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琴弦上的家 第31章:李娜英的迷路

凌晨四点,小区的路灯还亮着。

李娜英站在大门口,身上只穿着单薄的睡衣,脚上是那双磨得发旧的布拖鞋。保安小张第三次看见她时,终于忍不住走上前:“阿姨,这么早您去哪啊?”

“回家。”李娜英的眼神有些涣散,手指紧紧攥着衣角,“我要回家。”

小张挠挠头:“这不就是您家吗?7栋2单元501。”

“不是这里。”老人固执地摇头,白发在晨风中飘动,“我家在师范学校旁边,红砖房,门口有棵桂花树。”

那是四十年前的地址。

杨秀梅被电话铃声惊醒时,天刚蒙蒙亮。

“杨老师,您母亲在小区门口......”

她猛地坐起身,身旁的陈文金也被惊醒:“怎么了?”

“妈又走丢了。”杨秀梅已经翻身下床,声音里带着疲惫的平静。这已经是本月第三次。

初秋的清晨透着凉意。杨秀梅裹了件外套就冲下楼,远远看见李娜英站在保安亭旁,像一片摇摇欲坠的枯叶。

“妈!”

李娜英转过头,眼神从茫然到困惑,最后定格在女儿脸上:“秀梅?你怎么在这儿?”

“我来接您回家。”杨秀梅轻轻握住母亲冰凉的手,“天还没亮呢,出来多冷啊。”

“我得回家做饭。”李娜英突然焦急起来,“你爸下班要吃饭的,他脾气急......”

杨秀梅的手僵住了。父亲去世已经二十年。

“爸他......”她张了张嘴,最终只是拢了拢母亲的衣领,“我们先回去,好不好?”

早餐桌上,李娜英安静地喝着粥。

陈晓揉着眼睛从房间出来,看见外婆时愣了一下:“外婆,您起这么早?”

“晓晓都这么大了?”李娜英惊讶地放下勺子,“昨天不还是个小娃娃吗?”

陈晓看向母亲,杨秀梅微不可察地摇摇头。

“外婆,我今年十七了。”陈晓坐到老人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上周刚过了生日,您还给我包了饺子呢。”

“是吗?”李娜英困惑地皱眉,突然又笑起来,“对,对,你最爱吃韭菜馅的。”

陈文金默默地把药盒推过来,杨秀梅取出两片白色药片,放进温水里。自从阿尔茨海默症确诊后,李娜英的记忆就像一块不断消融的冰,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露出哪一层的记忆。

“妈,把药喝了吧。”

李娜英顺从地接过杯子,却在喝到一半时突然停住:“秀梅,你的钢琴比赛怎么样了?”

杨秀梅的勺子掉进碗里。那是三十年前的事。

“我......”她的声音哽住了,“我没去比赛。”

“为什么不去?”李娜英突然激动起来,“你弹得那么好!你爸就是老顽固,别听他的!”

陈晓惊讶地看着外婆。在她的记忆里,外婆从来都是温顺的,从不会这样大声说话。

“妈,都过去了。”杨秀梅轻声说,“我现在教孩子们弹琴,挺好的。”

“不行!”李娜英猛地站起来,碗里的粥洒了一桌,“你得去维也纳!通知书呢?我给你收在......”

她的声音戛然而止,眼神再次变得茫然:“我收在哪儿了?”

杨秀梅扶住摇摇欲坠的母亲,眼泪终于落下来:“不找了,妈,我们不找了。”

医生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条纹状的阴影。

“阿尔茨海默症中期。”医生推了推眼镜,“近期会出现更多远期记忆闪回,家人要做好心理准备。”

“她今天突然提起我年轻时的事。”杨秀梅攥着病历本,“那些......我以为她早就忘了。”

“记忆就像倒放的电影。”医生解释道,“最新的记忆最先消失,最久远的反而留到最后。”

陈文金问:“有什么办法能延缓吗?”

“多陪她回忆过去,特别是快乐的时光。”医生顿了顿,“不过......有些被刻意遗忘的记忆突然回来,对家属来说可能也是种冲击。”

走出医院时,杨秀梅的手机响了。是陈晓的班主任:“陈晓今天没来上课。”

陈晓坐在老房子的阳台上,膝盖上摊着李娜英的旧相册。

这里是李娜英一直念叨的“家”——师范学校旁边的红砖房,如今已经改建成幼儿园。只有这栋老旧的教师宿舍还留着,因为产权复杂,迟迟没有拆迁。

钥匙是李娜英给的,缝在她常年随身携带的小布袋里。陈晓偷偷拿出来,循着地址找到了这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

相册里的李娜英年轻得陌生——齐耳短发,白色连衣裙,站在师范学校的礼堂里弹钢琴。照片背面写着:“毕业演出《黄河》,1965年”。

“原来外婆会弹琴......”陈晓喃喃自语。她从未听李娜英提起过。

翻到下一页,是张结婚照。年轻的李娜英穿着朴素的列宁装,身旁的男人严肃板正,胸前别着大红花。照片被人用钢笔划了一道,墨水已经褪色。

最底下压着一封信,信封泛黄,上面的邮戳日期是1989年6月——杨秀梅本该去维也纳参加比赛的日子。

“晓晓!”

杨秀梅的声音从楼下传来,带着焦急和愤怒。陈晓下意识把信塞进口袋,合上相册。

“你知不知道我们多担心!”杨秀梅冲上楼,脸色苍白,“为什么逃学?为什么来这儿?”

“外婆一直说要回家。”陈晓平静地说,“我想看看她说的家是什么样子。”

杨秀梅愣住了。她的目光扫过房间——斑驳的墙壁,褪色的窗帘,角落里那架落满灰尘的旧钢琴。这是她长大的地方,也是她拼命想逃离的地方。

“妈,”陈晓指着相册,“外婆以前是音乐老师?”

杨秀梅僵硬地点头:“结婚后就不教了,你外公不喜欢她抛头露面。”

“那这架钢琴......”

“我小时候学的。”杨秀梅轻轻抚过琴盖,灰尘簌簌落下,“后来考上音乐学院,你外公差点把它卖了。”

陈晓突然明白了什么:“所以你让外婆跟我们住,是因为......”

“因为我知道一个人被困在婚姻里是什么感觉。”杨秀梅的声音很轻,“至少在她糊涂的时候,能有个家。”

阳光透过灰尘,在钢琴上投下模糊的光斑。陈晓从口袋里掏出那封信:“这个......可能是给你的。”

杨秀梅接过信封,手指微微发抖。那是维也纳音乐学院的复试通知书,信封背面写着:“秀梅,别像我一样放弃。——妈妈”

傍晚,李娜英坐在养老院的花园里,安静地看着夕阳。

“妈,我们回家了。”杨秀梅轻声说,把一条披肩搭在母亲肩上。

李娜英转过头,眼神清澈得出奇:“秀梅,我今天梦见你小时候弹琴的样子。”

“是吗?”

“你弹错音就咬嘴唇,咬出血都不停。”李娜英心疼地摸着女儿的脸,“妈那时候就想,这孩子比我强,认准的事死都不回头。”

杨秀梅握住母亲的手,发现那双手虽然布满皱纹,却依然修长,是双钢琴师的手。

“妈,我下周有个小演出。”她突然说,“您想听吗?”

李娜英的眼睛亮了起来:“弹什么?”

“《黄河》。”杨秀梅微笑,“您毕业时弹的那首。”

老人的表情突然凝固,仿佛被拉回某个遥远的时空。她慢慢挺直腰背,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哼起一段旋律。

陈晓站在不远处,悄悄按下手机录音键。夕阳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养老院的围墙上,像一幅流动的剪影。

李娜英突然停下哼唱,困惑地环顾四周:“这是哪儿?我要回家......”

“我们就在家呢,妈。”杨秀梅搂住母亲的肩膀,“我和晓晓都在这儿。”

“晓晓?”李娜英看向少女,眼神渐渐聚焦,“啊,对,晓晓都这么大了......”

陈晓蹲下来,握住外婆的手:“外婆,我学会弹《茉莉花》了,回家弹给您听好不好?”

“好,好。”李娜英开心地点头,随即又露出困惑的表情,“可是......我们家没有钢琴啊?”

“有的。”杨秀梅轻声说,“一直都有的。”

晚风拂过花园,带来远处幼儿园孩子们的歌声。李娜英安静下来,跟着轻轻哼唱,仿佛回到了那个红砖房的小家,回到了她还能弹琴的年轻时光。

杨秀梅看着母亲安详的侧脸,突然明白了一个简单的事实——有些家,从来不曾真正消失,只是被暂时遗忘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琴弦上的家书评:
暂无读者还喜欢