鞋带的动作,将一丝灵石能量悄然附着在仓库的门锁上——这是一个简单的警戒措施,任何非正常的开启都会引发灵能的微弱波动,只有他能感知到。

思想的敲打与新的征程

果然,几天后,老支书神色严肃地找到王伟国,递给他一封盖着县革委会公章的信。“伟国,这是李干事托人捎来的,关于你的思想汇报的……反馈。”老支书语气有些沉重。

王伟国接过信,展开一看。信的开头肯定了他近期的成绩和思想上的进步,但笔锋一转,提出了几点“希望”:一是希望他戒骄戒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尤其要注意和群众打成一片,避免给人“脱离群众”的印象;二是希望他正确看待荣誉,把荣誉转化为动力,特别是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要“经得起更复杂的考验”;最后,还委婉地提到,有群众反映他有时“方法独特”、“想法超前”,希望他能多向老同志请教,确保“工作方法符合当前实际”。

这封信,看似鼓励,实则暗藏机锋,尤其是“脱离群众”、“方法独特”这些词,让王伟国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这无疑是敲打,甚至可能是在为后续的什么动作做铺垫。“支书,我明白。”王伟国平静地收起信,“我会注意的。”

老支书叹了口气,拍拍他的肩膀:“树大招风,伟国。你现在是名人了,盯着你的人多。不过你放心,只要我赵有福在,只要咱们桦树沟大多数群众眼睛是雪亮的,就不怕歪风邪气!”

就在这时,赵大山急匆匆跑来:“伟国,正好!公社武装部来通知了,让你明天就去报到,参加第一期民兵骨干培训班,为期半个月!听说……李干事是培训班的副主任。”

王伟国目光一凝。新的考验,这么快就来了吗?而且,还是在李干事的直接管辖下。

深夜的温情与坚定的决心

王伟国回到山神庙,开始收拾行李。他知道,这次培训班,既是机遇,能系统学习军事知识,拓宽人脉;更是挑战,李干事肯定不会让他轻松过关。

他抚摸着赵桂枝偷偷塞进行囊的羊皮坎肩,回味着林婉秋包扎时指尖的温柔,耳边似乎还响着胡小翠清脆的笑声。这些温暖是他奋斗的动力,但也让他有了更多的牵挂。

窗外,北风卷着雪沫,呼呼地刮着,而庙内,因为那三份悄然送达的关怀,似乎也不那么寒冷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王伟国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不就是个培训班吗?论学习能力,来自内卷时代的我,还能怕了不成?”

他望向公社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李干事想给他下马威?那就看看,谁更能适应这个时代的“游戏规则”!就在他背起行囊,准备吹熄油灯的刹那,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

【触发新任务:民兵骨干的试炼】

【任务要求:在培训班期间获得综合评价优秀,成功化解李干事的刁难】

【任务奖励:军事指挥技能(初级),战术推演能力提升,贡献值+100】

王伟国轻笑一声,推开庙门,踏着凌晨的积雪,大步走向村口等待的马车。雪地上,一行坚定的脚印向着晨光微熹的方向延伸,而山神庙的阴影里,似乎有一双幽绿的眼睛注视着他离去,随即悄然隐没在林海雪原之中……

(第十三卷完)

-

第十三卷寒冬烈风舞,情义暖人心

第十一章公社培训遇刁难,现代思维巧破局

天刚蒙蒙亮,王伟国就揣着两个窝窝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踏着积雪往公社赶。寒风像刀子似的刮在脸上,他不得不把赵桂枝送的羊皮坎肩又裹紧了些。这年头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从桦树沟到公社这二十多里山路,走得他浑身冒汗,脚底板都磨出了水泡。

“要是有辆共享单车该多好...”王伟国嘀咕着2025年的梗,苦中作乐地笑了笑。前方,公社那排红砖灰瓦的建筑已经隐约可见,打谷场上飘着一面红旗,在白雪映衬下格外醒目。

公社武装部设在原先的地主大院里,青砖门楼的气派还没完全褪去。王伟国刚迈进大门,就听见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

“哟,这不是桦树沟的‘王大能人’吗?这么早就来表现了?”

王伟国抬头,看见一个穿着崭新军棉袄的瘦高个斜倚在门框上,正是李干事的外甥刘长贵。这小子在公社是出了名的溜须拍马,仗着舅舅的势,没少给各村来的民兵骨干使绊子。

“刘干事早。”王伟国压下心头不快,陪着笑脸打招呼,“咱农村人起惯了,不比您城里人金贵。”

刘长贵嗤笑一声,随手扔过来一个破本子:“去,把培训纪律抄十遍。李副主任说了,来得早不如态度好,你先表表决心。”

王伟国接过本子一看,纸张泛黄破损,字迹模糊不清。这明摆着是刁难,但他还是应了下来,找了个角落蹲下就开始抄写。

【系统提示:触发技能“过目不忘”,检测到文本内容,是否启用?】

王伟国心中一动,集中精神快速浏览了一遍纪律条例。果然,那些文字如同印在脑海里一般清晰。他手下不停,笔走龙蛇,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就抄完了十遍,字迹工整得像印刷出来似的。

刘长贵接过本子时眼睛都直了:“你、你抄这么快?”

“报告刘干事,在村里常帮老支书写材料,练出来了。”王伟国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这时,其他村的民兵骨干也陆续到了。三十多号人挤在简陋的会议室里,哈出的白气让屋里像个蒸笼。李干事踩着锃亮的皮鞋进来时,所有人都挺直了腰板。

“同志们!”李干事清了清嗓子,目光在王伟国脸上停留了一瞬,“这次培训,是要培养一批政治过硬、技术过硬的民兵骨干。但是,有个别同志,仗着有点功劳就翘尾巴,这种思想很危险哪!”

王伟国眼观鼻鼻观心,心里门儿清这话是说给谁听的。

第一堂课是军事理论,由县武装部的老参谋讲授。讲到战术穿插时,李干事突然打断:

“王伟国,你来说说,小分队夜间穿插要注意什么?”

全场目光齐刷刷聚焦过来。这问题明显超纲了,培训教材上根本没有。其他民兵都替王伟国捏把汗,刘长贵在底下偷笑着准备看笑话。

王伟国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前世在国企被领导突击提问练就的本事此刻派上了用场:

“报告李副主任!我认为要注意三点:一是利用月光照射角度,保持影子在侧后方;二是先锋队员鞋底绑草绳防滑减噪;三是每隔百米留暗哨,用绳连结,一扯为号。”

老参谋眼睛一亮:“说得好!这都是实战经验啊,你在哪学的?”

王伟国腼腆一笑:“自己瞎琢磨的,咱们打猎时也用得上。”

其实这是系统刚奖励的《民兵军事训练手册》里的内容,被他用“科学分析”包装了一下。

李干事脸色不太好看,又挑不出毛病,只得让他坐下。

下午的实操训练更让王伟国头疼。训练用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比他想象中沉得多,前世他连真枪都没摸过。第一轮打靶,他三发子弹全部脱靶,引来一阵窃笑。

“就这水平还先进生产者?”刘长贵故意大声说。

王伟国老脸一红,却听见脑海中系统提示:

【检测到技能需求,是否启用“枪械精通(初级)”?】

他心中默念“启用”,顿时感觉手中的枪变得轻巧起来,扳机力度、瞄准要领如同肌肉记忆般涌入身体。第二轮射击时,他三发打了二十八环,惊呆了所有人。

“好小子,深藏不露啊!”旁边一个黑脸汉子拍着他肩膀,“我是红旗屯的民兵队长陈大壮,交个朋友!”

王伟国憨厚一笑:“运气,都是运气。”

接下来的几天,王伟国在系统和现代思维帮助下,表现越来越亮眼。教爆破时,他提出用农家肥料制作土炸药;教侦查时,他设计出一套简易的脚印追踪法;甚至文化课上,他还帮文化教员改进了速记符号。

这些创新让他在学员中威望日增,却让李干事更加不爽。

培训进行到第七天,突然下起了大雪。鹅毛般的雪片密密匝匝,能见度不到十米。李干事趁机宣布:

“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接到上级通知,要在培训结束前进行一次野外拉练。今天正好锻炼一下大家的意志力!”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1956:我在黑土地的修仙路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